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報導

與民主的距離:2020緬甸大選專題

8張圖表看2020緬甸大選:軍方仍保有25%議會席次,全民盟是否有機會成功連任?

2020/11/04 ,

評論

關鍵評論網 ASEAN:Indochina

關鍵評論網 ASEAN:Indochina

關鍵評論網 ASEAN:Indochina

中南半島,地理位置上介於中國與印度之間,西方國家稱之為Indochina,其文化除了受到中印的影響外,殖民與戰爭的歷史也讓這塊陸地擁有英法日美的足跡,人文特色因此多元豐富,各國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 Indochina,除了有台灣人普遍比較熟悉的泰國與越南,寮國、柬埔寨、以及近年來備受世界關注緬甸,都位於此塊區域:在東協(ASEAN)的地理劃分上,被稱為東南亞大陸五國。 面對東協崛起,我們需要更全面的了解,關鍵評論網因此特別成立ASEAN:Indochina,希望透過每日新聞摘要,以及定期發表的專文,讓讀者更認識中南半島,第一時間掌握東南亞趨勢脈動。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2020年緬甸大選將臨,身為執政黨「全民盟」的主要對手是由軍方支持的聯邦鞏固與發展黨(鞏發黨),是否能連任猶未可知,而本文將透過圖表,介紹緬甸選舉制度和選制爭議。

文:吳象元|圖表製作:游承穎

正當全世界都在關注美國總統大選的當下,在世界另一頭的緬甸,也將於11月8日舉行一場舉足輕重的選舉。

回到1990年5月,當年翁山蘇姬領軍的全國民主聯盟(全民盟)贏得議會選舉的多數席位,然而軍方卻不認帳,透過各方壓力又再度掌權,因此當2015年總統登盛宣佈敗選,正式將政權移交給仍由翁山蘇姬為首的全民盟時,被視為緬甸往民主化邁進的重要里程碑。

01-Myanmar_ID-v3
02-國旗演變-v2

如今2020年大選將臨,身為執政黨的「全民盟」主要對手是由軍方支持的聯邦鞏固與發展黨(鞏發黨),是否能連任猶未可知,而本文將透過圖表,介紹緬甸選舉制度和選制爭議。

06_1-主要政黨-v2
06_2-主要政黨-v3

緬甸選制為「簡單多數制」( first-past-the-post system,FPTP),指選民在單一選區中只需投票一次,最高票者為當選人,不論票數多寡。

本次選舉有超過3千7百萬合格選民 、91個競選政黨,包括1934位參選人競選下議院330名席位 、976位參選人競選上議院168名席位,3847位參選人競選省或邦的地方議會席次、212位參選人競選少數民族席次,共有超過6900位參選人(280位是獨立參選人),而參選人都必須要是緬甸公民。

同於泰國軍方在參、眾議院佔有保留席次,根據2008年版《緬甸憲法》賦予的權利,緬甸軍方佔有上下議會664席中的25%席次,也就是上下議院共498席是由民選產生 、166席(下議院110席、上議院56席)則為軍方任命,若要成為多數黨,一個政黨或聯盟必須要取得上議院的113席、下議院的221席,而全民盟在2015年在上下議會是分別取得136和255席。

03-行政區域劃分-v3
緬甸的行政區域分為省 、邦 、聯邦區
04-選舉關鍵字-v4

至於選舉流程則分為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為議會選舉,選民們根據「簡單多數制」選出緬甸上下議院代表,及省和邦的地方議會代表。

第二階段則是在選出議會代表後,於明年1月進行總統選舉。在選出總統和兩名副總統前,上下議會將會成立總統選舉委員會,委員會由三位議員組成,分別來自上下議院和軍方任命的議員,這三位委員會各推薦一名候選人,再交由上下議院進行表決,最高票者為總統,第二高票為第一副總統,第三位則是第二副總統。

05_1-選制-v3

而當前緬甸選制的最大爭議,仍莫過於軍方權力過大,除了保有25%議會席次和三分之一的省和邦議會席次任命權,選後的內政、邊境事務和國防部長也是交由軍方任命。

另一爭議就是「翁山蘇姬條款」。翁山蘇姬之所以在2016年無法被選為總統,因根據《緬甸憲法》,若是與非緬甸公民結婚,或育有非緬甸公民身份的孩子,則不得被選為總統,雖然翁山蘇姬在2016年後以國務資政的頭銜擔任緬甸實質領袖,但全民盟仍試圖想透過修憲來更改這項規定。

然而《緬甸憲法》有多難修呢?〈為了選舉「翁山蘇姬對撞軍方」?一場修憲鬧劇顯現緬甸民主改革之路困局〉文中提到,根據《緬甸憲法》第436條:

「任何增修本條憲法的草案,必須由聯邦議會公開討論投票表決,經四分之三以上議員同意贊成才能通過,通過後還要交由全國公民投票決議,得到選舉人數過半以上同意票,草案才算通過生效。」

換言之,若是全民盟好不容易拿到過半的議會席次,還需拉攏別黨才能達到上下議院四分之三的498席,於現實上是難以達到的門檻。

05_2-選制-v3

而除了軍方勢力難以拔除,本次選舉較爭議的部份,還有緬甸選委會以安全為由,於選前取消了部份少數民族區域的選區,剝奪了近150萬人的投票權利。根據《伊洛瓦底報》報導,被取消的選區包括若開邦北部的9個鄉鎮,許多當地政治代表對此都提出質疑,若開民族黨(ANP)現任邦議員U Aung Kyaw Htwee就表示,如果選委會是基於安全考量做出此決定,那麼停止沒有內戰的Pauktaw選區就值得懷疑,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若開民族黨在這9個鄉鎮的36席次中贏得了33席,而全國民主聯盟則全軍覆沒。

編按:10月17日被取消政黨登記的「玫瑰黨」(又稱「團結的民主黨」),雖然該黨候選人當時公開宣佈將加入鞏發黨,但最終仍被緬甸委會取消參選資格,因此是有5831名候選人投入大選,而非原文提到有超過6900位參選人。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吳象元
核稿編輯:杜晉軒

專題下則文章:

翁山蘇姬的經濟改革難題:人權議題讓西方業者對緬甸卻步,後疫情的經濟將如何再起?



與民主的距離:2020緬甸大選專題:

2015年的緬甸議會選舉,被認為是緬甸往民主化邁進的重要里程碑,不只軍方將政權移交給由翁山蘇姬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新政府上任後也致力發展經貿與外交。五年過去,翁山蘇姬因羅興亞人爭議從神壇跌落,對於修改2008年版緬甸憲法的願望,也始終受制軍方勢力,如今2020年大選將臨,緬甸又將面臨什麼樣的轉變?本專題將探討全民盟上任後的經濟和外交發展,和整理選前發生在緬甸政壇與社會的新聞事件,並透過圖表與Podcast訪談,認識緬甸選制與旅人到當地的所見所聞,希望透過不同面向,除了讓讀者更認識「東協最後一塊處女地」,更可思考一個問題:「民主」放在緬甸當前時局,是口號還是有些許曙光?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