特別報導

反清反到越南的「明鄉人」

【明鄉人】為什麼胡志明市的發展,跟華人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2019/05/17 ,

評論

BJ周

Photo Credit:BJ周
BJ周

BJ周

讀了一個碩士學位,卻從未學以致用;從事過十多種工作,卻是滾石不生苔。只能說我這人太好奇,而生命的時間太有限。世事無常於我如夢幻泡影,唯一不變的志業是幫助貧困孩子上學。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其實明鄉人早於17世紀就進入越南,在會安聚集,隨後幫助越南阮主開拓疆域,輾轉來到嘉定(今胡志明市)。也因為這些華人的到來,帶動了整個地區的繁榮興盛。

越南的胡志明市(舊稱西貢),曾經是越南民主共和國(南越)首都,南北越統一之後,如今是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最大的經濟和金融中心,也是全越人口最多、最集中的第一大城。可是很多人都不知道,這跟華人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胡志明市在17世紀的「堤岸區」,是由華人建立起來的一個區域,稱為「唐人區」也不為過,華人社區範圍最大的時期,覆蓋當年整個西貢市一半面積的土地,包括了城市的6個行政郡區,而西貢只有11個行政郡區。

p15
Photo Credit:BJ周
胡志明市的堤岸區是華人區,商店招牌和食品仍是中國味

2016年5月美國總統歐巴馬訪問越南,到了胡志明市,特別去參觀位在第3郡的「福海寺」,這座供奉玉皇大帝的道觀又稱「玉皇殿」,就是百年前由廣東移民帶過去的華人信仰,據說相當靈驗,越南人也去祈求,故而香火鼎盛、遠近聞名。

歐巴馬前往參觀這座華人寺廟,代表了華人在胡志明市的歷史份量,在越南組成的民族和文化中,華人也是重要的角色。

21
Photo Credit:BJ周
歐巴馬曾參觀的胡志明市玉皇殿

雖然胡志明市的華人,因為越南排華事件減少很多,今天走進胡志明市第5郡(Quận 5),它的「舊街市」、「新街市」 依然充斥著中國式建築,也有中文的商店招牌,販售的商品和飲食都帶著中國味。一些街道里弄甚至有中文名字,如孔子大道、孟子街、老子街等等。

就在第5郡,我見到了越南文化部認定的國家古蹟—「明鄉嘉盛堂」,也就是明鄉人會館。

p1
Photo Credit:BJ周
胡志明市的明鄉人會館「明鄉嘉盛堂」

嘉盛堂的門口牌子寫著「歲次壬子年仲秋月公造」,另有西元1789的數字,應該是指建堂的年代。但其實明鄉人早於17世紀就進入越南,在會安聚集,隨後幫助越南阮主開拓疆域,輾轉來到嘉定(今胡志明市)。也因為這些華人的到來,帶動了整個地區的繁榮興盛。

p2
Photo Credit:BJ周
明鄉人會館入口有興建年代
p3
Photo Credit:BJ周
明鄉人會館大堂懸掛各種紀年落款的牌匾

嘉盛堂正殿兩柱的對聯是「明聖先王越國亦聞聲教,鄉黨宗族亞洲同此冠裳」,堂上供奉的牌位本是中國明朝歷代皇帝,如今是「五土尊神、五穀尊神、東廚司命、本境城隍」的神位。這樣做的原因,當然是政治上的苦衷。

左邊副殿的牌位上寫著「統率禮成侯護國庇民拓境威遠昭應阮工上」和「輔國都督特軍勝才侯加封威敵昭勇顯靈陳公上」,指的是阮有鏡、陳上川;右邊副殿的牌位上寫著「榮祿大夫右柱國少保勤政殿大學士鄭文恪」和「金紫榮祿大夫政治上卿工部尚書吳肅簡」,指的是鄭懷德、吳人凈。

這些人名對現代華人來說,可能感到陌生,但他們都是明鄉人的傑出代表,你看封號就知道他們或在朝任官、或披甲作戰,還有率領明鄉人開拓疆域,在越南發展的歷史過程中,都擔負起重要的角色,也做出重大的貢獻,也因此受到越南朝野的尊重。

p4
Photo Credit:BJ周
嘉盛堂內供奉明鄉先人,有阮有鏡、陳上川、鄭懷德、吳人凈等。

越南今天的領土南北長達1600公里,但古代的越南版圖不是這樣,早期北部歸中國統治,中部由占族人建立占婆國,南部是扶南國(今柬埔寨)所有。10世紀之後,越南逐漸從中國獨立出來,也開始向他國進攻,擴張領土。

中部的占婆國被越南人攻陷征佔之後,其王城順化由阮氏家族鎮守,阮家名義上奉北部後黎朝傀儡皇帝為君主,卻在廣南據地上自立為王、稱霸一方,因其沿海的會安有國際港埠,又被外國通商人士稱為「廣南國」。

占婆國存在的時期,就跟中國明朝來往,鄭和七下西洋有5次到訪占城新州港(今歸仁);廣南國取而代之後,阮氏族人跟台灣鄭氏仍有來往,故而當大明王朝滅亡,不願降清的明朝軍民就前往越南,投靠當時在占城的阮主。這批人就是「明鄉人」。

其實明鄉人來投誠,廣南國阮主是很為難的。當時阮氏家族正跟北方鄭氏家族作戰,不好再跟中國新王朝對立,可是不收留明朝遺民又怕遭人物議恥笑,也不知明朝軍民會不會憤而起事,只好先讓他們在城外安身,再另想辦法處理問題。

p14
Photo Credit:BJ周
各會館的宮廟開放信眾祭拜

此時南方扶南國已由真臘國取代。真臘國就是今天的柬埔寨,曾經分成陸真臘和水真臘兩塊。水真臘就是面積約有6萬多平方公里的湄公河下游沖積平原。換句話說,越南今天的廣大南部,曾經是柬埔寨真臘的國土。

廣南國第一代阮主臨終叮嚀族親:「廣順北有橫山靈江之險,南有海雲碑山之固,山產金鐵,海出魚鹽,實英雄用武之地。若能馴民厲兵與鄭氏抗衡,足建萬世之業。」

從此阮氏家族便不遺餘力的南進,第二代阮主甚至把女兒嫁給真臘國國王,以換得讓越南人進入湄公河三角洲墾殖,並准許阮朝官員在西貢設點徵收越農賦稅。到了第六代阮主,乾脆與真臘國開戰,直接奪取真臘國半壁江山,併吞了水真臘。

數千名明鄉人前來投誠,正好廣南阮主南進政策缺少人力資源,不久這些明鄉人就被命往南方開墾荒地,拓展疆域,他們屯田和經商所在,就是今天的邊和(Biên Hòa)到美荻(又稱美拖Mỹ Tho)一帶,這些地方都是湄公河和西貢河的支流腹地,也就是後來的嘉定區。

根據越南《嘉定通誌》的記載,1679年明鄉人領袖陳上川坐鎮西貢,設九庫場「聽民隨便立邑開耕,以旁羅之」,又「建立鋪市,找招商客」,於是「各隨本業,供納賦稅;俾有同屬,務使田野僻地利墾而已。」結果形成「瓦屋粉牆,岑樓層觀,炫江耀目,聯絡五里」的繁榮盛景,而且「文物、服舍、器用多與中國同」,居留在鎮邊者設立「清河社」、居留在潘鎮者設立「明香社」,後來都改稱「明鄉社」。

陳上川等人的功績,可不止是開墾招商。

陳上川能文能武,廣南阮主植基中部,忙於「鄭阮之爭」,根本無暇也無力統治南方,真臘和暹羅(泰國)幾次進犯,都靠陳上川屯田駐兵應敵作戰,才為越南保住江山。陳上川等人若意圖謀反,大可趁機自立為王,但是明鄉人都沒有這麼做。堪稱亂世忠臣的陳上川,生前受封「嘉定都督」,死後追封「上等神」。

我到邊和市實地走訪,就在沿著同奈河的堤岸上,見到明鄉人的「新鄰亭會館」(新鄰城鋪)與「陳上川將軍廟」合而為一。正殿上不但供奉陳將軍和其他明鄉人牌位,竟還有明太祖朱元璋的畫像。管理員夫婦是華人後裔,可惜無法以華語溝通,但看此一會館有近期翻新的痕跡,心裡不禁覺得欣慰。

18
Photo Credit:BJ周
邊和的明鄉人會館「新鄰亭」
20
Photo Credit:BJ周
新鄰亭會館裡還供奉明太祖畫像
19
Photo Credit:BJ周
新鄰亭會館裡的「陳上川將軍廟」和管理員夫婦

與此同時,明鄉人後部鄚玖投靠真臘國,奉國王命令率眾在湄公河三角洲的河仙(今堅江省)一帶開發,因為治理有方,吸引流民叢集,安居樂業很是繁盛一時。可是後來真臘國受到暹羅(今泰國)入侵,國王不戰而逃,鄚玖為保河仙,便向阮主稱臣,使得越南南部又多了一塊領土。

然而廣南國與外戰爭頻繁,苛捐雜稅加上日趨腐敗,越南人民不堪其苦,因此在今天歸仁山區的農民揭竿起義,廣南國就被推翻統治,領導農軍的阮氏三兄弟後來還滅了北方鄭氏和後黎朝,建立了首個統一南北越的西山朝。

2019年2月9日越南舉辦了紀念西山朝阮慧帝(光中皇帝)的大典,越南現任總理阮春福率領中央官員親自上香,緬懷並褒揚西山朝在230年前打敗清兵的「玉洄棟多之戰」

原來西山朝禍起蕭牆,廣南國便向暹羅求助、北越後黎朝則向大清求救,暹羅、大清也都派兵入越,結果都被西山軍擊退。尤其是跟清軍一戰,西山軍趁著農曆春節突襲,駐守在玉洄、棟多兩地的清軍不備而大敗撤退,扭轉了原本的戰局。同樣情況重演在1968年越南戰爭,越共罔顧休兵3日的協議,在春節除夕發動7萬大軍突擊南越、美國與聯軍所在的一百多個城鎮。這就是越南有名的黑戰術:「春節攻勢」

話回西山朝推翻廣南國之後,先是掠奪嘉定東北方的邊和地帶,當地華人紛紛逃到西貢河右岸避難,在這塊原本無人的水患地區,一面築起壩堤、一面重建家園,所以這個地方稱作「堤岸區」,也就是今天胡志明市(當年稱嘉定城)的老城區。不料4年後,西山軍又追剿到嘉定城來,華人再度受到洗劫殺害。

p16
Photo Credit:BJ周
堤岸區販售的商品說明有著濃濃的中國味
p17
Photo Credit:BJ周
堤岸區販售的商品說明了中國文化

有說西山軍對華人殘暴,是為了報復華人支持廣南國,尤其是西山軍跟廣南國作戰的前後,許多明鄉人後裔參軍充當廣南國的殺敵先鋒,就連河仙的鄚玖子孫也寧死效忠廣南國,所以後來廣南國逃出的皇子阮福映,以嘉定區為反攻復國基地,最終滅了西山朝,再建越南新阮朝。

由此可以看出,嘉定區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主要原因並非險要,而是資源富裕,富裕的原因就是來自華人奮鬥經營。其中又以明鄉人的功勞最大。

雖然明鄉人為阮主效力,復國後的阮主也對明鄉人回報禮遇,可是到了第二代後阮主,就開始向明鄉人增收稅賦,又規定「明鄉人夫婦及其家族,不得復返中國。」到了第三代後阮主,更是把明鄉人逐漸排除在華人戶籍之外,明鄉人後裔逐步被同化成越南人,「明鄉人」的來龍去脈也慢慢淡出人們記憶。

從奉命南進,到後來被逼入堤岸城,胡志明市的華人聚居規模最大,也是越南明鄉人的大本營,至今除了仍有「明鄉嘉盛堂」,還有廣、潮、泉、漳、惠、瓊、徽七幫共同組織的華人會館。各府單獨設立的有穗城會館(廣肇幫)、溫陵會館(福建幫)、三山會館(福州幫)、霞漳會館(漳州幫)、二府會館(泉漳幫)、瓊府會館(海南幫)、義安會館(潮州客家幫)等。

p6
Photo Credit:BJ周
穗城會館
p7
Photo Credit:BJ周
溫陵會館
p13
Photo Credit:BJ周
二府會館
p11
Photo Credit:BJ周
義安會館

胡志明市跟會安古鎮的華人會館,最大的不同就是參觀不收費,相同的是會館都以宮廟型式對外開放祭拜,穗城會館是「天上聖母廟」、 溫陵會館是「觀音廟」、三山會館和霞漳會館是「媽祖廟」、二府會館是「本頭公廟」、瓊府會館是「兄弟公廟」、義安會館和福安會館是「關帝廟」。原因不外乎華人經歷政治變更,寄人籬下不好張顯。

p9
Photo Credit:BJ周
三山會館
p8
Photo Credit:BJ周
霞漳會館
p10
Photo Credit:BJ周
瓊府會館
p12
Photo Credit:BJ周
福安會館

再舉一個例子,早先霞漳會館辦閩漳學校、廣肇會館辦穗城學校、潮州幫辦義安學校、客家幫辦崇正學校、海南幫辦樂善學校,都是本著不忘華夏、振興教育的觀念,到了1931年甚至首創暨南中學和中國公學,1939年的知用中學還有了高中課程,義安中學更在1947年增辦師範班,可是這些從小學到高中專班的教育學制,後來當然都被強迫完全越南化,甚至被沒收改制。

p5
Photo Credit:BJ周
明鄉人後裔王秋雲女士向我介紹會館陳設的喃字(Chữ Nôm)詩文

不管越南民族意識怎樣高漲,越南有識之士心知肚明,滋養越南的兩大魚米之鄉一是紅河流域、一是湄公河流域,紅河發源於中國雲南,湄公河發源於中國青海,兩河流域的開發也都跟華人息息相關,就連越南主體民族的DNA裡也有華人基因。所以排華表現,實在不足為取,讓人搖頭感嘆。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吳象元
核稿編輯:李牧宜

專題下則文章:

【明鄉人】那群拒絕降清的舊臣遺族和擁護者,反清反到越南的「明鄉人」



反清反到越南的「明鄉人」:

這段歷史或許你從沒聽過:中國明朝滅亡後,一群拒絕降清的舊臣遺族和擁護者向南遷徙,率眾投靠越南「廣南國」,在中越順化、會安登陸,最後紮根當地為越王效力、協助開拓疆域,甚至獲越王受封。【反清反到越南的「明鄉人」】 專題除了回顧這段過往,也要帶你在今日越南找尋這群「明鄉人」留下的重要遺產。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