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報導

從《記憶傳承人》看香港佔中:「破壞規則」並非無來由的「搞事」,而是為了推動上層結構的改變

2014/10/28 ,

評論

讀者投書

Photo Credit: Tristan Loper CC0
讀者投書

讀者投書

投稿請寄到 oped@thenewslens.com 來信請附上投稿人真實名字、email和電話,並直接附上投稿內容(Word、純文字皆可)。我們會在收到稿件後24小時內回信,建議勿一稿多投。另外為了國際版翻譯需求,也請附上想要刊登的英文作者名稱。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這些「破壞規則」的行為並非無來由的「搞事」,而是為了推動上層結構的改變。《記憶傳承人》提供了香港及中國社會裡對遮打革命不理解的人們,一個另類理解這場公民抗命的視角。

文:王策緯(台灣台中人,畢業於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現為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研究生)

《記憶傳承人:極樂謊言》(The Giver,港譯《未來叛變》)故事背景開始於一個由廢墟重建的理想社會,為了避免再次戰爭及免於飢餓,在結界(boundary)內被保護的世界裡,沒有「意外」存在。人們的言談、穿著、日常作息都受到嚴格規範,職業由「長老」依個人特質決定,甚至所屬「家庭」也是被分配的,人們沒有姓氏、只有名字,是一個完全依照功能論的社會分工而建構的烏托邦。

社會裡,人們沒有任何對過去歷史的記憶,也沒有情感、人與人間沒有愛情,無論經過出生、死亡、結束他人的生命,都只是井然有序的生活片段的一部分。在這個烏托邦中,主角Jonas的職業是接受者(Receiver),是社會中少見、各項能力最傑出的人才有資格擔任的。接受者的工作,是受傳授者(Giver)訓練,獲得世界的歷史、文化知識,而當Jonas開始認識世界更多可能性的存在後,他開始拒絕理想社會用以剝奪人類情感的藥物注射,而學習到快樂、悲傷和愛。

《記憶傳承人》的劇情結構並不讓人有意外驚喜,但劇中角色從最初空洞的神情,到首次體驗情感,卻無法以有限的言語形容時的那種喜悅,以及最後再度被剝奪情感後,帶著哀傷及憤恨的神情說「我可以感受到更多,但這些感受被從你我之中剝奪」(I felt things. There is something more. Something that has been stolen from me and from you.)。

劇中透過角色情緒張力所呈現掌權者對底層人民的控制和剝削,卻意外地令人能夠有深刻地感受,尤其透過「被剝奪情感」的劇情安排,相較於其他同樣講述統治者與平民關係、同樣借用功能論社會分工架構的電影《分歧者》(Divergent)及《飢餓遊戲》(The Hungry Games),《記憶傳承人》更進一步指統治者挑戰了最基本的人性(失去情感、失去愛/被愛的能力)及家庭社會關係(沒有姓氏、被決定家人),更能召喚觀眾進入劇情脈絡,思考統治者及被統治者的關係,以及統治權限的合理性。

並且,《記憶傳承人》裡專業分工社會以及傳授者角色「全知」的對比,也體現現實中「專業」及「通才」在功能論取向社會底下的角色,亦提供觀眾從現實投射/反思現實的作用。

尤其電影劇本台詞的安排,置放於中港台近期各地公民運動興起的社會脈絡下,不同背景觀眾解碼(decoding)的過程,相信都能獲得某種程度的共鳴。

舉例而言,Jonas獲得情感經驗後,試圖說服好友停止剝奪情感能力的藥物注射,好友神情空洞但堅定的以「破壞規則」為由拒絕;而統治者合理化剝奪情感能力的理由是「人類懦弱、自私,並且因為選擇可能會錯誤,所以怕選擇」;政權合理性被質疑時則稱「如果你不願見到如此,你可以閉上眼睛」。這些情節顯示了被統治者如何受既定意識形態控制,以及統治者為了維持統治穩定,其手段之荒謬。

回過頭思考高度專業分工的當代香港社會,當傳統中環價值、獅子山精神在新時代中被挑戰,人們反身性思考「香港是誰的城市?」即是說,城市裡生活的權力──自由權、移動權、居住權等,在上層結構(superstructure)的政治、社會系統與下層結構(infrastructure)的經濟基礎失衡的情況下,階級流動僵固、靠個人努力就可以成功的機會變得不可得,甚至連最基本的在城市中生活的各項權力都受到排擠,而開啟遮打(雨傘)運動一系列公民抗命。

這些「破壞規則」的行為並非無來由的「搞事」,而是為了推動上層結構的改變。如此看來,《記憶傳承人》正好指出穩定的烏托邦和破壞規則二種思維之於社會的意義,讓人反省繁榮穩定下逐漸喪失的權力和自我。或許在這個意義上,《記憶傳承人》提供了香港及中國社會裡對遮打革命不理解的人們,一個另類理解這場公民抗命的視角。

Photo Credit: Tristan Loper CC0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楊士範

專題下則文章:

「反佔中」稱兩日集65萬簽名,遭網民批簽名系統兒戲



佔領中環:

從歷經英國殖民到97年回歸中國,這座城市是中國最接近世界的窗口,如今,從922中大學生發起的罷課到佔領中環,全球的目光都聚集在這座中國南方的近海城市;香港和我們並不遙遠,請你和我們一起來關心此時此刻發生在香港的事,關於922香港學生罷課、關於佔領中環、關於香港的民主。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