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110公尺跨欄好手陳奎儒,去年在世大運刷新全國紀錄摘銀,今年五月又在日本國際田總世界挑戰賽大阪站飆出13秒49,摘下110公尺跨欄金牌,是目前年度亞洲最佳成績。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會有成果,從不客氣激發自我潛力、享受跨欄當下的他,讓我們期待陳奎儒在今年雅加達亞運成為一匹大黑馬。
110公尺跨欄好手陳奎儒,去年在世大運刷新全國紀錄摘銀,今年五月又在日本國際田總世界挑戰賽大阪站飆出13秒49,摘下110公尺跨欄金牌,是目前年度亞洲最佳成績。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會有成果,從不客氣激發自我潛力、享受跨欄當下的他,讓我們期待陳奎儒在今年雅加達亞運成為一匹大黑馬。
Q:第一個想問你的是,當初為什麼會選擇跨欄?
因為身高比較高(189cm),所以老師特別覺得我適合跨欄,並且叫我去嘗試。一開始只是想練身體健康,就這樣一路努力,直到大學時期漸漸有成績,他們才比較不反對我投入田徑。
Q:你覺得跨欄這個運動,跟其他項目不同的地方是什麼?
跨欄是一個過程中有很多轉折的項目,不是一開始領先後面就一定會贏,技術層面高也吃速度,變數很多,所以很有趣。可能在其中一個欄跨不順,或有一段沒跑好,一個動作不在節奏上,就會影響到最後的成績。
Q:在跨欄選手之中,你覺得自己跟其他選手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嗎?
我認為自己的身體素質,跟劉翔滿有滿多相似的地方,所以也期許自己能夠達到一樣的成就。目前是以好好達成每場比賽自己所訂下的目標,希望每一場都能跑贏。

Q:是什麼樣的突破點,讓你有成為國際選手這樣的念頭?
大概是世大運吧,那是第一場我參加的國際級世界賽,當初也沒想到自己會有這麼好的成績,這個契機也讓我開始思考,我是不是有機會可以參加更大的比賽,獲得更大的舞台。
Q:對你來講,國際比賽在意義與心態上有什麼不同呢?
國際上的比賽,就是強度、素質、氣氛都不一樣;另外在心態上,心理素質很不一樣,國外選手大多以享受比賽為主,想跑好這場比賽,而不只是追求成績。我自己以前比較容易產生太想贏的負面情緒,心理層面上帶給自己很大的壓力。現在我都告訴自己跑好就好,不要被其他事情限制住。可能成績沒有最理想,但我至少做到了某個環節,或者得到了經驗,因為我還是會有點在乎贏不贏,希望慢慢改變與加強心理素質,這是我的現在目標。
Q:在成為跨欄選手之後,練就出什麼樣的心理素質?
目標就是「不要管跑道上的其他人,挑戰自己就好。」我已經練就得失心沒有那麼重了,不會像以前那樣一定要拚到贏。像是這次全大運,之前成績都落在14秒左右,就想說如果能在14秒以內就好了,我告訴自己跑好就好,結果沒想到破了全國紀錄。

Q:當時你突破全國紀錄有何感受?
很驚訝,沒想到會有這樣的成績。沒有國外選手那種壓力,自己居然還可以跑得這麼好。因為這一年前三場成績都沒有很好,就沒有給自己太多的壓力,沒有一定要達到什麼樣的成績,反而變得比較享受比賽的感覺,平常心真的很重要。
Q:你覺得其他國家的選手,跟國內選手有什麼差別嗎?
印象最深刻的,是去年世大運金牌的Balazs Baji,他給我的感覺非常有自信,還沒開始比賽時,他看起來就很有信心能奪得金牌。我覺得因為文化背景不同,台灣選手從小很常在成績上有競爭的心態,而國外選手多是比較自由、走自己的路,塑造出來的個性就不太一樣。希望自己也能夠調整成不要那麼重視輸贏,更享受比賽。
Q:在場上有什麼最喜歡的地方嗎?
喜歡觀眾很多的時候,像是去國外比賽時,觀眾通常都比較多,就會滿羨慕的,覺得運動員有被大家支持鼓勵著。也有可能是因為跨欄是一個比較孤單的項目,但田徑除了接力也是一樣,所以像世大運那時候感受到大家都在為我們加油,跑起來就比較有動力。

Q:你最享受跨欄的什麼感覺?
我覺得在跨欄的當下很像賽馬,因為賽馬不是都會飛過柵欄嗎?但其實不會想太多,跑完就好了,平時有把訓練做好做足,讓每一個跨欄的時間縮短,接著就享受獲得成果的感覺。
Q:如果有個學弟現在處於一個,很像兩年前的你,你會想跟他說什麼?
我自己高中時成績也沒有很好,直到大學才開始慢慢展現出不停訓練的成果,曾經高中很爛的我,都可以轉變成現在的我了,就去做做看吧!放棄很簡單,但凡事都有可能,你也可以試試看,又還沒到達巔峰,就努力堅持下去吧,不要讓自己放棄了再來後悔。
Q:對於台灣年輕人,你會有什麼想跟他們分享的話嗎?
不管做什麼都一樣。因為你不努力一定不會有成果啊,即使你努力沒有得到預期的成果,你中間一定也有得到什麼,不付出就不會開始,所以做就對了。
「你不努力一定不會有成果,即使你努力沒有預期的結果,過程中間一定也有得到什麼,不付出就不會開始,所以做就對了」——陳奎儒

專題下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