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台灣標槍名將鄭兆村,去年在世大運擲出91.36公尺的個人最佳成績,逆轉德國好手且打破亞洲紀錄摘金,也是亞洲第一位擲出超過90公尺的運動員。鄭兆村從平常的練習就從不客氣地挑戰自我極限,期待這次雅加達亞運的他能發揮潛力,再度創造佳績。
台灣標槍名將鄭兆村,去年在世大運擲出91.36公尺的個人最佳成績,逆轉德國好手且打破亞洲紀錄摘金,也是亞洲第一位擲出超過90公尺的運動員。鄭兆村從平常的練習就從不客氣地挑戰自我極限,期待這次雅加達亞運的他能發揮潛力,再度創造佳績。
Q:想問你當初為何選擇標槍這個運動?
因為我非常喜歡運動,剛開始接觸運動時是練習棒球,後來因為家裡附近的學校沒有棒球社團,反而被拉進田徑社團。一開始是練習短跑,後來在一次機緣下嘗試了標槍,結果獲得很不錯的成績。
Q:現在身為專業的標槍選手,你覺得自己跟當初有什麼不一樣嗎?
一開始也懷疑過是不是真的喜歡標槍這個運動,自己是否還有其他專長?在一次又一次的受傷與付出當中,我發覺自己因為復健無法練習標槍會有點不開心,原來標槍已經成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即使沒有比賽,只要能握著標槍在手中,就會有一種滿足感。受傷時期悶悶不樂的情緒,只要能夠拿起標槍再投出去,就會覺得一切付出都值得了。
Q:你是如何在受傷後重新調適自我?
我覺得受傷讓我更了解自己。我受過兩次比較嚴重的傷,受傷以前,參加比賽時我不會讓自己拿第二名,復原後回去比賽,就發現自己必須用加倍的訓練,才能盡力回到最好的狀態。而就在這個過程中,我再度受了傷,也讓我之後對於訓練的選擇十分有感觸。要選擇有幫助與針對性的訓練,我也把一些在國外訓練日的經驗加進來,2017年傷好的時候,就成功展現出訓練的成果。如果要說我贏過別人的地方,就是有機會更了解自己。

Q:在2017世大運破了紀錄後,你的下一個目標是什麼?
想讓更多人認識我。除此之外,我還有個最終目的,目前台灣訓練的場館,無論設備什麼的都跟國外有一些落差,希望能有自己一套獨立的訓練設備,把國外的好設備也帶來台灣,標槍應該有專屬場地,但目前台灣通常是綜合訓練設施,沒有專門提供給標槍的練習場 。
Q:一樣都是標槍選手,你覺得自己跟別人有什麼特質不同嗎?
我想速度就是我的優勢,因為我比較矮,國外選手通常比較高,我曾想過自己助跑時,就像是賽車,而標槍丟出去那刻,像是一架噴射機。
Q:你覺得自己跟國外選手,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嗎?
素質其實是差不多的,但是台灣選手容易在一開始覺得害怕,想說大家都很強就對自己沒自信,但其實後來發現大家都差不多。再來就是企圖心不夠,對自己的要求也有點模糊,和外國選手相較之下,是有差別的。

Q:你在場上和場下有什麽差別嗎?
我上場就不太愛說話,專注做自己的事。所以會跟平常比較多話的我有點落差。只要是上場,我就會對自己說:「只要我出賽,沒有其他人能拿第一。」
Q:你覺得標槍有成就你什麼嗎?
我覺得是自信心,透過平常扎實的訓練,上場時對自己就會有一定程度的自信。就平常的練習成績,以及對自己狀況的掌握,大概也知道比賽成績會落在哪;而且練習了這麼久,誰會想拿第二呢?
Q:標槍對你而言是什麼關係?賽場上除了勝負以外,你最享受標槍的什麼部分?
就像魚跟水的關係,水需要魚、魚需要水。當我不是親自上場比賽,而是在旁當觀眾的時候,我很享受看到標槍在空中飛的感覺。

Q:你認為標槍帶給你最大的改變是什麼?
讓自己的思想變得比較開放,從一開始只是單純運動,到現在有更多的人認識我,對我的生活上也有些幫助,它讓我知道我能做的事還有很多,我能幫助更多的人,同時也讓我能夠不斷挑戰自己。
Q:在努力成為標槍菁英選手的路上,奶奶對你而言的意義?
奶奶對我而言就像母親一樣,因為我是單親隔代教養,是她把我養大的。我記得在她去世前還說想出國玩,我對她說:「好啊!2020年我帶妳去東京奧運玩。」到了2017年,我的成績提升、也有錢帶她出國,卻再也沒機會了。以前她會來看我在國內的一些比賽,所以即便現在奶奶去世了,比賽時還是會想著她仍然在我身邊,為了她我會繼續比下去。

Q:你有什麼話想要告訴正在練習標槍的年輕選手嗎?
朝著你的心走吧!有很多原因會影響你的決定,也許是身體上的,也許是自己內心最真實的興趣等等,但只要你真的喜歡,就少說話、多做事吧!
Q:身為一個運動員,你想對台灣的青年說什麼嗎?
其實不管是速度或重量等訓練,我們跟國外的訓練都差不了多少,那你為何要否定自己,或在先天條件上侷限自己呢?以我的經驗來説,訓練比較困難,比賽比較簡單。訓練時是挑戰自己,比賽是輕鬆比平常心。平時在訓練速度、爆發力、心肺等,每一個項目的訓練都是要突破自己;而比賽當下就只有一個想法——把標槍丟得更遠——但你若想成功,就得靠平時訓練的累積。用一句話來説,就是做自己、並努力突破自己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潛力,不一定要完美,但是要盡力。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潛力,不一定要完美,但你就是要盡力。」——鄭兆村
專題下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