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報導

閱讀提案

EP32|《史丹佛大學專家教你打造不容易疲勞的身體》:透過練習呼吸、飲食和動態恢復,讓自己不容易累

2023/03/08 ,

評論

楊士範

Photo Credit: JuJu攝
楊士範

楊士範

楊士範 / Mario Yang,The News Lens 內容長暨共同創辦人。 嗜酒、咖啡、音樂、棒球、籃球、跑步、電影、小說、寫作。 擅長科技世界中的人文觀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一直不動也會累?除了之前介紹的《最高休息法》之外,你也可以透過練習腹內壓呼吸、動態恢復法,讓自己的身體更不容易受傷、不容易疲累。

閱讀提案是由馬力歐和JuJu每一週輪流提案一本書跟大家分享。希望透過兩人聊天和討論的方式,跟大家分享閱讀的心得、體驗和有趣的想法。

本集的提案的書是《史丹佛大學專家教你打造不容易疲勞的身體》,作者是山田知生。他是史丹佛大學運動醫學副主任和運動防護員,用在史丹佛大學協助頂尖大學運動員恢復和變強的方式,透過書中5個章節快速說明這些兼具科學研究實證和容易執行的方法。

我從2020年開始認真做重量訓量和跑步之後,就對於各種運動書籍有興趣。然後在高強度訓練之後,會疲憊是非常正常的,所以一定要放鬆。印象很深刻去年差不多此時採訪NRC跑步教練吳信和時,他說了一句,新手最常忽略的不是如何訓練,而是沒有好好放鬆。

所以在網路上看到這本書,看到書名《史丹佛大學專家教你打造不容易疲勞的身體》就覺得很吸引人。然後看到宣傳詞是:頂尖運動選手減輕疲勞秘訣首度公開,就覺得很值得來看一下。

5個章節中,一開始我們花了很多時間討論「IAP」腹內壓呼吸法。腹內壓呼吸是透過呼吸時將橫膈膜下壓,提高腹內張力,吐氣時維持用力,維持張力,透過核心肌群穩定來讓身體中心(體幹和脊椎)保持穩定,讓身體不容易受傷。

另外書中也有介紹「動態恢復法」,非常適合給整天坐在辦公室,沒有太多運動的上班族。透過事前恢復運動、20分鐘低強度運動(跑步、游泳)、事後恢復運動,讓身體有「動起來」,才不會雖然整天都沒動,反而覺得很疲累的疲倦累積。

本書並不厚,內容很容易理解,也有圖表分拆動作,讓大家可以方便進行操作,對於常常覺得自己很累的讀者,是蠻值得閱讀的一本書。

而我們除了討論書中的建議之外,還有一個問題要問大家:你家冰箱冷凍庫裡有冷凍豌豆嗎?聽完節目快點來告訴我們吧。

延伸閱讀

你喜歡我們今天的內容嗎?快點到我們的FBIGApple Podcast上面留言給我們吧~【更多社群傳送門

核稿編輯:翁世航

專題下則文章:

EP31|《非搖擺不可》:跟著外行的JuJu一起研究怎麼聽爵士樂



閱讀提案:

《閱讀提案》(Pitch a book)每集以一本書為開頭,延伸一個主題的討論。我們想透過分享及討論多元的觀點,刺激你對於不同故事、經驗的想法,當然最棒的是希望你也可以對這本書有興趣,並在生活中開始這週的閱讀。本節目由關鍵評論網製作播出,是由喜歡在午餐時間讀書的馬力歐以及喜歡從閱讀認識世界的JuJu共同主持的網路廣播節目,每週三更新。各podcast平台和社群傳送門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