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但互聯網規模進一步擴大並非板上釘釘。根據委員會的最壞情況想定,犯罪分子惡意行為及政府政治控制所帶來的成本,可能導致民眾對互聯網失去信任並減少對網路的使用。
文:Joseph S. Nye(哈佛大學教授,著有《美國世紀是否結束?》)
誰是互聯網(internet)的主人?答案是每個人都是,每個人又都不是。互聯網是網路連成的網路。每個獨立網路屬於不同的企業和機構,並依賴位於法律法規各異的不同國家的物理服務器為其提供服務。但如果沒有某些共同的規定和準則,將無法實現上述網路的有效聯通。碎片化意味著互聯網的終結,而這種碎片化風險始終存在著。
有人估計2016年互聯網對全球GDP的經濟貢獻高達4.2萬億美元。碎片化的「分裂網」(splinternet)可能讓世界付出慘重的代價,但那僅僅是上月全球互聯網治理委員會主席、前瑞典首相卡爾比爾特(Carl Bildt)報告提到的若干種可能性之一。互聯網現在聯接全球近半數人口,據估計今後5年將另有10億人——以及約200億台設備——加入連接。
但互聯網規模進一步擴大並非板上釘釘。根據委員會的最壞情況想定,犯罪分子惡意行為及政府政治控制所帶來的成本,可能導致民眾對互聯網失去信任並減少對網路的使用。
2016年網路犯罪造成的損失據估算高達4450億美元,而且仍有可能呈迅速增長態勢。隨著從汽車到心律調節器等越來越多的設備被聯入互聯網,惡意的駭客有可能藉物聯網(IOT)實現「武器化一切」的企圖。企業和政府大規模侵犯隱私以及對電網等民用設施發動網路攻擊(就像不久前烏克蘭發生的那樣)可能帶來削弱互聯網發展潛力的不安全因素。
還有一種情況是委員會所說的「發展停滯」。某些用戶從中獲得絕大部分好處,而其他人則基本無法受益。目前有三、四十億人仍處於脫機狀態,而互聯網對很多入網用戶的經濟價值主要受貿易壁壘、審查制度、當地數據存儲規定和阻礙商品、服務及理念自由流動的其他規則的限制。
互聯網主權控制運動正不斷壯大,某種程度的碎片化已經成為現實。中國擁有全世界最多的網民數量,但那裡的「防火長城」(Great Fire Wall)已經阻礙了國內和世界其他國家網民的交流。
很多政府都審查其認為會對國內政治控制造成威脅的服務。如果任由這種趨勢持續下去,有可能每年造成GDP縮減1%,並同時侵犯民眾的隱私、言論自由和知識獲取。雖然世界可以沿這條路繼續走下去,但會因此造成巨大損失並導致很多人被時代拋棄。
但委員會提出的第三種想定中,健康的互聯網為創新和經濟發展提供前所未有的機遇。過去20年爆發的互聯網革命已經貢獻了全球GDP的8%並實現30億用戶上網,縮小了數字、物理、經濟和教育方面的差距。委員會報告表明物聯網到2025年可能帶來11萬億美元的增量GDP。
委員會認為保持創新不受阻礙需要公開制定並隨時利用互聯網標準;還需要所有用戶開發更先進的數位「衛生」系統以阻止駭客的攻擊;安全和韌性(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的馬後砲)必須成為系統設計的核心要素;政府不能要求第三方放棄加密;國家同意不襲擊互聯網核心基礎設施;政府實行強制責任制度,規定技術問題必須公開報告,並提供以市場為基礎的保險來強化物聯網的安全性。
到近期為止,有關互聯網治理最佳方案的爭論主要涉及到三大陣營。首先是多利益相關方方案,由互聯網的開發群體自發提出,因為很大程度上受美國技術專家的主導,由此在確保技術領先的同時卻缺乏國際合法性。第二陣營傾向於由國際電信聯盟加強控制,該聯盟是聯合國下屬的專業機構,這種方案能保障合法性但卻同時有損效率。而俄羅斯和中國這樣的獨裁國家則倡導出台保障不干涉國家對境內互聯網實施強主權控制的國際協議。
近來,該委員會提出正在製定第四種方案,即允許擴大化的多利益相關方群體更有意識的敦促各方(技術團體、民間組織、企業和政府)參與國際會議。
上述方面的重要舉措是美國商務部上月決定將所謂IANA功能-即互聯網「地址簿」功能-的監管權移交給網際網路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ICANN)。ICANN下設由162個成員國和35個觀察員國組成的政府顧問委員會,並不屬於典型的政府間組織:即政府對該機構並不具有控制力。與此同時,ICANN符合互聯網治理論壇制定並通過的多利益相關方方案,該治理論壇的設計者是聯合國大會。
某些美國參議員抱怨當歐巴馬政府商務部將IANA功能監管權移交給ICANN時,相當於「將互聯網控制權拱手讓出」。但美國無法「讓出」互聯網,因為互聯網的所有權並不屬於美國。儘管原始互聯網連接的電腦都在美國境內,但今天的互聯網連接著全球數十億人。此外,IANA地址簿(該地址簿存在多個版本)並不是互聯網本身。
美國上個月的所作所為,是朝著全球委員會所讚賞的那種穩定公開的多利益相關方網路所做出的努力。我們希望在這方面,不久將出現進一步的跟進措施。
Copyright: Project Syndicate 2015 - 互聯網還是分裂網?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楊之瑜
專題下則文章:
貿易戰讓各種調查數據更顯重要,但川普對此不屑一顧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