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明鄉人就像南宋人入越的翻版,都是一段共生共利的依附和吸收,南宋人最後融入越南族群,明鄉人也差不多是同樣情形,即使越南北部的明鄉人會館和事蹟,不像越南中南部那樣多又精彩,但是「明鄉人」的背景故事都是一樣迴旋在那個時代的悲歌。
嚴格說起來,所謂「明鄉人」是指明朝滅亡之後進入越南的華人,主要是由陳上川、楊彥迪等反清將領帶著投奔越南的明朝遺民,他們活動分布的地點多在越南的中南部。
那麼,越南北部有明鄉人嗎?
當然有,只是聲勢和規模沒有中南部的明鄉人團隊那樣明顯浩大。中國自古就有陸路進入越南,不過究竟為什麼陳上川等人,當初不是往北邊去呢?
先來看看明朝的時候,明成祖朱棣曾經出兵滅掉當時的越南胡朝,重新把越南收歸明朝版圖,越南北緯17度以北地區也改稱「交趾」,由明朝設郡派官直接統治。
其實明朝原本沒有征越的計畫,朱元璋甚至把越南列為15個不征之國。然而隨著越南胡朝(大虞國)進犯廣西一帶邊境地區,加上自稱被胡朝篡位的陳朝後裔,以及被胡朝進攻的占城國王都向明朝求救,明成祖忍無可忍遂發兵南下。
戰爭結果越南成為明朝版圖的一部分,就此反抗明朝統治的紛爭便持續不斷,直到一位出身地方豪族的黎利,與明軍周旋作戰十年,且節節重挫明軍,最後逼得明宣宗決定放棄統治,由黎利稱帝,開創越南史上的後黎朝,國號大越。
後黎朝的政權並不穩定,自家權臣更內鬥厲害,皇帝不是被挾制,就是當傀儡,形成前黎朝與莫朝南北對峙,後黎朝與阮朝(廣南國)南北對峙。
這個莫朝是由權臣篡位登基,聚結於越南北部的高平,託庇於中國明、清政府的保護,很是受到越南正統的不齒,就連投靠廣南國的河仙總督鄚玖,也為了與他劃清界線而改姓。
後黎朝到了由權臣鄭主當家時,為了消滅高平的莫氏政權,鄭主向清朝告發莫氏支持吳三桂,請清朝不要出兵援助莫朝;鄭主與廣南國阮主長期紛爭,停戰約定以靈江為界,也是請出清朝斡旋達成協議。
後來西山軍之亂,後黎朝的王室臣民都逃往中國廣西避難,並且請求清朝出兵討伐,結果在越南歷史上被寫成清朝入侵,被西山軍打敗,成功抵抗了外國侵略;不過,西山軍因為與暹羅交惡,為免清軍與暹羅聯手夾擊,隨後遣使入京向清朝請求冊封,此役又被乾隆帝列為他的「十全武功」之一。
就從上述種種糾葛,可以了解越南北方政權跟清朝的關係,因此北方的後黎朝鄭主,對待華人採取的辦法,一方面是嚴格控制,一方面是實行同化,主要還是因領土毗連中國,接納移民唯恐引起清朝藉故干涉,進而影響與清朝的關係 。
在這種避之唯恐不及的情況下,明鄉人往越南北部去投靠的自然不多。據說後黎朝鄭主對待明鄉人,也不像廣南國阮主那樣寬容。當然,在阮朝建立基業的過程中,明鄉人的作用顯著,這也促使阮朝比較優待明鄉人。
或許這些因素,如今越南首都河內竟少有聽說有明鄉會館,不過就算是曾經有明鄉會館,只怕近代在胡志明領導的北越政權革命下,也被打倒剷除了吧。因為在胡志明手中,越南文的漢字整個被廢除;二戰後的北越歸屬,中法都要爭取,胡志明也寧可選擇歸隨法國。
不過明鄉人在越北依舊有據點,例如今天興安省的紅河左岸,古稱庯憲的興安市(Thành phố Hưng Yên )自古就是華人聚居所在,位於河內以南60公里處,城市規模僅次於當時的京師(河內),16世紀末已是繁榮的港埠,有「小長安」之譽。華人在此經營中藥、布料、香料、蜂蜜等生意,尤其是生絲和熟絲,華商還建立了20多個行業商會,儼然操控當地商貿。
今天的興安甚至仍保有許多中國傳統習俗,例如每年舉辦越南最早的農曆春節廟會,廟祝身穿漢服祭祀,還舞龍舞獅,抬著神轎遶境遊街。此外,也有划龍舟、吃粽子等民俗。
我在興安市並沒有找到傳說中的「北和明鄉會館」,依照我實地走訪許多明鄉會館的經驗,從前的會館現在門面多已被廟觀取代,有的連名稱也改掉,比如越南永隆市的天后宮,從外面看不出原本是明鄉人會館。還有的可能已經傾圮拆除,無從追尋。





不過,我在華人聚居最多的Thuong街、 Trung街和Ha街之間行走時,意外見到一家「薛族家門」匾額高懸,敲門請問得知他們確是華人後裔,戶內祠堂也保持傳統中式,但是全家已無人能講華語。對街見有福建會館,然而門扉深鎖,久久無人應門,相當寥寂。據說許多華人人家都已遷出此地。


更意外的是,我在興安市發現一座「楊貴妃廟」,眾所周知安史之亂,楊貴妃被唐玄宗賜死在陝西馬嵬驛,後來唐玄宗脫困返京,派人運回楊貴妃遺體竟遍尋不著,成了一樁懸案。於是今天日本冒出楊貴妃墓,怎麼連越南也有楊貴妃廟?
其實越南興安市的楊貴妃是宋朝人,原來宋朝也有一位楊貴妃,而且集美女、才女、女政治家、女書法家於一身,她的事蹟成為傳奇,受到後人稱道。可是,中國宋寧宗的楊貴妃怎麼會跑到越南來呢?又怎麼成了「聖母」呢?
根據《大南一統志》記載,位於興安市光忠坊葦灘路的「聖母廟」,始建於1279年陳仁宗時期。


越南陳氏王室的先祖來自中國,原籍或是福建或是桂林,陳朝自立國以來,受宋廷封為安南國王,雙方遣使來往,關係密切良好。陳仁宗在位時期(1258~1308)正是中國南宋覆亡、元朝興起之際,因此不少宋人為逃避戰亂和不願屈服元朝而流亡到越南。
根據記載,1274年(寶符二年)有一批宋人「以海船三十艘裝載财物及妻子,浮海来投奔」,陳朝政府就在今日的河內,專門安置了這批人士。南宋亡後,更有遺民到越,為陳朝效力,對抗元朝入侵,例如宋人趙忠,於1285年的元越戰爭中協助越南立功。
很顯然的,宋朝楊貴妃(諡恭聖皇后)是由宋人傳入越南,成為「聖母」可能跟越南社會有關。越南因長年戰亂,男子出門在外,女性在家計、繼承和忙活上,承擔較多的責任和工作,也主導較多的事務。越南「聖母廟」香火鼎盛,應是源自越南女性祈願之地。


這樣看來,明鄉人就像南宋人入越的翻版,都是一段共生共利的依附和吸收,南宋人最後融入越南族群,明鄉人也差不多是同樣情形,即使越南北部的明鄉人會館和事蹟,不像越南中南部那樣多又精彩,但是「明鄉人」的背景故事都是一樣迴旋在那個時代的悲歌。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吳象元
核稿編輯:李牧宜
專題下則文章:
【明鄉人】協助開拓越南廣袤沃土的明鄉人功臣:河仙總兵鄚玖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