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報導

與民主的距離:2020緬甸大選專題

緬甸也有「10月驚奇」:選前被取消參選資格,謎樣的「玫瑰黨」是誰的同路人?

2020/11/02 ,

評論

雙曉

Photo Credit: AP/ 達志影像
雙曉

雙曉

對身處之地充滿著好奇心,喜歡與朋友分享我見識到的一切。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玫瑰黨」的爭議選在最後一刻才爆出來,顯然是執政黨的選舉操作,畢竟交不出漂亮政績吸引選民,只好隨著世界潮流順勢操作反中、仇中的氛圍。而從「玫瑰黨」的明目張瞻,則可看出鞏發黨和軍方前朝官員們,根本沒有把全民盟政府當做一回事

近幾年來反中浪潮席捲世界各國,毫不意外的緬甸也在其中。將近四分之一的疆土與中國相聯在一起的緬甸,在經貿方面重度依賴中國,平息國家內戰時也需中國居中幫忙協調,多年下來,緬甸人民對這位 「胞波」恨之入骨,但礙於國際現實,政府還是很無奈地與中國維持住友好關係。

而即將在11月8日舉辦的緬甸全國大選,似乎也有中國的角色參與其中,在全國參加選舉的93個政黨當中,候選人第二多的政黨「玫瑰黨」(另一名稱為團結的民主黨,United Democratic Party- UDP」,也名「Rose Party),其接受外國資金的贊助的傳聞鬧得沸沸揚揚,雖沒有確鑿證據可以證明中國政府介入,但經調查後,發現「玫瑰黨」的資金的確是透過中國地下匯款管道進入相關帳戶,在選舉前三週,聯邦選舉委員會(Union Election Commission)宣佈取消「玫瑰黨」的政黨登記,該黨所有候選人隨之失去了參選資格。讓近兩個月來占盡媒體版面的「玫瑰黨」風波稍微平息了下來。

AP_20281203215065
Photo Credit: AP/ 達志影像
一名女孩在「玫瑰黨」選舉造勢卡車上拿著玫瑰

名不見經傳的「玫瑰黨」既然是一個超級資深政黨

在今年的9月之前,緬甸大多數民眾還不清楚國內有個政黨叫做「玫瑰黨」,直到9月初網看到該黨於網路發出的政見宣導影片後,大家才開始認識這個政黨。經過媒體的追查後,發現這個陌生政黨在全國的300多個地區內共提名1300多位候選人參選,提名的候選人之多,僅次於執政黨全民盟(National League for Democracy),就連勢力雄厚的軍系鞏發黨(The Union Solidarity and Development Party)的提名人數,還比「玫瑰黨」少了100多個候選人。

突然冒出一個比鞏發黨還強大的反對黨,讓各界不得不關心。在該黨發布的政見發表談話影片中,一位年約70歲左右的男士穿著克欽族(Kachin)的傳統服飾,操著很重的口音,慷慨激昂地談論「玫瑰黨」的政見。

他洋洋灑灑提出了12條政見,主要訴求對象是社會基層人民,表示「玫瑰黨」將致力改善經濟環境,帶領人民脫離困苦的生活,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他說 「如果『玫瑰黨』執政,一定讓國家在五年內超越新加坡,讓基層人民的每日所得達到一萬緬幣(約8塊美元)」,最後還加了一句:「如果做不到就把黨主席送進監獄,讓他坐牢」。 緬甸大部份選民心中很清楚,他提出的部分政見,是衝著執政黨領袖國務資政翁山蘇姬而來,似乎在提醒選民們這五年來全民盟一事無成。國務資政翁山蘇姬之前提出的政見一一跳票,調侃意味十分濃厚。

影片中的這位黨主席是位政壇素人,從來沒上過國內媒體版面,這個突然冒出來的超級大政黨是怎麼樣的一個政黨沒有人清楚。經過媒體追查之後,赫然發現這個政黨早在2010年大選前就已完成登記註冊,政黨序號為第16號,拿到政黨登記許可的時間,比序號32的鞏發黨還早;在當時,「玫瑰黨」是由代理黨主席申請登記註冊。 實際上「玫瑰黨」曾在2010年和2015年大選中也有推出候選人參加選舉,只是沒有任何一位候選人選上,所以並未太被關注。

既然前面兩次選舉中無人當選,又不曾正式走上政壇,為何在這一次的選舉中推出那麼多候選人?讓選民不得不懷疑他們參選的真正目的。尤其一個政黨在全國300多個地區有能力組織黨員、設立黨部召集到1000多位候選人,這必須有一定的地方勢力才辦得到,所需要的花費也很可觀,因此資金來自何方就啟人疑竇,尤其從推出候選人的區域,可看出該黨有強大的地方勢力與財力。在國境西端若開與孟加拉邊境的Maungdaw、東部的老街、南端的Kaw Thoung及北端的Sum Pra Bum都有推出候選人,除此之外,在連執政黨都沒有能力推出候選人的 「瓦特別行政區」(瓦邦),玖瑰也有候選人。

AP_10100715547
Photo Credit: AP/ 達志影像
位於勃固的「玫瑰黨」競選辦公室,成員和民眾發送宣傳冊

民間開始出現各種揣測和令人恐懼不安的傳聞,說 「玫瑰黨」是中國資助的政黨,參選目的不是為了當選,而是為了瓜分全民盟的票源,讓全民盟候選人高票落選,而選後中國勢力將掌控緬甸政府的宣傳也不斷冒出。同時也有人猜測,「玫瑰黨」應該是鞏發黨的分身,選後將併入鞏發黨,再與軍方一起組政府,到時舊勢力將會復辟等等,十多年來默默無聞的「玫瑰黨」瞬間成為全國焦點。

黨主席的身份是個謎團,被起底是逃犯

除了「玫瑰黨」參選動機讓人質疑,黨主席本人也是一個謎團,剛開始連媒體也不清楚他的真實姓名。對外公開的影片中,這位黨主席介紹自己的緬甸姓名是U Kyaw Myint,克欽姓名為Za Kon Zon Song,聲稱自己在1989年時期為緬甸的和平發展擔任主導者的角色,參與協調停火相關事務,他尊崇翁山將軍領導的30位獨立軍中的Kyaw Zaw將軍(後來Kyaw Zaw將軍加入了反政府的緬甸共產黨),曾與他有合作關係,且因熱愛這片土地而走入政壇。

影片公開之後,被各界揭穿他所言不實。1989年軍政府時期擔任軍事情報局「少數局族辦公室」的第二機要退休官員U San Pwint,就在媒體上駁斥他的說詞,這位退休官員當時正是負責軍方與少數民族武裝部隊之間的停火談判。U San Pwint曾為了停火協議,多次與瓦邦軍(United Wa State Army)接觸,但他可從來沒有見過、聽過這一號人物。Kyaw Zaw將軍的女兒Dr. Hla Kyaw Zaw,也出來否認父親與U Kyaw Myint有合作關係,而由Dr. Hla Kyaw Zaw透露的訊息中,得知U Kyaw Myint早期在瓦邦主要負責經濟相關事務,其岳父是瓦邦創黨元老之一。

緬甸政治評論員U Maung Maung Soe也出面反駁他的說法,U Maung Maung Soe曾經為緬甸共產黨服務,長期居住在瓦行政特區,很清楚當時的情況。瓦邦軍(United Wa State Army)的發言人也澄清,表示U Kyaw Myint與和平談判沒有任何關係,只承認大家曾一起生活在邊境地區,彼此之間難免有經濟貿易和社交上的往來,至於詳情就請媒體詢問U Kyaw Myint本人。

後來總統辦公室記者會上發言人,證實「玫瑰黨」黨主席是21年前的逃犯,在1998年因經濟犯罪被判刑九年,受刑期間保外就醫後逃跑,首先逃到泰國又轉到挪威奧斯陸,由挪威輾轉到了美國,最後到了加拿大,2013年回到緬甸,至於是如何回到國內,是否因為黑名單被解除而回國?還得做進一步查詢。兩天後總統辦公室召開特別記者會,向外界公佈「玫瑰黨」黨主席的資金來往明細,一一列出他所投資的企業名稱及公司相關銀行賬戶,詳細說出資金如何透過中緬邊境的地下匯款管道,分批匯入他名下的相關戶頭等。

AP_20281203227063
Photo Credit: AP/ 達志影像
「玫瑰黨」支持者在造勢活動上揮舞黨旗

根據總統辦公室發言人說法,大約有1800萬美金由是加拿大進入中國,再分批匯入緬甸,目前中方已扣押境內經營地下匯款的業者,至於1800百萬美金是用怎樣的管道從加拿大進入中國就不得而知。總統辦公室發言人證實當年U Kyaw Myint持邊境通行證(Border Pass)由中國邊境進入緬甸,而且他擁有不同地區核發的兩張身份證,其身份證是由舊政府時期的軍情局背書核發。

這一個多月以來,總統辦公室的例行性記者會上,不斷對外公告與「玫瑰黨」有關的最新調查進度,變相地藉由民眾好奇心與關注,讓警方感受到不得不認真偵辦此案的壓力,另一方面,好像也在暗示有外國勢力企圖影響這次選舉,人民需團結一致支持全民盟。

黑資料不斷被爆出來,旗下公司疑似涉洗錢被美國列入制裁名單

玫瑰黨政見影片公佈出來的第一時間,就有特定媒體提出質疑這位黨主席U Kyaw Myint的逃犯身份、影射他的資金來自中國。為反駁媒體報導,「玫瑰黨」的臉書上貼出他的談話影片,影片中他第一次向大眾公開身世,他身著克欽傳統服裝,手上拿著身份證,高亢激昂地說出他的父親是克欽族母親是果敢族,所以身份證的種族欄位上被註記為 「克欽果敢族」,但受到父親的影響,他認為自己是個正港的克欽人,相信任何人都不該因種族因素而被剝奪參政權,相信緬甸人民不會因為是果敢族而排斥他。

他也澄清自己並非逃犯,表示若真如媒體所說,他早就被警察帶走云云。不過事後立刻有位僧侶出來指控,表示願意上法庭作證這位黨主席真的是個越獄逃犯。據僧侶表示,他本身是這椿越獄案的受害者,當時擔任典獄長的他,被迫扛下所有責任,不但遭到撤職還被判了9年有期徒刑。出獄後他無法找到一份穩定工作,最後選擇出家。除了這位典獄長外,曾和他一起被羈押在仰光茵盛監獄的政治犯,也向媒體公開表示,願出庭指證這位黨主席就是當年的逃犯。

另外還有一位曾和他被關在同一間牢房的政治犯Man Po Aye(目前從事寫作工作)也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訪問,受訪中可了解U Kyaw Myint曾是瓦邦的經濟部長,在獄中行事底調,很少與其他人交談,常用語言是華語,在坐牢期間,聽到當時駐曼德勒瓦邦辦公室的幹部們稱他 「胡部長」。

Man Po Aye還說正因為自己精通華語,才被安排與他同住一間牢房。根據Man Po Aye的轉述U Kyaw Myint畢業於昆明一間國防相關大專學院,曾在韓國、新加坡等經營跨國企業,後來回到緬甸發展、曾經與前軍政府領導人欽奴(General Khin Nyunt) 有過不愉快的經驗,坐牢期間他積極拉攏政治犯,喜歡政治人物結交。由Man Po Aye述說的細節中,可以聽出他能保外就醫又順利逃脫,全靠警政高層精心設計安排。

Man Po Aye也點出了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一個行走江湖多年的商人、本身又不具候選人身份,明知自己不適合曝光卻高調出面參與政治競爭,這完全不像他認識的U Kyaw Myint作風,必定有某個特殊原因才這樣做。

同時在加拿大得到政治疪護的「8888民運」學生Ye Yint Nage也出來爆料,說自己在加拿大與 U Kyaw Myint 有接觸過,據他說法U Kyaw Myint是純正的雲南人,保外就醫後逃逸時,曾經向美國駐仰光大使館申請做告發瓦邦販毒的污點證人,再取得政治疪護。後來美方與民運人士協助他逃到泰國,由泰國轉往挪威奧斯陸,再從奧斯陸轉往美國,他向美國透露緬甸軍政府的領導人欽奴(General Khin Nyunt)及瓦邦如何經營跨國販毒集團及他們的洗錢管道,但美方認定他提供的資料,不足以讓他當污點證人而駁回政治疪護的請求。

被美國拒絕後他由美加邊境進入加拿大,在當地緬甸民運人士的協助下申請政治疪護,拿到了加拿大長期居留證。這位學生質疑U Kyaw Myint持有中國護照,還透露說U Kyaw Myint到加拿大不久就與當地中國富商有密切來往,再積極接觸一些政治犯後便在加拿大創立了「玫瑰黨」。

「玫瑰黨」是誰的同路人?

身世成謎之外,有前科的U Kyaw Myint為何能把自己在海外創立的「玫瑰黨」登記成一個合法政黨,還能推出參選人?緬甸國民把這一切的責任指向前朝。2007年在加拿大成立的「玫瑰黨」,在2010年由代理黨主席辦理登記,至到2014年左右才把黨主席改成U Kyaw Myint本人,為何當時政府在審查更改黨主席時,沒有發現這位黨主席是個逃犯?顯然有高層放水讓他避開實質身份審查。當《亞洲自由之聲》訪問前朝新聞部長U Ye Htut時,他僅輕描淡寫回說當時政府的確有疏漏之處,至於詳情他自己也不清楚,有待前總統登盛(U Thein Sein)的機要出面回覆。

緬甸國內媒體《Myanmar Now》的報導中,有提到U Kyaw Myint旗下的「緬甸中原公司」在軍政府時期協助販毒集團洗錢,而被美國列入制裁名單,同一篇報導中,還刊出《新華社》報導過的一則新聞照片,這張照片是2013年12月31日當天U Kyaw Myint以黨主席身份,拜訪中國駐仰光大使館時與中國大使會談時所拍攝。

這張照片間接證實了U Kyaw Myint不僅是鞏發黨的朋友,同時與中國有良好關係。選前兩個月媒體爆出各種黑資料,而在總統辦公室召開記者會證實內容屬實後,警方在不得已情況下逮捕了U Kyaw Myint,同時聯邦選舉委員會也被動註消了「玫瑰黨」的證黨登記,隨之相關候選人也失去參選資格。

正當各界好奇這群候選人和他們的百萬支持者將何去何從時,「玫瑰黨」候選人紛紛出面公開宣佈他們將加入鞏發黨(The Union Solidarity and Development Party),等於直接承認玫瑰黨和鞏發黨根本就是同路人。

「玫瑰黨」的爭議選在最後一刻才爆出來,顯然是執政黨的選舉操作,畢竟交不出漂亮政績吸引選民,只好隨著世界潮流順勢操作反中、仇中的氛圍。而從「玫瑰黨」的明目張瞻,則可看出鞏發黨和軍方前朝官員們,根本沒有把全民盟政府當做一回事,全民盟政府不只管不動軍警,當需要執法單位依法執行職責時,還得靠媒體和民意施壓。根據總統辦公室記者會公佈的資訊,「玫瑰黨」黨主席名下的30多輛汽車及遍及全國各地所有房地產全被政府暫時收管,前後追查出來的非法資金已累積到將近四百億的緬幣(約3千萬美元)。

選舉過後,「玫瑰黨」的風波可能如以往在緬甸所發生的重大司法案件一樣不了了之嗎?U Kyaw Myint到底是純正的華人?還是克欽果敢混血?真相永遠不會出現,眼前可以確定的,是緬甸人民將加倍的仇視中國。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吳象元
核稿編輯:杜晉軒



與民主的距離:2020緬甸大選專題:

2015年的緬甸議會選舉,被認為是緬甸往民主化邁進的重要里程碑,不只軍方將政權移交給由翁山蘇姬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新政府上任後也致力發展經貿與外交。五年過去,翁山蘇姬因羅興亞人爭議從神壇跌落,對於修改2008年版緬甸憲法的願望,也始終受制軍方勢力,如今2020年大選將臨,緬甸又將面臨什麼樣的轉變?本專題將探討全民盟上任後的經濟和外交發展,和整理選前發生在緬甸政壇與社會的新聞事件,並透過圖表與Podcast訪談,認識緬甸選制與旅人到當地的所見所聞,希望透過不同面向,除了讓讀者更認識「東協最後一塊處女地」,更可思考一個問題:「民主」放在緬甸當前時局,是口號還是有些許曙光?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