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報導

2022馬來西亞第15屆全國大選

安華能安穩當大馬首相嗎?能否安撫獲多數馬來人支持的國盟成最大挑戰

TNL+ 2022/12/19 ,

評論

李泰德

Photo Credit: AP/ 達志影像
李泰德

李泰德

生長自馬來西亞鑿石小鎮(Batu Pahat),現從事民調工作。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馬來西亞首相安華11月24日上任第一天時便在記者會表示,他將在12月19日國會會議的第一天提呈首相信任動議,以穩固自己任相的正當性。今天安正式通過信任動議,但由於他領導的希望聯盟國會席次並不過半,和國陣組成的團結政府,未來得面對在野陣營國盟在馬來人權益、伊斯蘭課題上的攻防。

千呼萬喚始出來。馬來西亞第15屆全國大選在11月19日投票,20日凌晨選舉委員會也隨即公佈最終成績,由前副首相安華(Anwar Ibrahim)為首的希望聯盟(希盟,Pakatan Harapan)在222個國會議席中贏下82席,成為新屆國會第一大政治聯盟,但因為沒有獲得過半的議席,因此馬來西亞2111萬選民也迎來了立國以來的第一個懸峙國會(hung parliament)。

在與由前首相慕尤丁(Muhyiddin Yassin)為首的國民聯盟(國盟,Perikatan Nasional)展開長達5天的激烈搶人大戰後,安華成功扭轉局勢,獲得了國民陣線(國陣,Barisan Nasional)、砂拉越政黨聯盟(砂盟,Gabungan Parti Sarawak)、沙巴人民聯盟(沙盟、Gabungan Rakyat Sabah)與人民複興黨(Parti Warisan)等政黨的支持。

最終國家皇宮在11月24日由國家元首蘇丹阿都拉(Sultan Abdullah)召開馬來統治者會議(Majlis Raja-Raja Melayu)後,宣布這名在1998年被馬哈迪(Mahathir Mohamad)革除副首相職位後,並兩度入獄的政治老將正式獲委為馬來西亞第十任首相。

選民已接受政黨輪替為民主常態

4年來,馬來西亞選民對換政府的現象已經習以為常。

馬來西亞在2018年大選後首度迎來政黨輪替,當時的泛改革政黨希盟(安華領導的人民公正黨、強調世俗政權與多元政治的民主行動黨,以及強調溫和伊斯蘭模式的國家誠信黨)成功因為來自建制派的執政團隊國陣的菁英分裂,與出走自巫統、但也強調馬來政權至上的土著團結黨合作,最終推舉曾在1981年至2003年出任首相的馬哈迪擔任領導人,最終贏得大選並由其出任首位非來自國陣/巫統的首相。

希盟政權因為在組成政府後因為首相繼承人選與族群政治方向等議題出現了嚴重的分歧,最終因為土著團結黨在2020年2月退出希盟、馬哈迪辭去首相一職,導致希盟政府倒台。同一時間,來自土著團結黨的慕尤丁成功拉攏國陣、伊斯蘭黨、砂拉越政黨聯盟,以及來自人民公正黨但不贊同安華繼任首相的10位變節者後成功擔任首相,這也象徵著舊勢力與馬來—伊斯蘭為主軸的政治之復辟。

2021年7月,由阿末扎希(Ahmad Zahid Hamidi)為首的巫統開始進行反撲,並以讓慕尤丁為首的政府倒台為目標,開始對其領導的政府進行批評。最終,部分巫統議員宣布撤回對國盟政府的支持,加上希盟等其他反對黨的議員數已經超過半數議員不信任慕尤丁。其隨後也辭去首相,而來自巫統的國防部高級部長依斯邁沙比里(Ismail Sabri)則以黑馬的姿態上位。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
TNL+ 首月體驗價 1 元,
加贈 LiTV 首月免費(見活動方案)

專題下則文章:

從馬版「三國演義」到「藍綠大和解」,解析牽動馬來西亞政治的第15屆大選



2022馬來西亞第15屆全國大選:

2018年5月9日,馬來西亞的第14屆全國大選實現了建國以來的首次政權輪替而受到國際矚目。然而,隨著希望聯盟領導的新政府的政爭白熱化,政權在2020年2月底垮台,馬來西亞在接下來的兩年多進入了政治情勢混沌的局面,四年來共經歷了三個首相。 接下來的11月19日,馬來西亞將舉行第15屆全國大選,未來這國度的政治民主發展為何,仍舊值得關注。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