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特別報導

袋熊的參謀本部

【中國的產權】9:如果中華文明沒辦法還權於民,中國的天花板就在宋朝

TNL+ 2023/06/07 ,

評論

魯汶的袋熊先生

魯汶的袋熊先生

魯汶的袋熊先生

淇水滺滺,檜楫松舟。駕言出游,以寫我憂。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王安石為了要補救統治者捅出來的問題,才需要下猛藥變法。而變法之所以遭受反對,就是因為以司馬光和蘇軾為首的這群高級知識份子太了解中國的體制缺陷:人民是沒有辦法制衡官員,因此變法最後的結果,必然是導致缺乏監督的官府瘋狂擴張權力,而後趁亂大撈一筆。

錢穆有言:「中國傳統政治,規定只許讀書人可以出來問政,讀書人經過考試合格就可做官。讀書人大都來自農村,他縱做了官,他的兒孫未必仍做官;於是別的家庭又起來了,窮苦發憤的人又出了頭;這辦法是好的。不過積久了,讀書人愈來愈多,做官人也愈來愈多。因為政權是開放的,社會上聰明才智之士都想去走做官這條路,工商業就被人看不起。

西方社會就不同,起先根本不讓你做官;實際只有封建貴族,也沒有所謂官。於是社會上聰明才智之人都去經營工商業。待他們自己有了力量,才結合著爭政權。這就形成了今天的西方社會。」

當年的宋朝,確實是一個「官本位」社會。

書中車馬多如簇,宋朝統治者在杯酒釋兵權後,很快找到了統治合法性的第二個依歸:收編讀書人。

在壓制武將的權力後,國家的大事小情還是必須有人參與決策。既然武將與權臣靠不住,那麼宋代統治者就只能依靠手無縛雞之力的官僚來維繫國家運轉。可是讀書人懂什麼,魏晉南北朝的士人不就治國治得亂七八糟嗎?怎麼保證官僚的品質?會寫詩不一定代表會治國,官僚的才幹只能靠策論來體現。所謂策論,就是對國家政策的分析與建議,很考驗一個人的歸納與推理能力。

宋朝的科舉相比唐代更注重策論,注重邏輯,注重一個人說話的前後一致性,注重建議的實用性,因此實在很難出現李白這種瘋子。在唐朝如果不會寫詩,沒有辦法用很漂亮的駢文撰寫政府公文的話,基本是與仕途絕緣的。吳喬的《圍爐詩話》卷四有云:「唐之功名富貴在詩」,而宋朝則不然,宋朝人巴不得「罷詩賦」,將全部心力投注在策論上,這造就了唐宋兩代截然不同的藝術風格。

宋朝統治者,徹底解決了知識份子的心病

為什麼要「罷詩賦」,答案與實現階級流動有關。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
到期自動續訂,可隨時取消,詳情請見訂閱方案

專題下則文章:

【中國的產權】8:國家想要長治久安,當然越多文人越好——這就是宋朝的邏輯



袋熊的參謀本部:

我沒有辦法飛F-16V,更沒有辦法參與兩奈米的先進製程,究竟能夠為台灣做什麼?我決定寫作:這個專欄就是一份作戰計畫,陪伴讀者打一場文化思想上的戰爭,打一場台灣的自衛反擊戰。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