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喜歡動物的人,都曾幻想過自己能實際養一隻毛小孩,但你想過養育一個小生命需要具備哪些知識嗎?《浪孩起步走》就是因應這些問題才成立的一個年輕團隊,牠們希望透過「飼主責任教育募資計畫」,用資訊設計、多元活動的方式,傳遞知識、找到解決當前台灣流浪動物的問題的方法。
你可曾想過,在街角偶遇的一隻浪犬、浪貓,背後隱含著台灣動物保護的什麼問題?喜歡動物的人,都曾幻想過自己能實際養一隻毛小孩,但你想過養育一個小生命需要具備哪些知識嗎?
《浪孩起步走》就是因應這些問題成立的一個年輕團隊,自2015年起,他們希望透過「飼主責任教育募資計畫」,用資訊設計、多元活動的方式,傳遞知識、找到解決當前台灣流浪動物的問題的方法。成員經過不同工作階段而有更動,經過第一階段募資,完成了以飼主責任教育的兩份資訊圖輯(家庭獸醫、醫病關係)以及兩部動畫短片(正確飼養、社會責任),目前第二階段訂閱募資成員包含發起人吳培弘(前Re-lab創辦人,資訊設計)、邱子喬(台中極熊設計工作室發起人)與陳運成(臺南 星球planett 共同創辦人,服務設計)。
流浪動物的問題 多卡在「人」的問題
子喬目前在台中開立設計工作室,回想起為何會開始《浪孩起步走》的計畫,其實她從在學時就非常喜歡動物,很希望有機會能自己養一隻狗,但環境限制下無法如願,因任職記者的父親介紹,在台灣動物新聞網擔任專案採訪,半年的期間訪問了很多台灣核心動物相關的人物,也在訪問的過程中,她發現台灣的流浪動物問題,大多都是卡在「人」的問題。
舉例像是地方照顧動物的愛心媽媽,看到市區獸醫下鄉幫動物做了結紮後,卻沒有留下來做後續的照護,認為有些結紮後的動物狀態反而變得比之前更糟,因而怨懟結紮作為解決浪犬的方式,或者不同團體對於動物安樂死、結紮的態度都不盡相同,甚至對「野生動物」(wildlife)、「馴化動物」(domestic animals),與「野化動物」(naturalized animals)各自立場的差異,都讓一開始為了動物好的出發點,漸漸變得模糊不清。
專案結束後,子喬利用自己的專長,設計遊戲引導群眾方式開始,希望用不同的方式,喚起群眾關注流浪動物,也因此在課堂中與同學共同研究創作了「終犬」桌遊。
浪犬問題的溝通 是跨出開始的第一步 也只是開始的第一步
與子喬一樣關心流浪動物,正在研讀生態研究所的設計師吳培弘,因為看到自己社群媒體上的討論,成天都是這些不同角度,關心動物的人為了不同的立場而引發的爭執,經過觀察後,他認為如果要做點什麼,就應該先從「溝通」開始。在一次尋找資料過程中,找到了子喬就學時所做的「終犬」桌遊計畫,兩人一拍即合,成立《浪孩起步走》團隊,也開展後續一系列計畫。

當筆者詢問,政府每年也花了不少經費宣傳動保教育,那與浪孩所做的有什麼差異?運成認為政府文宣多半是單向性的,整理出希望讓民眾了解的知識,卻不清楚人是怎麼樣的一種動物,市面上活潑、講得清楚的飼主教育內容真的不多,如何用讀者都覺得親善的管道,讓這些內容能更全面地被傳遞到需要的人身上。
對子喬而言,「浪孩」整個計畫的核心,就是希望脫離過往常見的口號式宣傳方式,像她非常欣賞電影《十二夜》的導演Raye,電影表達的方式不煽情,跟年輕人互動的方式並非給出一個正確答案,透過講述事實與故事,注重留給觀眾思考的空間。
柏緯認為,自己最在意的是能透過設計的方式解決問題。雖然流浪動物的議題,在他自己內心的重要順序不在最高,但一開始打動他的點就是透過工作坊,不只針對設計內容,也對各個不同立場卻共同關心流浪動物的人物、團體甚至收容所,將問題聚焦。
募資開始前的準備期除了邀請不同領域專家,舉辦過兩場流浪動物工作坊外,浪孩還與五間台北的友善動物咖啡(浪浪別哭、貓圖咖啡、兜味咖啡、老木咖啡、動物誌)談合作印製餐卷提供募資回饋、訪談四位議題相關的名人:苗博雅(前立委候選人)、宋尚緯(作家)、《十二夜》導演Raye、緊急救難小組EMT,設計線上互動問卷,透過簡單小知識的問答,讓網友們測驗自己對於養狗知識的瞭解程度。
整個計畫從2015年11月開始,一直做到現在轉眼已經過了兩、三年的時間,募資前期團隊花了非常多的時間討論整個計畫應該如何進行,就為了能夠呈現最好的內容,促成募資案的成功,讓這個計畫能順利進行,即使各自都有其他工作要忙,能相聚討論的時間有限,仍時常在師大附近的咖啡店、速食店工作到深夜。
團隊表示第一次募資的成品是將他們認為什麼是重要的問題,用設計的方式擴展到不同場域中。除了網路通路,還要真的跟政府機關、學校、動物醫院合作,線上透過與各方專業者(獸醫、寵物訓練師、插畫家、關懷動物的媒體與空間等)合作生產內容,用社群媒體傳播;與泛科學及獸醫師(王肇陽、盧思岑)合作開設「泛答」專欄,回答網友對於飼養知識或是動保現況做回答與分享;線下則是透過與台中市政府合辦講座:「好主人in台中」。更重要的是,將浪孩團隊所製作的飼主責任教育影片、懶人包檔案以及動物健康檢查海報於獸醫院內做分享教育使用。
運成認為第一階段浪孩能做到的,讓每隻寵物都有自己的家庭獸醫的基礎認知,透過飼主與家庭獸醫建立緊密連結開始,有問題就透過家庭獸醫定期的去關心每隻寵物的狀況。「浪孩這份作品期待成為一個橋梁、平台去建立這個概念,正因為飼主責任很重要、正確飼養很重要。比如動物出現身體上很重大的醫療疾病,需要很多醫藥費那要怎麼辦?如果我們知道自己的責任,就會瞭解應該要採取什麼樣的行為,也就會減少問題的發生。」
完成的動畫與圖輯成品,不僅得到媒體肯定,也得到了所多民眾的迴響,網友Irene認為浪孩製作的內容中提醒飼主:「狗狗不能吃任何骨頭」,真的是非常非常重要,因為過去自己在網路上看影片,只強調不能吃鳥禽類的骨頭,但她自己的狗狗因為啃大骨,可能因為大骨內未熟的成分引發狗狗敗血症而過世,在傷心之餘,也希望這樣的知識傳遞出去後,不要有更多的毛小孩受苦。


第一次募資結束後 問題就被解決了嗎?
與其說流浪動物的困境是個「問題」,我們更傾向說流浪動物是個「議題」。
每一個議題的背後涉及了許多不同的利害關係人,不同人群對議題的本質與成因,都有不一樣的解讀,不同角度的資訊雖然都是真實正確的,但卻彼此相互衝突、互相矛盾,導致議題複雜充滿不確定性,沒有所謂真正的解決方案。
談到浪孩的階段性任務,運成跟柏緯是這樣說的:「以浪犬來說,寵物店家、中途中心、動物醫院、動保團體、動保處甚至是所有生活在有流浪動物場域的人群都共構成了整個議題,我們不能說飼主責任教育的設計就能解決所有相關人們的問題,而是透過一個小問題的探索來激起大眾對於浪犬議題的議論。」
「其實,流浪動物只是這整個議題的一個面貌,它反映了人們對生命教育的不瞭解、甚至誤解。這既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現階段也沒有辦法真的被解決。對於社會學所謂的『棘手問題』(wicked problem)而言,從來不存在最好的方案,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而且無時無刻都在改變。因此,我們團隊會更主動,把議題開放來做,讓更多不同背景想法的大眾參與,一起創造大家當下能夠滿意的方案。」

改變不在一朝一夕 即使只是引起一點漣漪 都有它的意義
未來,浪孩團隊會花更多時間在深度的議題討論,用更多人能參與的形式,開放大家一起來創造我們覺得最好的提案,也透過行動讓一個好的內容被打開,不同的參與者可以浸透到彼此生活裡。
馨文在推動浪孩起步走計畫的過程中發現,每個組織和個體關注的點都不同,「我們要很注意,不要讓事情變得更複雜。因為社會議題本來就不是能一朝一夕完美解決的事情。當我們涉入其中時,更能看到自己過去的盲點,更切身了解每個族群在看待議題時不同的觀點,以及我們要如何和大眾溝通。這讓我們能更落地的看待議題,跳脫一開始認為只要做出對的內容就可以達成改變的想像。而工作坊作為雙向互動就是個很好的起點,議題會隨著討論一直不斷具象化。人會改變,社會也會,我們也在深入其中後不斷思考怎樣可以做得更好,所有人都是不斷在成長學習的。」
總結自己在過程中最大的收穫,馨文覺得這次經驗對參與的人、至少對她來說是一個嘗試,即使過程與成果仍充滿著不確定性,「我們還是想看看我們到底能夠為社會做些什麼?我們是不是能夠真的為一個議題帶來改變。就算只是把一個小石頭丟到池塘裡,引起一點點漣漪,我也覺得有它的意義,我願意去嘗試看看。至少我相信每個人青年時代如果能有一次這樣的投入,對未來不管是職業、世界觀都會有不同的看法和生命經驗。」
浪孩起步走 飼主教育倡議作品:
【毛小孩 你的生命夥伴專題】:
- 【圖輯】「領養代替購買」後 浪浪去哪了?台灣收容所近年狀況解析
- 教育現場:教會孩子愛動物 讓生命更有感
- 預告:從德國經驗看同伴動物:一個國家的強大及道德程度,端看它對待動物的態度
核稿編輯:楊之瑜
專題下則文章:
【毛小孩 你的生命夥伴】「領養代替購買」後,浪浪去哪了?台灣收容所近年狀況解析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