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緬甸官方承認的少數民族多達135個,但華裔不被視為官方認定的民族,僅有世代居住在果敢地區的漢人,被歸類為果敢族。儘管如此,參與抗爭的華僑 Aik Wei 依然認為,他們也是緬甸公民,必須挺身而出解決問題。
文:Naw Betty Han( 前緬甸時報記者,現任Frontier Myanmar資深記者。於2014年加入緬甸民主之聲「Democratic Voice of Burma」並開啟記者生涯,關注政治、外交與人權議題)
在緬甸出生的華裔活動家 Aki Wei呼籲國際社會協助春季革命的緬甸人民。
在2月1日的軍事政變之後,反抗軍方的多民族抗議活動在緬甸登場,參與示威活動的參與者之一,是在緬甸出生的28歲華裔男子Ko Aik Wei(非真名)。
Ko Aik Wei是人民防衛部隊(PDF)下之游擊軍的籌資人,目的是在緬甸春季革命中發起武裝起義以對抗軍方。
他說:「我是華人,但是出生於緬甸。在緬甸出生的華裔不屬於任何民族,緬甸仍然是我們的國家,因為我們熱愛國家,所以要為國家的自由而奮鬥。」
Aik Wai從仰光計算機大學(University of Computer Studies Yangon)畢業之後,開始在仰光經營小本零售業。在2021年發生軍事政變之前,他沒有任何政治立場,且在學生時期也未曾積極參與大型的社會政治活動。
他回憶道:「我記得2007年發生番紅花革命時,我仍是一位高中生。當時我經常看見學校外的民眾支持在仰光市中心蘇雷(Sule)附近遊行的僧侶。人群和僧侶都在向獨裁者要求民主,之後砲火聲響起,使遊行集會變得非常混亂。這是我首次經歷的政治運動。」
他提到:「我非常難過,雖然不太了解當時的情形,只知道目睹這些事情發生非常令人心碎。」Ko Aik Wei希望再也不會面臨此種不幸又令人難過的情況,但是事與願違,他在2021年必須再一次面對類似的事件。這一次,他不再只是一位旁觀者,而是參與活動者,是實際行動的人。
自獨裁者丹瑞(Than Shwe)在2008年修憲,開始實施半民主選舉政治制度的十餘年後,2021年2月1日的上午,軍方突然展開逮捕政府領導者的行動,包括國務顧問翁山蘇姬和總統溫敏。
他描述:「當天,我大概在早上7點起床,一直到軍事政變的消息在臉書上散播之前,都無法相信發生的事。我震驚到不知道如何是好。」他的臉部表情因為氣憤政變尚未結束而變得緊繃。
國營媒體宣布軍方接管政權之後,投票支持全國民主聯盟(NLD)的Ko Aik Wei開始思考,是否要改變當時非常平穩的人生道路。
他說:「我出門查看城市的情況,並在確定發生政變的當下,就決定起身對抗軍事政變。」他接著補充道:「我很確定,如果軍方沒有奪取政權,我不會參與任何政治活動,而會繼續拓展我的店面。」
對Ko Aik Wei和其他人來說,2月是有許多反軍方活動的日子。數十萬大學生和勞工在仰光進行示威。當時,他每天都會參與三橋區(Sanchaung)Myay Ni Gone的抗議活動。
「隨著抗議活動的進行,我出現了一個想法,就是為參加反獨裁活動的人士提供每天需要的食物和必需品。」他說。
「因此,我與幾個朋友共同組成了慈善團體,並開始資助參與三橋區抗議活動的人。我們每天都會供應午餐和飲料。」他表示,並補充說明他們每天提供大約1000人的食物和飲料。
他表示:「我們以非暴力的方式進行抗議,目的是推翻軍事獨裁政體。」
自軍事政變以來,多數反獨裁人士持續在進行和平抗爭,包括Aik Wei。公民不服從運動(CDM)試圖推翻軍方,但是軍方回應的方式卻完全相反,從2月25日開始向示威者開火,並使用催淚瓦斯、震撼彈和真槍實彈攻擊民眾。
他解釋:「當時,我們開始提供防毒面罩和安全帽給民眾,而不是平常的食物和飲料。這些都是我們自掏腰包捐贈給他們的物資。」
示威者的其中之一,Aik Wei,親身經歷了軍隊的殘酷鎮壓。他提到:「3月初,我們在Shan Gone路進行示威時,士兵和警察突然打斷我們,並將催淚瓦斯擲入示威區域。我們不得不躲在附近的建築物中。」
這一段期間,他感到非常憤怒與沮喪,這是他一年之中最糟糕的時期。
Aik Wei表示,當他聽到勃固(Bago)的示威者遭到軍事鎮壓行動時,感到非常震驚。4月9日,軍方在勃固鎮壓示威者,根據當地媒體的報導,至少有60人死於手榴彈攻擊。
「我對於勃固的情況感到震驚和憤怒。老實說,整個4月都令人十分沮喪。」他說。
在軍事政變的殘酷程度愈演愈烈之後,緬甸的起義已演變成武裝革命。自3月初起,許多年輕人前往由民族武裝組織控制的邊境地區尋求庇護,並在此處接受這些組織的防衛訓練。
同時,Aik Wei也轉為專注於資助從民族武裝組織地區回到城市,加入游擊戰爭之年輕的人民防衛部隊(PDF)戰士。
「Z世代比我們年輕力壯。如果我們無法自己手握武器,就必須援助他們。」他表示。
Aik Wei每一個月都向可以信賴的人募款,做為PDF和城市游擊部隊需要的後盾。據他所述,每一個月都可以提供高達數萬緬元的資金。
他說:「我決心為他們提供需要的一切。如果需要衣服,我就提供衣服,如果需要食物,我就供應食物。我們不僅私下提供資金,同時供應他們需要的一切。」
他直言不諱地批評軍方鎮壓武裝革命的暴動行為。
他解釋:「我們選擇這一條路是因為我們別無選擇,已經沒有其他方法可以對抗軍方。領導人翁山蘇姬從1990年起持續以非暴力原則與軍方進行協商,但是軍方堅決不妥協。當軍方涉及政治,政變就會持續發生,而終結此種狀況的唯一途徑,就是進行武裝抗爭。」
他說這一場革命不僅是為了保護全國民主聯盟黨。「我們是為了瓦解軍政府制度和獨裁政體而戰鬥,如果有更好的方式可以推翻軍方,我們也會欣然接受。」他補充道。
由於Aik Wei從小就對政治没有興趣,因此不熟悉國際知名的革命者,所以他效仿香港人民對抗中國政府的方式。
他表示:「我從香港的抗爭活動中學到很多,他們的做法非常有系統性。」
據Aik Wei所述,緬甸出生的華人在春季革命中非常活躍。
「我們是華人,但是出生在緬甸,所以我們也是緬甸公民,緬甸也是我們的國家。我們必須解決問題,這就是我們奮鬥的理由。」他說道。
除少數極自私的人外,緬甸華人社會同樣希望軍事政權瓦解。他表示:「幾乎所有人都反對這一場軍事政變。」

Aik Wei說軍方正在避免針對目前的暴亂採取行動。
「我正在私下協助PDF成員,因此必須小心,以免遭到軍方逮捕。所以我是在隱瞞其他人的情況下進行所有援助活動,包括我的父母。」他說。
Aik Wei最夢寐以求的是敏昂萊(Min Aung Hlaing)將軍領導的軍隊立刻垮台。他表示:「如果可以,我們希望能盡快瓦解軍方,同時不會造成太多的民眾受到傷害。」
他表示:「因為我們長時間活在軍方的統治之下,所以我們不希望下一代再次經歷這樣的生活,並期望緬甸能如同其他國家一樣蓬勃發展。」
「我希望國際社會,包括中國,能與這一場革命中的人民站在同一陣線。」他說。
他在回答春季革命需要多久的時間才能達到武裝抗爭階段的問題時,回應:「如果我們團結合作,相信這一場革命很快就會成功。」
「我無法肯定什麼時候可以達到我們想要的成果,但是毫無疑問的是,我會持續進行援助活動,直到革命成功為止。」

「緬甸春天人物」專訪系列是由「亞洲公共文化協會」(APCA)製作,並授權關鍵評論網轉載。
延伸閱讀:
- 在台緬甸人心聲:如今華人年輕世代已不認同中國,這次更願站出來反政變
- 翁山蘇姬主政後改善了華人的公民地位,這次政變華人不再為「中國因素」而選擇沉默
- 緬甸華人反對軍方政變:即便父輩依然勸阻要「安分守己」,但新一代華人這次拒絕犯下「平庸之惡」
責任編輯:杜晉軒
核稿編輯:吳象元
專題下則文章:
政變前他是對國家民主化抱有希望的公務員,如今拾起武器奪回緬甸的明天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