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特別報導

「後疫情時代」的近未來:我們的生活可能發生哪些改變?

【後疫情時代/東協新創】解疫情痛點,從三大軸線解讀東南亞數位科技創新應用

2020/07/03 ,

評論

余佩儒

Photo Credit:Reuters/達志影像
余佩儒

余佩儒

目前憑藉著使命感在台灣智庫做政策研究,過去曾在大陸奔走服務於美商設計顧問公司。科技管理的背景,就造她對科技產業的熱忱,從先進國家的研究,步入對中國大陸區域創新系統,到近5年投身東南亞國家的創新轉型與新創。10多年來的顧問人生,永遠在探討新的議題與新的可能。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東南亞新創本質發展上與網路/數位經濟是相輔相成,而本文將在此發展脈絡上,從三個軸線來解讀東南亞因應新冠肺炎(COVID-19)的數位科技創新應用。

綜合觀察2016到2019年Google and Temasek對東協網路經濟(e-Conomy)的研究報告,2016年東南亞地區新創企業共7,000多家,80%集中在印尼、新加坡與越南,2017年東協數位經濟成長與當地的獨角獸息息相關,主要歸功於以下四個產業:線上旅遊、線上媒體、電子商務、叫車軟體(Ride Hailing)。

2018年,東南亞地區的網路經濟達到720億美元的市場規模,並在2018年新增次領域,包括線上媒體新增「Video on Demand」、「Music on Demand」;叫車軟體新增「Online Food Delivery」;線上旅遊新增「Online Vacation Rentals」。2019年,東南亞數位經濟規模成長至1,000億美元,預估2025年可達3,000億美元,佔整體GDP比重將從2019年的3.7%提升至8.5% ;其中,電子商務與叫車服務是成長速度最快的領域。

根據2020年6月底The ASEAN Post數據顯示,目前東協COVID-19確診人數和死亡人數皆以印尼位居首位,新加坡4月初因移工宿舍群聚感染,政府大量篩檢移工,連續多週為東南亞確診人數最多的國家,直到6月中後被印尼超過。因應東南亞國家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升高,2020年4月東協與中日韓(東協加三)舉行線上視訊特別聯合會議,與數位科技創新應用相關的內容包括以下幾點:

  1. 強化疫情早期預警機制:各國針對疫情應定期、及時、透明地分享訊息資訊,加強藥物和疫苗研發合作,遏制疫情擴散蔓延。
  2. 加強流行病學研究方面的科學合作:分享和利用數位科技和創新,以促進以科學為基礎的應對COVID-19的對策。
  3. 設立因應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特別基金:基金將用於採購檢測試劑盒、個人防護用品和醫療設備,並可資助藥物與疫苗的研發。

綜合來看,該峰會主要促進成員國間數位科技與創新交流合作,並透過設立特別基金採購相關醫療資源、支持藥物與疫苗的開發,共同對抗疫情帶來的威脅。

1
截至6月30日東南亞各國的新冠肺炎累積確診人數

東南亞新創本質發展上與網路/數位經濟是相輔相成,而本文將在此發展脈絡上,從三個軸線來解讀東南亞因應新冠肺炎(COVID-19)的數位科技創新應用。

  1. 東南亞新創致力於發展為區域平台,疫情下既有線上諮詢平台形成跨平台之間的整合。
  2. 東南亞新創解當地痛點(pain-relief),與既有生態圈的利害關係人形成合作關係,而為解疫情痛點,疫情機器人創造出「非接觸型服務」。
  3. 東協新創發展與中國科技公司的緊密連結,亦體現在中國華為雲因應疫情在東南亞開發解決方案。

東協新創發展的特性1:發展區域平台為最終目標

奠基在東南亞3.6億人行動優先,超過九成使用者透過手機連網,尤以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為全球前十大使用手機網路的國家。東南亞國家的新創/獨角獸以發展區域大平台為目標,強調平台的跨領域發展與跨平台整合,如圖1所示。

  1. GoJek:「摩托車版的Uber」、物流、支付、送餐和其他預約服務。服務提供三大型態,包括:「GO-JEK」、「GO-PAY」行動支付、「GO-LIFE」。
  2. Grab:東南亞最大網路叫車平台,從計程車隊的網路叫車服務做起,後期加入私家車、摩托車。服務涉及乘車外送、支付金融Grab Pay、異業結合(實體影城、串流影音、旅遊服務等),創造多元獲利方式,擴大生態系夥伴。
  3. OVO:提供數位支付服務,該平台目前可用於超過1.15億台設備,與Grab和Tokopedia採用平台的合作;同時推動更多的金融和保險服務。
  4. Traveloka:提供機票和飯店預訂,目前該平台於印尼、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和澳洲等六個市場設點,與全球50多家國內/際航空公司、7萬多家飯店合作。
  5. BookDoc:提供病人與醫療專業人士連結的醫療一站式平台,其業務從馬來西亞拓展至新加坡、香港、印尼、泰國。該平台與Uber、Grab、亞洲航空(AirAsia)、Agoda和TripAdvisor整合。
105946762_10157612038837371_187565754417

因應疫情的數位科技創新應用1:既有線上諮詢平台的跨平台整合

東南亞線上諮詢平台針對此次疫情,以既有醫師線上諮詢為基礎,提供COVID-19初步診斷。舉例來看,Halodoc、Good Doctor Technology等線上諮詢平台結合Grab、GoJek叫車平台,進一步整合醫療諮詢、預約看診服務和藥物配送。以Halodoc與GoJek為例,Halodoc於平台上建置聊天機器人,用戶可透過回答聊天機器人所詢問的典型問題,藉此瞭解自己是否為高風險族群。

若平台判斷用戶為高風險族群,即會引導到醫生諮詢頁面,並經由醫師評估是否需要進一步檢測。倘若需要進一步檢測,平台則會再次引導用戶到篩檢服務頁面,並串連叫車平台,以載送用戶前往醫療機構快篩。平台會將篩檢結果於測試後第二天,透過簡訊或Halodoc應用程式通知用戶,篩檢結果若為陽性,平台將交由醫師提供用戶關於自我隔離或住院的進一步說明;反之若為陰性,平台將與配合的藥局合作,由GoJek司機運送藥物到家中。

qsmxgzo9b1uddt13piagr9i2e1sypw
圖片來源:GO-JEK
GoJek綠色騎士

東協新創發展的特性2:解當地痛點(pain-relief),與既有生態圈的利害關係人形成合作關係

奠基在人口支撐起的內需市場,東南亞地區總人口數達6億5,000多萬人,尤以印尼、菲律賓為破億人口國,東南亞國家的獨角獸以解當地痛點(pain-relief)為出發,與既有生態圈的利害關係人形成合作關係。

106364638_10157612039062371_366693929658
特色觀察2:解當地痛點,與既有生態圈的利害關係人形成合作關係

首先,Grab從對馬來西亞計程車服務的抱怨而啟發此創業概念,且Grab一開始就跟計程車合作,Grab與政府、計程車司機等既有生態圈的利害關係者皆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

其次,GoJek主要意識到雅加達市區的交通塞車問題嚴重,傳統摩托車計程司機一天有超過七成的工作時間都在等客,開發這套App系統,讓摩托車計程司機能更有效的掌握客源,並與當地計程車業合作,「GO-CAR」、「GO-BLUEBIRD」皆是在此App可以選擇的服務選項。

再次,Revolution Precrafted以房屋銷售平台,為客戶解決三個問題─低成本、量身訂作、名牌屋,主要業務是提供客戶營建服務,公司邀請獲建築界最高榮譽全球普立茲克獎(Pritzker Prize)的10位建築師,打造量身訂作的房屋(prefabricated home),買主上網買傢俱將之組合即可入住。

ds8pyccx68isnpcljmcbqp8mt4pn6b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達志影像

因應疫情的數位科技創新應用2:解疫情痛點,疫情機器人創造「非接觸型服務」

東南亞因應此次疫情,積極開發不同使用功能的機器人,創造「非接觸型服務」。首先在環境消毒方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NTU)的機器人研究中心、馬來西亞博特拉大學(Universiti Putra Malaysia, UPM)、越南科技部,皆開發噴灑消毒水的機器人,並以學校與醫院等場域試驗,新加坡NTU開發的XDBOT甚至是延展到樟宜機場、飯店等場域。另外,泰國朱拉隆功大學(Chulalongkorn University)與國家科技發展署(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gency, NSTDA),因應缺乏酒精等清潔產品,合作開發紫外線消毒機器人Germ Saber。

其次,在病人監控與交流方面,機器人主要在學校開發並以醫院為試驗場域。例如馬來西亞國際伊斯蘭大學(International Islamic University)開發的Medibot,透過在機器人身上加裝麥克風和揚聲器、溫度感測器、生理量測系統等,進而監控病患健康並與病患交流;而朱拉隆功大學忍者機器人(ninja),提供生理量測、病患溝通、提供服藥、影片示範物理治療。此外,泰國龍頭電信公司AIS更斥資1億泰銖,投入醫院5G網路以及機器人建置,並與朱拉隆功大學合作,著手開發5G遠距醫療機器人。

再次,在溝通、交付食物與藥品方面,馬來西亞AGV系統商DF於官網招募合作夥伴,獲得馬來西亞科技創新部(The Ministry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MOSTI)主動聯繫,並共同成立WhatsApp小組,最終使用馬來西亞工藝大學(Universiti Teknologi Malaysia, UTM)和Hospital Canselor Tuanku Muhriz UKM機器人原型生產Makcik Kiah 19機器人,用於自動導航協助將食品與藥品運送患者病房。

東協新創發展的特性3:與中國科技公司的緊密連結

中國科技公司在東南亞創新創業生態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騰訊主要著眼於東南亞網路服務市場的成長力度,積極拓展東南亞版圖,聚焦印尼。對Sea集團的投資,2017年5月已完成一輪5.5億美元融資,資金將用來進一步擴大公司在印尼市場的分支—移動電商Shopee(蝦皮);2018年Garena(競舞娛樂)與騰訊達成5年遊戲優先發行權(解中國遊戲業寒冬),騰訊擁有Sea約40%股份。另外對GoJek,2017年投資1億至1.5億美元,藉以擴大東南亞市場投資;2019年GoJek的F輪10億美元融資,主要來自Google、京東及騰訊。

滴滴出行於2016年和Uber中國合併,Uber在出售中國的業務後,計劃將中國公司150名工程師重新部署到東南亞市場。 2017年7月,Grab獲得新一輪融資,滴滴出行和軟銀集團以20億美元戰略投資Grab;2019年Grab和軟銀將在印尼投資基於電動車生態系統的交通網路、開發地理製圖解決方案(軟銀投資)。

106508580_10157612038892371_187730860882
特色觀察3:中國科技領導業者對東南亞新創的投資(騰訊、滴滴出行)

因應疫情的數位科技創新應用3:中國華為雲因應疫情在東南亞開發解決方案

中國華為雲因應東南亞各國疫情需求積極佈局,例如在與新加坡合作上,聚焦於疫情預防,透過與7-Network合作導入員工體溫監測與疾病報告系統。另外華為與馬來西亞、泰國與菲律賓的合作,是透過與國家健康部、醫院合作提供患者CT影像分析的AI解決方案;印尼則是透過與Ulearning合作推出線上教育解決方案,該解決方案已在雅加達Muhammadiyah University實施。

結語:後疫情時代下的東南亞數位科技創新應用

綜合來看,後疫情時代下的東南亞數位創新科技應用有以下幾點觀察:

第一、疫情下既有線上諮詢平台形成跨平台之間的整合,許多平台運用既有醫師線上諮詢為基礎,提供COVID-19初步診斷,並結合Grab、GoJek叫車平台的藥物配送服務,後疫情時代下的跨平台整合是東南亞數位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

第二、為解疫情痛點,加速創造出「非接觸型服務」機器人的應用,型態上包括環境消毒、病人監控、溝通、交付食品與藥品,而部分是奠基在過去創新能量上改裝機器人。

第三、東協新創發展與中國科技公司的緊密連結,亦體現在華為雲針對東南亞不同國家疫情需求開發解決方案,像是與新加坡合作重點是疫情的預防,而馬來西亞、泰國與菲律賓的合作則是患者CT影像分析,印尼則是著重於線上教育的合作,後疫情時代東協新創與中國仍是重要的合作夥伴關係。

資料來源: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吳象元
核稿編輯:翁世航、杜晉軒

專題下則文章:

【後疫情時代/航空業】衝擊力道沒有想像中那麼大,空姐在飛機上服務「貨品」



「後疫情時代」的近未來:我們的生活可能發生哪些改變?:

COVID-19新冠肺炎雖然不是人類歷史上造成最多死亡的傳染病,卻可能在不遠的未來徹底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乃至於全球化的進程。 從微觀的生活層面來看,舉凡人們的社交方式、飲食習慣、娛樂型態,甚至工作模式,都會因這次疫情產生長久的改變。從巨觀的全球層面來看,這次疫情也會讓全球的產業產業鏈重新洗牌,打亂過去全球化所形塑的世界秩序。 因此《關鍵評論網》試圖從COVID-19對各行各業的影響開始,重新描繪出疫情過後的世界。包括日常生活的飲食、娛樂、醫療、交通,到國家層級的產業、國防等領域,初探「後疫情時代」可能的百工群像與生活樣貌。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