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從922中大學生的罷課到佔領中環,全球的目光則都聚集在這座中國南方的近海城市,但佔中並不是一觸即發,在這前頭早有多位民主鬥士為著更好的未來而努力
本文建議搭配BEYOND – 海闊天空
從歷經英國殖民99年到97年回歸中國,這座城市是中國最接近世界的窗口,如今,從922中大學生發動罷課到佔領中環,全球的目光則都聚集在這座中國南方的近海城市;然而佔中並不是一觸即發的行動,在這前頭早有多位民主鬥士,在香港社會各領域間為著更好的未來而努力。
I. 陳方安生
有「香港良心」之稱的陳方安生是香港極具影響力的政治家,她在英國殖民香港期間擔任第一位華人布政司(1993-1997),九七年回歸後則擔任政務司司長,2007年,陳當選港島選區立法會議員,並於2013年4月24日成立「香港2020」組織,訴求為2017年行政長官普選及2020年立法會普選。

今年3月31日,她與李柱銘在亞洲協會紐約總部與記者Isabel Hilton九十分鐘的談話中,闡述堅信的新聞自由等核心價值:「我覺得我在某種程度可稱為一位愛國者。我是中國人。我想要中國強大起來,但不僅是經濟上的強大,而是強大到可容忍許多不同的聲音,而且可以逐漸接受一些普遍價值。哪些價值呢?尊重基本人權、基本權利、以及我們目前在香港可享受到的自由。我深深相信著,未來某一天,或許五年內、十至十五年內,中國必定會有所改變,而且還會是內地人自行要求有所改變。」圖為2006年七一遊行,陳方生安和數萬民群眾一同在香港回歸九週年上街頭要求完全的民主。Photo Credit:AP/ 達志影像

今年七一遊行前,香港有八十萬人參與了一場模擬公投,表達對全民直選的意願;圖為陳方安生在遊行期間向香港警察表示部分遊行路線被警方佔據。Photo Credit:AP/ 達志影像
II. 李柱銘
李柱銘六零年代因擔任香港親共工會成員的辯護律師,在1985年被邀請進入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89年後則因不滿中國政府對學運的鎮壓而退出委員會,爾後便致力於推動香港的民主。
他在90年代持續向國際呼籲要協助香港在回歸中國後要保有自治,90年成立了香港的第一個政黨香港民主同盟(港同盟),並在91年和95年選舉中取得立法局的主導權;94年港同盟和香港最早的政治團體匯點合併為民主黨,由李柱銘擔任主席直到2002年,而其長期致力香港民主化的行動,被稱為「香港民主之父」。

李柱銘在今年與亞洲協會的訪談表示:「真正民主的那天,中國將會十分強大。怎麼說呢?到那一天,每一個中國人將不會『無故地』消失,不會再有被暗殺卻被報導成自殺,人權將會被政府保護。我相信那天必會到來,在那之前,我們也要有所準備,而香港是我們的第一站。」Photo Credit:Clarence CC BY 2.0

街頭經驗豐富的李銘柱,在本次佔中現場帶著護目鏡和口罩,和黎智英接受記者的採訪。Photo Credit:AP/ 達志影像
III. 陳日君
身為香港的天主教樞機主教,陳日君更是一位「街頭的主教」;他支持香港追求民主的立場鮮明,並持續對中國政府對教會的一切干預表達不滿,在維基解密文件中,陳日君與李柱銘、陳方安生、壹傳媒集團主席黎智英和李鵬飛被稱為「泛民五老」,而本次佔中行動,陳亦透過上街表達支持,表示香港政府做不到和平對待自己的公民。

陳日君在2003年「七一遊行」中,因當時正逢《基本法》第二十三條行將立法之時,他表示教友要「對得住自己的良心,對得住下一代」、「不要甘心做強權的奴隸」。圖為2002年12月15日,在反對基本法23條集會上,陳日君主教與教友一同祈禱。Photo Credit:Alfredoko CC BY SA 2.0

2013年陳日君樞機主教在梵蒂岡的祈禱畫面。Photo Credit:AP/ 達志影像
IV. 劉進圖
劉進圖是少見在香港以律師身份投身新聞媒體界的代表;他在香港大學大三那年擔任民主黨主席李柱銘助理,並在取得倫敦政經學院法學碩士後成為信報政治版記者。1995年劉進圖開始在明報擔任主筆,在2003年,以23個故事分析《基本法》23條的爭議事端出版《廿三條演義》,至2012年成為明報總編輯。
2014年1月6號,《明報》表示劉進圖將卸下總編輯位,而卸任隔月,劉進圖便遭到不明人士嚴重砍傷,全港震驚,明報稱這是「香港新聞界最黑暗的一天」;關於劉的遇襲,據稱是和劉參與了「國際調查記者同盟」(ICIJ)計劃有關,因ICIJ的調查內容包括中國政府高層的海外資產。

劉進圖在以《廿三條演義》獲得香港中文大學第一屆新聞獎的「傑出表現獎」表示:「現時社會上已有很多以評審作品為主的獎項,這些獎當然有意義,可以鼓勵記者報道更多有質素的作品,提升攝影或寫作技巧,但除了作品「選美」,我認為應該設立更多以人為對象的獎項,以獎勵一些長期致力於培訓新聞人才及維護業界操守的人,他們的專業水平絕不低於做出精彩報道的人。」圖為遇襲後在醫院的劉進圖。Photo Credit:AP/ 達志影像

明報前總編輯劉進圖遇襲後,明報員工拿著寫有總編受傷的報紙頭版聲援。Photo Credit:AP/ 達志影像
V. 劉慧卿
劉慧卿的人生可分為記者和從政兩個階段;她年輕時任職於南華早報、TVB ,在製作節目《焦點》時則關切香港人為何無從參與回歸中國的討論;1989年3月,她和六位民運人士,帶著兩千三百個簽名到中國要求釋放政治犯,同年四月,劉在前往北京採訪時見證了在天安門廣港悼念胡耀邦的學生,但這也是她最後一次進入中國,從此遭中國當局拒絕入境。
1991年她成為香港首位立法局的女議員,96年與多位盟友組成「前線」,以「爭取普選、捍衛人權、全民制憲、維護法治」為目標,只可惜劉不是處理組織的能手,「前線」因此在08年和民主黨合併,而劉則在12年當選為民主黨的第一位女主席。

圖為劉慧卿在六四18週年時為泛民主派籌款所拍攝,她身穿一件寫有「我愛香港,我要普選」的T恤。Photo Credit:Iflwlou CC BY SA 3.0

928佔中正式開始後,劉慧卿與泛民主派的張超雄、柯俊仁、鄭宇碩和楊森到現場運送音響器材,警方以「相信會用作非法集結之用」將其逮捕,直到晚間才釋放。圖為2013年1月1號劉慧卿與民主黨前主席何俊仁在街街上辦活動。 Photo Credit:美國之音
VI. 蔡東豪
2012年7月,蔡東豪和好友梁文道、劉細良和宋漢生成立了《主場新聞》,短短時間便打響了這擔任提供香港多元聲音的媒體品牌,期間更參與了2012年香港立法會選舉、香港數位廣播停播風波、佔領中環、香港膠災、國教科爭議等香港重大事件,用深入的評論報導還原事件的現場。
2014年7月26日,主場首頁無預警換成了一封提名為〈給關心主場新聞的人〉的公開信,蔡東豪在信中表示《主場新聞》已結束營業,表示「一心以為可做一個關心香港的公民,一個相信市場的商人,很明顯,我錯了。在一個不正常的社會和市場,做一個正常的公民和商人,原來竟是錯誤的幻想」,如今,「我城‧我觀點‧我主場」成了每個有理想的媒體人心中的一塊回憶,而主場新聞的堅持,也透過《主場博客》繼續傳承下去。

蔡東豪無預警在2014年7月26日發出主場新聞的告別信: 各位,主場新聞今天要結束了,辦主場新聞是出於簡單信念,「為香港做點事」,推動社會前進,同時希望像美國Huffington Post一樣,創造一個成功的媒體生意,打開新局面。 「為香港做點事」,背後沒什麼偉大使命,只是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儘量關心社會,做一個正常公民應做的事。(主場新聞同仁合照;左六為蔡東豪,右三為周達智。圖片來源:周達智臉書)
VII. 陳淑莊
曾為舞台劇演員又是律師的陳淑莊,目前為公民黨的副主席,2010年,為了讓香港市民參與「變相公投」,他與四位立法會議員梁家傑、黃毓民、陳偉業和梁國維辭去立法會議員,要求以補選的方式讓人民參與選舉。
(陳淑莊宣讀辭去立法會議員理由)

陳淑莊從中大罷課便開始送物資支持學生,表示「要堅持非暴力原則」。圖為2011年4月,陳淑莊與公民黨兩位立法會議員湯家驊和余若薇,出席反財政預算案遊行。Photo Credit:Lancer1210 CC BY SA 3.0
VIII. 黃之峰
如果你還有印象,三年前一群香港中學生為了抗議香港政府要在中小學設立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組成了「學民思潮」,而當時的領導者便是十五歲的黃之鋒。三年過去,黃之鋒今年將成為大學新鮮人,但街頭經驗早已身經百戰,本月26號晚間,便是由黃之鋒與「學民思潮」宣讀完罷課宣言後,率領民眾重奪了「公民廣場」。

「學民思潮」期間的黃之鋒,當時15歲。Photo Credit:AP/ 達志影像

9月26號,學民思潮領導者黃之鋒因涉嫌襲警被拘捕,黃爸爸、黃媽媽隨後發信表示表示「我們從小教導之鋒成為一個體恤人,關懷人,有原則和忠誠的人。我們對於之鋒為使香港能成為一個更美好的地方,為他的那一代及我們這一代所作的所有事感到非常驕傲。」Photo Credit:AP/ 達志影像
IXX. 最後一位,是每一個關心社會、為香港祈禱祝福的你

9月30號晚間,佔中民眾在雨中的撐傘畫面。Photo Credit:AP/ 達志影像

雨天總會天晴,星星終會掛在天空放光明。Photo Credit:AP/ 達志影像
責任編輯:吳象元
核稿編輯:楊士範
▲ 撐香港!關鍵評論網特開「關鍵評論網 香港」Facebook專頁,由香港本地編輯為你精選「佔領中環」分析好文,現在就Like,一起風雨中抱緊自由!
專題下則文章:
一位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給學生的一封信:「在我的恐懼之外,我看到了你們的希望,所以我也和你們一同懷抱希望。」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