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這波又快又猛的疫情對獨立音樂產業到底帶了怎樣的重創,政府該如何支持,樂迷該如何歸位,才能維護台灣累積數十年的獨立音樂的珍貴場景與價值呢?
高傳染率的「COVID-19」(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疾病,以下簡稱武漢肺炎)席捲全球,癱瘓許多國家醫療系統,造成大規模的傷亡,也因此改變了人類社會的生活型態,遠距工作和居家娛樂例如串流影音、直播演出被認為是「後疫情時代」全面改變的生活方式。
然而,許多事情是數位化也取代不了的,例如相當重視場景(SCENE)的獨立音樂。這波又快又猛的疫情對獨立音樂產業到底帶了怎樣的重創,政府該如何支持,樂迷該如何歸位,才能維護台灣累積數十年的獨立音樂的珍貴場景與價值呢?
本刊專訪獨立音樂產業的相關工作者,並整理訪談結果,希冀讓更多人產生對相關產業的關注與討論。
原該大放異彩的2020,如今卻千瘡百孔需要補救
如果沒有疫情的打亂,2020原本該是獨立音樂產業大鳴大放的一年,樂迷將看到以下場景:Deca joins在美國西南偏南音樂節(SXSW)出演,八十八顆芭樂籽、傷心欲絕等樂團也正在國外巡迴。Green Day有台灣專場,一些空間如2018年就開始內務整頓的THE WALL會刷新樂迷期待;山海屯音樂祭也將舉辦一年一度的出演等等。然而,武漢肺炎直接衝擊最基本的營運。
表演空間Legacy四個場館3月到6月的場次幾乎全受影響,比起去年同期業績衰退了九成九,全年營收估計也減少五成以上。有些表演直接取消,Legacy的總經理阿舌說明:「對空間而言,延期的表演在營運的意義上也等於取消。因為展演空間賣的就是時段,上半年的節目延到下半年,當然會排擠掉下半年的時段及營收。」

THE WALL去年3月有超過20場演出,2020年3月只有4場。接下來只有4月1日一場,接下來就是44天之後的5月有一檔,THE WALL形同4月到5月暫停營業。「PIPE Live Music」是學生喜愛的表演空間,學校開學因為疫情延後,在PIPE Live Music擔任節目企劃的官靖剛也開始接到學生形同取消表演的延期來電,因為學生也說不準什麼時後能辦理演出。Live House是這個產業的重要一環,但空間營運原來就不易,疫情帶來的衝擊更是可觀。
對空間業主而言,除了經濟層面,心態也受到相當大衝擊。THE WALL音樂總監Spykee形容自己:「從更上一層的期待,變成救亡圖存的2020。」

政府可以扮演的角色:「穩住產業結構」
對於疫情寒冬,各界均有各自努力的做法,並未太要求來自官方的援助。例如中部有「華衛音樂自救會 x LUA x 洞穴 那些我們朗朗上口動感音樂」演出,南部有高雄流行音樂中心也自主企劃「零時起義」一系列音樂活動。全島型則有Deca joins與無妄合作社所舉辦的「Cancelled巡迴取消」的T-Shirt販售計畫來支援Live House。
樂迷購買T-Shirt並獲得六、七月場次的演出門票, 50%收益給演出場地,50%是T-Shirt的製作成本及運費,即便演出因疫情取消,但仍是樂迷獲得T-Shirt,演出場地仍有收益的雙贏狀態。
對於疫情導致的各種表演取消,Deca joins表示乾脆就在家裡寫歌,總是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官靖剛接了許多配音,八十八顆芭樂籽的阿強則參與許多網劇的出演。
山海屯搖滾祭策展人島輝提到這一波衝擊,產業結構中的特定文化活動跟技術人才也是需要關注的一群。因為產業技術人員在整個結構上相對被動,經濟模式普遍是接受業主的發包。島輝指出在沒有別的產業有所需求,加上工作性質也很直觀的情況下,這些專業技術人員是最需要補助紓困的對象。例如山海屯工作團隊比起往年同期收益減少,也因為這波疫情九成閒賦在家。
對於政府能以什麼樣的角度進入,對於產業結構的穩固是最多數的建議。像是Spykee提出若能以每單場展演為單位,小額補助酬勞面(如演出創作者、企劃、策展人員),策展經費與展演空間虧損,這樣是比較整體均質的做法。
島輝也進一步的提供建設性意見:「像是貴人散步、大港開唱等品牌形象好,有悠久歷史,但必須長年大量曝光行銷的活動,政府可以列入專款補助。因為大環境越是這樣蕭條,解封時越是需要有影響力的品牌去做為協助推廣的角色和振興的旗手,才能讓人更有動力跟信心去消費。」
除了提供穩住結構的觀點,扶持作為號召的旗手、保護各節點技術人員,島輝也感嘆:「說真的,疫情影響後我才深刻體會,原來我們的產業如此薄弱。或許透過這次浩劫,能給我們更好的自省機會,夾縫中求突破吧。」

三倍券、藝「FUN」券之餘,尚需「引導市場歸位」
對三倍券、藝「FUN」券的政策,對獨立音樂產業有技術上的困境,例如Spykee提到:「著重消費者端,及數量相當有限的發放方式,對於較為非主流的獨立樂團演出場域可能受惠有限。」阿舌也注意到:「有些售票系統因為介面問題無法配合政府措施,但場館營收有九成以上都是靠賣預售票,非常需要售票系統同步,讓消費者在線上購買。」
但音樂圈內基本上仍是抱持肯定態度,作法上也如同島輝所說的:「說真的這狀況沒有人想碰到,在紓困跟防疫之間,政府已經做的很好,沒有誰欠誰。產業應該去思考如何在政府願意帶頭振興下,想辦法舉辦吸引消費者的各類活動,求變生存,這樣才是振興原意。」如Legacy也跟其他行業的業者一樣,積極想辦法搭配行銷方式,讓三倍變成三點五倍甚至更多來吸引觀眾回籠。
要能延長這些政策的效益,阿舌和島輝的意見相同:「預期後疫情時期,消費者的心態無法立即回復到之前生活狀態,所以需要政府或有影響力的音樂人號召大家Back to normal life(回歸正常生活)!」

真正解封之前,直播、串流被視為過渡期的方針。但目前技術未臻健全會產生發展的摩擦力。Spykee以ZAIKO為例,ZAIKO因為先前做為cero線上付費演唱會平台,而被期待成為日本最佳付費直播網站的,但6月13日晚間直播時故障斷訊達46分鐘之久。
「畢竟進入付費層面就是不同的事。」Spykee說。阿舌也說:「華人地區消費者使用線上付費觀看演出的習慣還未成熟,這陣子音樂圈流行的線上直播對營收效益不大,只能當成疫情期間持續跟消費者做某種程度上的連結的企宣手段。更重要的是,我認為看現場演出是完全無法用其他方式取代的獨特體驗。」
現場演出的回饋,同時也是Deca joins製作專輯的重要參考。八十八顆芭樂籽的阿強就提到巡迴是樂團的重要收益,當然,參與大型音樂祭也是樂團自我規劃的重要里程碑。「還是希望疫情衝擊能儘快吿一段落,把觀眾再帶回場館,讓音樂人直接在現場互動傳遞聲光美學。」阿舌說。
Deca joins也提到:「YouTube上那種自錄的現場表演,雖然收音爛爛的,但點閱數卻很高。」顯見樂迷跟音樂人一樣,對到現場看表演有一定程度的堅持。對於從發展以來就很重視現場(SCENE)的獨立音樂來說,雖然如同島輝說的直播能將距離感營造成優勢,未來一定有更多營造過的人事物會以直播形式登場,變成只能在鏡頭前出現的產物。也有可能會延伸出更多個人品牌頻道,Donate(抖內)等營收的方式也會更容易。
「不過我不覺得直播能完全取代現場,畢竟人是活的,需要現場的悸動獲得更多的心靈回饋。」島輝表示:「即使未來疫情擴大,直播應該還是睹物思情跟打發時間的替代管道。當然未來能透過直播的互動內容會更多變,不過到現場歸來的那刻,反撲力道一定更猛烈。」
藝文消費的習慣養成不易,是補助需要省思的關鍵
非主流的獨立音樂產業消費偏小眾,累積許久終於這幾年強勢崛起,但如同大港開唱時訪談無妄合作社謝碩元所說的,其實LIVE HOUSE的生意一直都不夠好,不像國外有去聽表演的習慣。產業要能穩健的,消費意向和習慣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為什麼高雄之前要舉辦免費音樂祭,會遭到皮格子樂團主唱林艾德批評扼殺音樂產業的關係。林艾德認為大港開唱好不容易養成國人有付費看表演的習慣,若是再推回免費,會使產業崩解。
全球要進入後疫情時代,台灣在防疫上雖然十分成功,但這波疫情帶來的產業變動都是難以料想的,也不可能不受國際影響。首先就是樂團短少國外表演收入,國內或直播收入更加重要。但社交距離、梅花座等等措施,導致入場觀眾硬生生砍掉一半以上,也可能導致入不敷出,門票收費無法平衡掉硬體費用,導致樂團仍就無法舉辦活動,而衝擊整個產業鏈。
因此,政府及產業在後疫情時代的消費補助,防疫措施,都比其他產業有更多要特殊處理的難處,但也特別重要。筆者日前寫過文化對於國力的重要性,獨立音樂產業的興盛,其實對國人生活品質、國力、文化認同都可以有很正面的影響,因此扭轉國人對音樂產業消費認知,也會是政府切入獨立音樂產業振興治本之法。

責任編輯:王祖鵬
核稿編輯:翁世航
專題下則文章:
【後疫情時代/博物館、美術館】當群聚變成非法行為,人與空間的對話卻永遠不可刪去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