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報導

「今日香港,明日台灣」……真的嗎?

2014/09/30 ,

評論

IAN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IAN

IAN

廣告設計科,中文研究所博士班,大學講師,中西哲學比較研究,部落客,文章散見各處。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香港目前的處境是危險的,因為他們不是面對傾中政權,而是面對一個真正會派出軍隊鎮壓的中共政權-中國,他們不但曾經幹過,而且經常這樣幹。

龍應台跟馬英九其實都跟香港有關係,台灣跟香港的關係是密切的,但就情感上來說,龍應台跟馬英九都應該對香港這塊土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如果他們真如他們文章或是口中所說的,認為「自由民主」是最應該被人們所尊重的普世價值。

但顯然,自由民主在某個意義上,要嘛不是普世價值;要嘛就是這些人換了位置就被迫地要跟現實妥協。再者,台灣跟香港之間某個意義下突然開始「血濃於水」也蠻有意思。跟香港比較起來,台灣人對於日本的情感應該是比較深的,這些都是很值得慢慢一點一滴追本溯源深究的現象。

回到某個語境下,我們在使用話語之時,除了激動或是純轉貼射後不理的人以外,其他的人都應該知道一件事,比方這兩日被拿來洗版的「今日香港,明日台灣」這句話,顯示台灣跟香港的處境相同,似乎也就暗示著,香港跟台灣都同屬中國內地。

平常酸歸酸,說台灣沒救了,但是這個時候還是要想清楚,台灣跟香港的情況差很多,以現狀來看,台灣還沒屬於中國,而香港卻是「中國的一部分」。

所以台灣的處境很尷尬,究竟是用「國家對國家」的形式去聲援香港,也就是從一個「中華民國」(國號目前尚未更易,勿激動腦補)的角度,去聲援中國屬地香港的抗爭行動;還是要用「中國台灣」的角度,去拉攏中國香港一起進行獨立行動呢?

如果用國與國的角度,島內前些日子喊著「我是XXX我支持台灣獨立」的人就有點那個了;如果用中國台灣跟中國香港模式,又變成了自我矮化——大家不是一直說自己不是中國的一部分嗎?

獨?統?維持現狀?一中各表?一國兩制?一個中國?一個中華民國?真的有人清楚這些語境背後拖曳出來的架構有多大的不同嗎?

曾經聽過一個有關維根斯坦上課的故事:維根斯坦經常在上到一半的時候,放著學生,對著黑板苦思許久,因為他不願意輕易的把未經深思的想法交給語言。因為每個語言與概念,背後都有一套系統,你用錯語言,就會誤用整個系統。換句話說,喊出口號的同時,那些激情是動人的,但是也該想想,口號背後的我們,是不是真的明白這些口號的意義,因為唯有人民越來越清楚,執政者才無法玩弄語言,操弄人民。

說到這裡,突然覺得馬英九其實蠻可憐的,今天換成是誰當總統,都會跟他一樣,在一個情感取向的價值觀中,每句話的應答都掉陷在很多個不同的雙刀論證裡,即便是講與不講,表述與否,都會被打臉啪啪啪;再加上媒體切切割割,當個人都很難了,更不用說當這個國家(?)的總統(區長?)。

台灣、香港、中國,這畢竟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多數人只要負責喊喊口號「天佑XX,XX加油」就好,但是檯面上的人就多了許多政治責任。而人一激情時就會腦充血無法思考;冷靜下來不是忘了就是覺得麻煩而不想思考。這些問題就永遠被我們放置,永遠不會有解答。

最後,香港目前的處境是危險的,因為他們不是面對傾中政權,而是面對一個真正會派出軍隊鎮壓的中共政權-中國,他們不但曾經幹過,而且經常這樣幹。這一戰成敗的影響非常之大,台灣其實可以看看國際間會怎麼動作,再來想想台灣下一步該何去何從。

然後,台灣跟香港,真的不大一樣。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楊士範

▲ 撐香港!關鍵評論網特開「關鍵評論網 香港」Facebook專頁,由香港本地編輯為你精選「佔領中環」分析好文,現在就Like,一起風雨中抱緊自由!

專題下則文章:

香港抗議者心聲:「這已不再是香港,我們應該站出來為下一代做點什麼」



佔領中環:

從歷經英國殖民到97年回歸中國,這座城市是中國最接近世界的窗口,如今,從922中大學生發起的罷課到佔領中環,全球的目光都聚集在這座中國南方的近海城市;香港和我們並不遙遠,請你和我們一起來關心此時此刻發生在香港的事,關於922香港學生罷課、關於佔領中環、關於香港的民主。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