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報導

國會是人民的「家」:台灣每天上演「家暴」,歐美議場卻像美術館

2017/07/21 ,

新聞

Louis Lo

Photo Credit:管碧玲 粉絲專頁
Louis Lo

Louis Lo

「淒苦寂寥,滿溢心中,無盡天空,眼見時雨紛落。」人生總是會有需要躲雨的時候,躲雨時可能會與某人相遇、與某事結緣,某人或某事可能給我們再度站起來的力量。到時候,雨就會停了。現為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網編輯。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各國國會建築大多是規模宏偉、金碧輝煌,不但是表達對民意的最高尊重,同時也對外代表國家的形象,尤其是最常被外界所見的「議事廳」,別具風格與特色。

文:羅元祺

「我們的國家沒有家」(A hazának nincsen háza.),匈牙利詩人弗洛斯馬堤(Vörösmarty Mihály),於1845年寫下題目為〈國會〉(Országháza)的詩句,他感嘆匈牙利沒有一棟能夠代表國家力量的國會。

雖然弗洛斯馬堤有生之年無緣見到壯麗的國會建築,但匈牙利還是在1904年落成金碧輝煌的國會,他的遺憾最終還是由匈牙利政府實踐了。

最近台灣立法院為了審查《前瞻計畫》的預算,立委諸公們又大打出手,除了水球大戰還有摔角大賽,「人民的國會」再次登上CNN版面名揚國際。仔細想想,美國、英國、法國或是這邊提到的匈牙利,好像不曾聽聞國會議員在議場上演全武行,更吸睛的是他們的國會議場,有不少雕像、壁畫或浮雕。

相比之下,台灣立法院議場就顯得有些單調。

Hungarian_Chamber_(6002651590)
匈牙利國會議場,是否很耀眼奪目、美麗動人呢?|Photo Credit: Alex Proimos@Wiki CC BY 2.0

只有孫中山遺像的議場,立法院有張始終沒等到「主人」的椅子

台灣的立法院議場中規中矩,除了一面國旗和「國父」孫中山遺像,沒有其他藝術品,很大的原因是立法院興建時間比較晚,歷史痕跡不像歐洲的宮殿如此豐富。立法院其實還有鮮為人知的「前世」:日治時期台北州立台北第二高等女學校。

立法院本部的樓舍設計,兼具大正與昭和時代的特色,有1919年完工的日式磚木樓房,還有1935年增建水泥材質的現代主義建築。

至於立法院最核心的「議場」,則是在1960年興建,出自建築師虞曰鎮之手。立法院議場採常見的半圓形設計,在那個三不五時就會被佔領的主席台上,有三張高背木椅,雖然常在立法院打架時看到這些椅子被用來堵門,不過這三張「寶座」可是非常有意義。

面對主席台,正中間最高的椅子是立法院院長的座位,左側則是副院長;若副院長沒有出席,立法院秘書長也可坐上去。但最特別的是右邊那張椅子,在正式開議場合從來沒有人坐過,到底是留給誰的呢?答案是中華民國總統,因總統得視需求到立法院進行國情報告,而且座椅高度和副院長相同,象徵總統到立法院必須尊重民意,比民意最高象徵的立法院長還矮一截。

不過從來沒有總統去立法院做過國情報告,所以那張椅子至今還是沒有等到它的「主人」來坐。

2454806268_1f935824ec_o
立法院主席台,中間是院長席,最右側是留給總統的座位。|Photo Credit: Yu-Cheng Chuang@Flickr CC BY NC 2.0

國會是為民意犧牲奉獻的崇隆殿堂

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在1940年5月13日,對國會發表就任首相後的第一次演說,其中一句名言與邱吉爾的肖像,一同印在2016年9月發行的5英鎊紙鈔上:

「我能奉獻的別無他物,只有熱血、辛勞、眼淚與汗水。」
(I have nothing to offer but blood, toil, tears and sweat.)

「國會」是國家的最高民意機關,無論是哪一種政治體制,國會的功能是「反映民意」,要代表人民監督政府施政,所以「主權在民、議會至上」,國會比起行政機關更需要樹立權威。國會建築不但是表達對民意的最高尊重,同時也對外代表國家的形象,尤其是最常被外界所見的「議事廳」,各國都極力凸顯自己的風格與特色。

相比之下,我們立法院為何會這麼單調呢?或許台灣本土的歷史不如歐美國家悠久,畢竟我們沒有動輒上百年的宮殿或文物,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我們難以凝聚共識。

台灣的立法院只想到掛國旗和「國父」遺像,法國卻把國會搞得像藝廊,不說還以為走進美術館。英國雖延續帝國時期的色彩,但只靠一條地上的紅線,竟然能避免像立法院整天打架的鬧劇。美國雖然沒這麼多藝術品,但也有很多意義深遠的雕像,時刻都沒有忘記建國先賢的努力。

現在,就讓我們來欣賞,歐美國會的藝術與美學,再回來想想立法院能夠做出哪些改變吧!

專題文章:

核稿編輯:羊正鈺

專題下則文章:

立委只有「國父」遺像,法國議員抬頭看到的卻是「七賢人」



國會藝術.立法者的高度:

「國會」是國家的最高民意機關,國會的功能是「反映民意」,代表人民監督政府施政。國會建築是對民意的最高尊重,也對外代表國家形象,尤其是最常見的「議場」,世界各國都凸顯自身特色,不僅是給國會議員欣賞,也提醒他們肩膀上扛著先賢的託付與期待。 你知道法國國會的雕像多到像美術館嗎?大笨鐘所在的西敏宮,就是英國國會的所在地!盯著美國參議員心裡發寒的是哪些人呢?現在,就讓我們來欣賞,歐美國會的藝術與美學,再回來想想台灣的立法院能夠做出哪些改變吧!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