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你曾想過凍卵嗎?凍卵近年成為30代女性趨之若鶩的話題,認為一旦凍卵就可以延後生育時間,讓女性擁有更多的自主權。但也有人認為凍卵過度被商品化,只是另一個製造年齡焦慮的產物,並不代表真的能還給女性自由...
「你要不要去凍卵?」Emily意外媽媽主動提起了這個普遍在30-35歲同輩間討論的熱門話題。這似乎是每一個女性的年紀接近所謂「黃金生育年齡」時,就不得不面對的問題——暗示著你即將錯過生孩子的最佳時機,又或暗示你的卵子正在老化。
不只是Emily,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女性對凍卵趨之若鶩,最為人熟知的便是林志玲,他在30多歲的年紀就先凍卵,在40歲以後產下一個健康的寶寶。除此之外,也有越來越多藝人與網紅,透過個人社群媒體分享自己決定凍卵的心路歷程。
「能夠這樣進行一次身體的旅行,其實是非常奇特,好像撰寫了一場屬於自己版本的《陰道獨白》。」演員謝盈萱在自己的Facebook專頁上分享她的凍卵經歷,感嘆作為女性,自古以來時常受到諸多限制,終於能為自己做出選擇。

凍卵何時成為女性面臨年齡焦慮的解法?
起初Emily的媽媽建議她去做凍卵時,她還有些排斥,想說順其自然就好。「過去普遍對凍卵的印象就是年紀大了,沒有對象才會去做,但這並不是這麼見不得人的事情。」但媽媽補了一句「凍卵就像女生幫自己買一個保險」,Emily仔細想了想,好像也沒什麼不對。
當時她大約32歲,雖然已經有交往對象,但對走入婚姻與生育的規劃仍很模糊,媽媽的話就像是一句提醒,提示如果過了生育年齡還沒有確定下來,至少保有可以生育的選項,「以後就不用擔心我會不孕。」
從決定凍卵到完成療程大約需半年時間,比Emily預期地要來得快,不過流程中她也有感受不適的時候。這一切的過程她都分享在自己的Facebook上,也意外得到許多迴響。
有人私訊跟他分享自己的工作時常出差飛行,時差導致生理期一直不是很固定,凍卵似乎可以解決她對無法順利生育的擔憂;另一位年齡超過40歲,同樣已經凍卵的女性則感嘆,如果30多歲時身邊有朋友鼓勵自己盡快行動,她就不需要經歷這麼漫長而辛苦的凍卵過程了。
許多凍卵女性的想法正如Emily的分享,是想給自己買一個「後悔藥」,這些女性共同的特徵是工作發展良好且收入穩定,卻可能因為忙碌或尚未遇到合適的對象,因此延後生育時間,甚至到了35歲左右的年紀,才突然意識到自己對生育毫無準備。
而這樣的情境描述,符合許多凍卵業者的廣告意象:時間不該是對女性的限制,應由你自己掌握生育的決定。
Emily描述自己還是20歲初頭時,總認為自己應該會在29歲前結婚生子,但當跨過了30歲的門檻,反而沒有這麼著急了,「若會結婚,也應該會是為了生育而結婚。」而凍卵的決定,讓她感覺又可以把生育的焦慮推得更遠,感覺人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步調安排,就像是做自己人生的PM,懷孕跟生子的時機都可以由自己掌握。
凍卵如何從醫療行為成為女性自主表徵?
不久之前,凍卵其實是一種只開放給避免因為放射治療而影響未來生育能力婦女的醫療選項,後來卻因為技術蓬勃發展,加上名人效應,凍卵在30多歲女性間討論熱度逐漸提升。
根據台灣生殖醫學會副秘書長李俊逸醫師依照近年茂盛醫院的臨床發現指出,2019年至2022年未婚女性凍卵人數每年皆為大幅度成長,平均凍卵年齡也從37歲下降到36歲。這可能是因為近年女性意識抬頭,加上晚婚與晚生趨勢,來詢問凍卵的女性有年輕化的趨勢,判斷與市場討論度有關。
今年26歲的宜蓁就有去凍卵的打算。有記憶以來,宜蓁認為自己特別喜歡親近小孩,也期望未來可以與另一半組成有2-3個小孩的家庭。不過上了大學以後,開始感受到性別環境不友善,有些提早進入婚育階段的朋友也因為婚姻及親職照顧關係過得很辛苦,讓她對生育的想法趨於保守。而凍卵的選項,符合她目前尚未決定是否要與異性共組家庭的想法,她傾向先凍起來,等適合共同組成家庭的對象出現,或是法規准許單身女性進行人工生殖手術的那一天到來。
根據台灣現行《人工生殖法》規定,僅經過醫師診斷確認為不孕症之異性戀夫妻,才能施行人工生殖手術療程。而有生育能力之單身女性、有伴侶但未婚女性、或是同性伴侶,則都不能施行人工生殖手術。簡而言之,像宜蓁這樣尋求單身進行人工生殖的單身女性,在台灣並不合法,也因此許多倡議團體批評,現行法制仍存在對「家庭」定義的偏見,排除單身與同志,只有異性戀夫妻才能生養小孩。
凍卵,另一個操作女性生殖焦慮的商品?
《人工生殖法》尚未納入更多群體適用的情況下,在立法委員、同時也是婦產科醫師的林靜儀眼中,凍卵其實是一個過度被商品化的議題。
他描述大眾對生育只有年齡的概念,叫做「不能太老」,但究竟何時算太老,科學上並沒有明確定義。所以他對於凍卵議題又再次把年齡及生育焦慮強加在女性身上感到很不滿。「這聽起來是多了一個選擇,但只有這個選擇嗎?那為什麼這個選擇變得這麼巨大?其他選擇在哪裡?」
林靜儀提及其他的選擇,可以是結婚跟生育脫鉤、或跟穩定交往的伴侶一起生育、甚至是單身女性自己生養小孩。而在他的眼中,凍卵鼓吹女性自主的背後,依然隱藏著兩個傳統觀念:在你未達成社經條件、或找到理想的「好男人」之前,你都沒資格生小孩。

在林靜儀的觀點裡,女性生育自主,意味著決定生育是否要成為你人生中必經的階段,「如果你很確定自己這輩子就要有小孩,那就應該客觀評估自己在哪個年紀生育,是對自己與小孩最好的選擇。而不是一直持續的『等待』,甚至要透過凍卵的方式,延長自己等待一切條件到位的時間。」
作為婦產科醫師,林靜儀批評許多鼓勵凍卵的說法多是在操作女性對生育焦慮的心情,甚至恐嚇女性應該要在幾歲之前凍卵,卵子品質才會好。他在診間常問很多女生說,如果三年後你找到真命天子,結婚了,這時候你會選擇自然懷孕,還是會用年輕時凍出來的卵,以人工生殖的方式生育?
「多數女生會說:『如果那個時候會自然懷孕,為什麼不要?』那我就好奇,我們鼓勵一個女性凍來心安的動作,這樣合理、這樣道德嗎?」她批評透過製造模糊恐懼,再給女性一個希望的做法不是很恰當。
林靜儀也坦言,最根本的問題還是在整個社會與教育環境,不曾認真地討論性跟生育。「過去我們總是把性跟生育分開談,從小教育告訴我們懷孕很糟糕、絕對不可以意外懷孕,但過了一個年紀以後,卻又突然開始催促我們懷孕生子,這不是很奇怪嗎?」
他奉勸女性如果在人生規劃中有生育的的打算,就應該及早思考自己何時懷孕才是最好的時機、對自己的影響最小,這才是真正的女性自主。「只有你提前思考這個選項,才會去了解懷孕以後自己需要付出的代價,以及整個社會可以給你的支援。」只有清楚判斷自己人生中的各種選項,才能阻斷或去除對「要不要生」、「何時要生」的焦慮。
是機會、保險、還是騙局?
不只是林靜儀,禾馨婦產科醫師烏恩慈也曾在Podcast分享對近年社會興起凍卵風潮的看法,提醒女性選擇凍卵以前,需對台灣人工生殖現狀應該要有更全面的評估,包含凍卵費用、解凍條件都應該要有充分的了解。
Emily也分享,她是到凍卵以後才了解到,原來未來解凍時,自己需要具備異性戀婚姻身份,而且需要另一半的同意後才能使用卵子進行人工生殖。她心情上很氣憤:「那是我自己身體裡面取出來的東西,為什麼我還要另外一個男性跟我結婚,我才有資格把它拿出來用?」
那如果未來法規有一天不需要法定伴侶同意呢?Emily給出了更多可能的答案,「如果未來可以自由使用我的卵子,我想我也許並不需要另一半陪我生養小孩,只要我有能力,我也可以自己帶。」
過往曾經歷情緒低潮,宜蓁十分篤定自己想要生育的打算,「曾經受了很多人的幫忙,希望把自己感受到這個世界的美好與善,也分享給小孩。」所以當瞭解到人工生殖法的限制,宜蓁心情起伏並不大。
她分享有朋友早早就決定要以單身的身份生養小孩,而且家庭也很支持,所以尋得願意秘密提供精子的朋友進行受孕,現在過著單身照顧小孩的身份,讓她很是羨慕。「如果不想跟異性生育沒關係,自己養也可以。」但究竟何時可以達成這個目標,她也不是很確定,因此才有了計畫凍卵的打算,先把卵子凍起來,也許會等到那一天。
林靜儀分享,站在立法者的角度,他們能做的就是打造一個讓女性不用因為存不夠錢、薪水不夠支付保母、或一生育就失去工作而不敢生小孩的環境。不論女性對自己的生育做了什麼決定,在最小的障礙下擁有最充分的選擇權,才是實踐女性生育自主的方式。
聽聽不同人們的心聲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核稿編輯:林奕甫
專題下則文章:
生育自主|同志|生養孩子的法律,同志被排除也被困住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