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特別報導

減少貧困,而不是懲罰奮鬥得來的成功,才是解決不平等的正途

2016/08/25 ,

評論

Project Syndicate

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Project Syndicate

Project Syndicate

Project Syndicate produces and delivers original, high-quality commentaries to a global audience. Featuring exclusive contributions by prominent political leaders, policymakers, scholars, business leaders, and civic activists from around the world, we provide news media and their readers cutting-edge analysis and insight, regardless of ability to pay. Our membership now includes nearly 500 media outlets – more than half of which receive our commentaries for free or at subsidized rates – in more than 150 countrie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解決貧困這一難題沒有完美的方案,但某些方案​​比其他方案更好——常常要好得多。負所得稅也許是實現簡化、包容並不給納稅人造成沉重負擔的最佳辦法。

文:Martin Feldstein(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國家經濟研究局榮譽主席,1982-1984年雷根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

再過六個月,美國就要迎來新總統和國會,因此,是時候反思一下政府旨在幫助窮人的計劃了。當前選舉季反映出人們普遍擔心不平等性問題。減少貧困,而不是懲罰奮鬥得來的成功,才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正途。

目前,美國政府每年要花6,000億多美元用於扶貧計劃。這相當於美國總GDP的4%左右。這些支出中的一半用於衛生項目,包括醫療補助和根據2010年平價醫療法(所謂的歐巴馬健保)的醫療保險補助。另一半用於各種複雜的項目,包括食品券、住房補貼、低收入稅收優惠以及現金救濟。

考慮到這個GDP的4%,聯邦政府從個人所得稅中所獲得的總收入不到GDP的9%,這意味著近一半用在了這些基於收入調查結果的計劃上。這些計劃的支出也超過了防務支出(佔GDP的3.3%)和占GDP的3.3%的所有其他非防務自由裁量計劃支出總額。

但是,儘管開支巨大,官方估算的貧困人口比例仍在15%,與50年前基本持平。但是,專家們一致認為,政府的貧困指標不能正確反映所取得的進步,因為官方統計數字只關注現金收入,而忽略了幾乎全部政府轉移支付。

許多貧困人口,或若非如此就要淪為貧困的人口,也得到面向退休者和倖存者的社會安全福利以及面向65歲以上失能人口的醫療補助的支持。這些計劃的福利發放標準不取決於收入或財富,因此這些計劃的支出沒有包括在面向貧困人口的支出中。

現有扶貧方針需要改革。各種發放標準不一的疊床架屋的計劃讓貧困人口難以駕馭,形成了壞的工作激勵,也給納稅人造成了不必要的負擔。

十大基於收入調查的計劃中規模最大的一項是食品補貼計劃,現在稱為SNAP(補充營養補助計劃)​​。4,600萬人,大約相當於美國人口的七分之一,按月領取福利,總額高達每年750億美元。儘管該計劃使用廣泛,但政府估算大約只有70%的合格補貼對象能得到這項福利。

SNAP福利的資格限於收入低於貧窮線的130%的家庭,即三口之家每個月1,700美元左右。如果有兩個成年人參加工作,就有可能不再具備領取這項福利的資格,因此該計劃阻礙了就業,降低了所得收入。

SNAP被描述為一項營養計劃,但其平均發放規模每月130美元遠遠低於低收入家庭的食品開支。因此,該計劃其實等價於現金轉移支付。照此,它成為克林頓(Bill Clinton)總統實施的、以嚴格限制提供現金補助的計劃的主要組成部分。

1996年,克林頓宣布他將「結束我們所知道的福利」,他與國會一起推出了需要家庭臨時補助(TANF)計劃,該計劃要求受益家庭參加工作,並且一生中總受益月份不得超過60個月。這些條件所帶來的結果是這項170億美元的計劃規模縮水,並且合格家庭參與率不足50%。

扶貧計劃如何改變以增加參與率並避免給工作激勵造成不利影響?一個令人意外地獲得支持的壞主意是所謂的全民所得福利(Universal Income Benefit):向所有(65歲以下)家庭發足夠的錢讓他們生活在貧窮線以上,即使他們沒有其他所得。每個家庭獲得的數額取決於成年人和兒童的數量,而不是家庭所得或財富。

這一無條件轉移支付能解決讓所有美國人脫貧的問題。但它將無比昂貴。即使它取代除醫療計劃之外的所有基於收入調查的扶貧計劃,其淨成本也將超過每年1.5萬億美元或GDP的9%。要想支付如此巨大的數額而不增加赤字,必須將個人所得稅提高一倍。因此,全民所得福利絕不是好的開端。

幫助窮人的最好辦法是由米爾頓・傅利曼(Milton Friedman,芝加哥大學保守派經濟學家)和詹姆士・托賓(James Tobin,耶魯大學自由派經濟學家)首先提出的負所得稅計劃。所有65歲以下家庭,如果沒有其他所得,都將獲得讓他們生活在貧窮線以上的錢;但轉移支付的數額將隨著家庭所得的增加而下降。在到達了一定的閾值後,家庭將支付和今天一樣的所得稅;而在這一水平之下,所得「稅」為負。

轉移支付額的減少速度既要遏制負面激勵,也要保護家庭生活水平。窮人醫療計劃將繼續保留。

解決貧困這一難題沒有完美的方案,但某些方案​​比其他方案更好——常常要好得多。負所得稅也許是實現簡化、包容並不給納稅人造成沉重負擔的最佳辦法。

Copyright: Project Syndicate 2015 - 減少美國的不平等和貧困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楊之瑜

專題下則文章:

虛假的經濟承諾:「全球治理」只是保護既得利益全球計劃的代名詞



關鍵全球視野:

關鍵評論網和全球頂尖評論網站Project Syndicate取得內容授權,每月將刊登4-8篇關於全球視野的獨家中文評論文章。Project Syndicate旗下有超過600位供稿者,其中包含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政界領導人、商界領袖、頂尖大學教授、學者、國家外交官、公民活動領袖等等。對於關心全球議題脈動讀者的是每個月不可獲缺的精神食糧。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