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特別報導

閱讀提案

EP68|《為什麼你看不到黑天鵝》:科學思維重點不是「我科學我就絕對正確」

2023/11/15 ,

評論

楊士範

Photo Credit: JuJu攝
楊士範

楊士範

楊士範 / Mario Yang,The News Lens 內容長暨共同創辦人。 嗜酒、咖啡、音樂、棒球、籃球、跑步、電影、小說、寫作。 擅長科技世界中的人文觀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你相信科學嗎?你覺得自己有科學思維嗎?本書其實沒有教你如何看見黑天鵝,但如果你常常苦於被周圍陰謀論者講法環繞又不知道該如何辯論,這本書會提供你不錯的思考工具。

閱讀提案是由馬力歐和JuJu每週輪流提案一本書跟大家分享。希望透過兩人聊天和討論的方式,跟大家分享閱讀的心得、體驗和有趣的想法。

本週是馬力歐提的《為什麼你看不到黑天鵝》,作者是吉姆.艾爾—卡利里 。

本書英文書名叫《The Joy of Science》,但我可以理解中文書名為什麼改這樣,因為感覺比較吸引人。而本書的內容主要就是在談「科學思維」,主要就是要破解「後真相」、「陰謀論」等等。

我們先討論了「黑天鵝」。

黑天鵝在思想家塔雷伯提出黑天鵝效應之後廣為人知。黑天鵝是指看似極不可能發生的事件,它具三個特性:不可預測性、衝擊力強大、一旦發生之後,人會編造出某種解釋,使它看起來不如實際上那麼隨機而可預測。

而雖然中文書名是《為什麼你看不到黑天鵝?》,但書並沒有特別討論「為什麼」。不過也不能說書裡面沒提到「天鵝」,因為前言有提到「白天鵝」。書中寫到:

「我可以提出『所有天鵝都是白色的』的科學理論,這個理論符合可否證性,只要你看見一隻不是白色的天鵝,就能證明理論不正確。一旦發現證據牴觸我的理論,這條理論就必須修正或揚棄。陰謀論並非真正的科學,原因就在於不論有多少相反證據,都無法說服倡導者放棄。事實上,深信不疑的陰謀論者自有一套先入為主的論調,在他們眼裡,任何證據都是支持這套論調的證據。科學家則採用與此相反的方法,我們會隨新佐證資料出現而改變看法。因為我們受過訓練,不能像堅持世上只有白天鵝的狂熱份子那般絕對。」

也就是說,書中是用「所有天鵝都是白色的」這個說法,來說明有科學思維的人會因為證據而修改自己的理論,而不是否定證據,堅信自己的理論。

我猜測他的基本讀者設定不是我——因為我不相信陰謀論,我相信科學,我知道科學的意義和價值——那會哪些人呢?我在想,他一直在努力試著跟大眾解釋「科學思維」,尤其是不應該放棄思考,不應該相信陰謀論。所以我猜大概有幾種人是他想要對話的:

  • 年輕人。從小就讓他們相信科學思維和價值。
  • 想要跟其他周圍朋友說「科學思維」很重要、不要相信陰謀論的人,卻苦無工具,絕對自己無法說服他們。
  • 依然覺得自己願意接受新知的人。
  • 閱讀提案的聽眾們(笑)。

我們也在節目中稍微介紹了這書中8章分別在討論哪些內容。而他在書中最後的結語提到,他認為科學思維的價值有四點:

  • 藉由科學方法,建立一套認識世界運作的可靠方法。透過科學方法探究世界,揭示永遠不被推翻的深刻真相。
  • 我們相信科學,因為科學是有用的。
  • 本書主軸:他認為透過科學活動和科學方法,有益提供日常生活品質。
  • 科學最美的一點在它豐富了我們。

你喜歡我們今天的內容嗎?你覺得自己有科學思維嗎?快點到我們的FBIGApple Podcast上面留言給我們吧~【更多社群傳送門

延伸閱讀

核稿編輯:翁世航

專題下則文章:

EP69|《囤積癖》:不是收藏,這是又快樂又痛苦的囤積



閱讀提案:

《閱讀提案》(Pitch a book)每集以一本書為開頭,延伸一個主題的討論。我們想透過分享及討論多元的觀點,刺激你對於不同故事、經驗的想法,當然最棒的是希望你也可以對這本書有興趣,並在生活中開始這週的閱讀。本節目由關鍵評論網製作播出,是由喜歡在午餐時間讀書的馬力歐以及喜歡從閱讀認識世界的JuJu共同主持的網路廣播節目,每週三更新。各podcast平台和社群傳送門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