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報導

與民主的距離:2020緬甸大選專題

《阿峇卡巴 東南亞電台》獨立撰稿人翁婉瑩:我在緬甸尋找喬治歐威爾,就此無法轉身就走

2020/11/05 ,

專訪

阿峇卡巴 東南亞電台

阿峇卡巴 東南亞電台

阿峇卡巴 東南亞電台

《阿峇卡巴 東南亞電台》是一個從新聞時事出發,帶您認識東南亞政經和文化的網路廣播節目(Podcast),透過訪談耕耘東南亞各領域的來賓,聆聽他們的採訪故事、異國經驗和在地觀點。《阿峇卡巴-東南亞電台》每週四透過Podcast向全球華語聽眾說聲「Apa Kabar」(你好),如果你有想聽的人物採訪,也歡迎留言或私訊告訴我們。本節目由關鍵評論網製作播出,主持人是來自馬來西亞的杜晉軒、人在美國的台灣編輯吳象元。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2015年她參考了《在緬甸尋找喬治歐威爾》一書,設計了喬治·歐威爾以殖民警察身份派駐緬甸的地點,從他第一本小說《緬甸歲月》描繪的緬甸小鎮卡薩(Katha)出發,一路往南到英國殖民者進入緬甸的南方港口毛淡棉,超過1000公里的路程,尋找她的喬治·歐威爾。

文字整理:吳象元、翁婉瑩

最近台灣非常熱門的國際新聞莫過於美國總統大選,但其實11月還有另外一場選舉,那就是11月8日的緬甸大選。我們今日要訪問的對象,是獨立撰稿人翁琬瑩,她的作品見於《關鍵評論網》、《南洋誌》、《端傳媒》和《報導者》,也是遠流出版的《緬甸詩人的故事書》的導讀人;婉瑩撰寫的主題為緬甸的政治社會議題,例如彬龍會議、羅興亞人、緬甸民主發展,還有旅行到緬甸的所見所聞,在這集訪談中要來談談她的緬甸見聞、研究緬甸的經歷和即將到來的緬甸選舉。

翁婉瑩的第一次緬甸行是在2014年,當時是用背包客形式,很觀光地前往仰光、曼德勒、蒲甘、茵萊湖等觀光勝地,並在往後每年都再次到訪,特別的是,2015年她參考了《在緬甸尋找喬治歐威爾》一書,設計了喬治·歐威爾以殖民警察身份派駐緬甸的地點,從他第一本小說《緬甸歲月》描繪的緬甸小鎮卡薩(Katha)出發,一路往南到英國殖民者進入緬甸的南方港口毛淡棉,超過1000公里的路程,尋找她的喬治·歐威爾。

2014年首次到緬甸時,翁婉瑩除了參考《孤獨星球》或外國背包客網誌,中文資訊其實並不多,只有《翁山蘇姬》傳記、《在緬甸尋找喬治歐威爾》、《緬甸逆旅行》、《經典緬甸-意想之外的紅土地》,她形容當時緬甸才剛改革開放3年,還保有相當程度的純樸,可以感受到緬甸人的溫和良善。

除了透過喬治·歐威爾作品認識緬甸,翁婉瑩也推薦了不少電影和其他書籍,包括由楊紫瓊主演的電影《以愛之名:翁山蘇姬》這部較為人所知的電影,華裔緬甸導演趙德胤的電影 《再見瓦城》、《冰毒》、《挖玉石的人》和《翡翠之城》這幾部電影也值得一看,主題有關於緬甸非法移工、邊境販毒、克欽邦的翡翠工人,而由華裔緬籍導演李永超執導的《血琥珀》,也是談克欽邦琥珀礦,另外近期Netflix推出的紀錄片《智能社會:進退兩難》(The Social Dilemma),則是以緬甸羅興亞人在網路社群仇恨言論氾濫作為紀錄片內容之一。

書籍部份,丹麥導演佩特.洛姆(Petr Lom)的《緬甸詩人故事書》(亦有同名紀錄片),是透過不同年紀、職業的詩人作品和生命故事,反映出緬甸在不同年代的社會現況,婉瑩也推薦由資深記者理查‧考科特所著《變臉的緬甸:一個由血、夢想和黃金構成的國度》,內容很清楚地討論多元不融合的緬甸、種族衝突與內戰,而由亞洲人權專家 班尼迪克‧羅哲斯所寫的《緬甸:一個徬徨的國度》,則是從緬甸四方邊界探討種族與內戰,除了大家熟悉的羅興亞人,還討論了最早抵抗緬甸中央政府的克倫族、戰力強大的克欽族,以及較少人知道,以信仰基督教為主的欽族。

123297573_3423428621071879_5554517911415
Photo Credit:翁婉瑩
翁婉瑩的緬甸主題藏書

對於翁山蘇姬2016年擔任國務資政後,因羅興亞人議題從神壇跌落,翁婉瑩表示最初的確是因著迷翁山蘇姬的故事而開始到緬甸旅行,但從翁山蘇姬上任後的遭遇,也讓她意識到緬甸的更多面向,不管是種族、宗教、軍事衝突、殖民影響、政治勢力競合,而在如此複雜的歷史包袱下,即使是女神也無能為力,因此2015年全民盟大勝後,雖然因期待落空而有失望,但現在對翁山蘇姬卻是多於同情和無奈。

最後談到本週日的議會大選,翁婉瑩表示,2015年投票率達69%,翁山蘇姬領軍的全民盟得票率是77%,但這次因新冠肺炎疫情升高,勢必會影響民眾出門投票的意願,全民盟能否維持7成得票率值得觀察,至於選委會在選前以安全為由取消若開邦9個鄉鎮的選區,讓少數民族區域對此非常反彈,翁婉瑩表示,政府之後都會再舉辦補選,通常都仍會是由少數民族政黨獲得勝利。值得一提的是,緬甸海外移工可透過通訊投票方式完成投票,而本次大選約有10萬人登記通訊投票。

編按:本次採訪時間為10月29日。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吳象元
核稿編輯:杜晉軒

專題下則文章:

8張圖表看2020緬甸大選:軍方仍保有25%議會席次,全民盟是否有機會成功連任?



與民主的距離:2020緬甸大選專題:

2015年的緬甸議會選舉,被認為是緬甸往民主化邁進的重要里程碑,不只軍方將政權移交給由翁山蘇姬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新政府上任後也致力發展經貿與外交。五年過去,翁山蘇姬因羅興亞人爭議從神壇跌落,對於修改2008年版緬甸憲法的願望,也始終受制軍方勢力,如今2020年大選將臨,緬甸又將面臨什麼樣的轉變?本專題將探討全民盟上任後的經濟和外交發展,和整理選前發生在緬甸政壇與社會的新聞事件,並透過圖表與Podcast訪談,認識緬甸選制與旅人到當地的所見所聞,希望透過不同面向,除了讓讀者更認識「東協最後一塊處女地」,更可思考一個問題:「民主」放在緬甸當前時局,是口號還是有些許曙光?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