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報導
愛不分城鄉,為幸福出發
臺灣的城鄉差距之大,人口外流、資源分配不均,讓偏鄉教育的議題浮現。教育部定義的偏鄉學校,泛指地域偏遠且交通狀況不便者,然而,現在有愈來愈多地處「不山不市」的弱勢學校,面臨著產業轉型、經濟發展重心移轉及少子化的衝擊,全台約有30%國小就學學童不滿百人。中華三菱長期關注偏鄉議題,從鼓勵勵青返鄉扎根的「青春還鄉」計畫,到關懷偏鄉教育的「幸福守護」行動,中華三菱始終和我們生活在一起,為幸福出發。
Photo Credit: TNL Brand Studio
專題目錄
共 14 篇
偏鄉教育重點不只是要有在地特色,還有是否可以給小朋友能「帶走」的能力
有了企業夥伴的長期參與,偏鄉教育這個大議題會有什麼改變?中華三菱聯合偏鄉小校舉辦跨校小學運,為孩子創造難忘的體驗及回憶。發展學校特色之餘,更需要像中華三菱的拋磚引玉,以實際行動創造正向循環,偏鄉教育難題才有翻轉的機會。
只有一個人的一年級——從南投跨校小學運看台灣偏鄉難題
你對偏鄉學校的認知,還停留在教育部定義的山上或海邊嗎?不只有離島、原住民區、高山地區的學校才叫偏鄉,有更多像南投縣的千秋國小和廣福國小這樣「不山不市」的學校,同樣面臨少子化造成的廢校併校危機。「不山不市」卻又面臨危機,讓他們成為被忽略的弱勢。透過企業的力量,讓跨校又跨區的偏鄉小學運如同一個火種,散發出幸福的火光。
8張圖表告訴你,為什麼就算小學很「迷你」也不該裁
在少子化的衝擊下,迷你小學越來越多,裁校或與其他學校合併的聲音也越來越大聲。但另一方面,原本在學學童轉學後,可能遭遇通勤時間加長等問題。為了分析台灣迷你學校的問題,我們利用社會經濟資料庫的資料,帶讀者了解不是每個迷你學校都能裁。
只能用山海美景作為報酬,偏鄉學校留不住人才只是剛好而已
新學年每每出現的偏鄉代理教師招聘公告,體現了地方政府教育局與校方在人員需求上的暫時性妥協,但是這雙方都還是把教師視為暫時性人力,而沒有考量到學生與代理教師的長期發展。
只有自己才能定義自己:看這5位「勵青」用青春重新點亮故鄉
對勵青來說,家鄉的價值需要直接起身投入,用自己的視角重新觀察,看見可能的發展再造,創造出全新的價值。只要投入親身去做就有機會成為具有影響力的人,凝聚、活絡在地力量,產生強大群聚力量,讓家鄉得以翻轉,成為遍地黃金、充滿機會的印象新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