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特別報導

【回流的港人】他眼中的「超現實」香港,你會會心一笑還是覺得悲哀?

2017/07/03 ,

評論

Brand Studio (HK)

Surrealhk Instagram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我並不特別有創意,只是願意將想像化為圖像。」重新回到出生地居住,Tommy很想再次認識香港這座城市,在過去的四個多月,他手執一張拍攝清單,走遍港九新界,通過鏡頭將日常生活中的瑣碎化為自己創作的靈感。

「創作力量同幻想會嚇你一跳」這句來自動畫IQ博士的兒歌大概很多人都聽過,然而又有多少人長大後還保留著兒時那股想像力,與其說長大後欠缺創意,倒不如說這個社會扼殺了創新的原動力。從何時開始,香港人習慣以「快、狠、準」來量度生產力,習慣「流水式作業」,習慣失去創作的衝動和探索的勇氣?

和一般攝影師不同,Tommy Fung擅長通過「改圖」將香港的各種面貌變得活靈活現,從騰空而飛的天壇大佛到最近惹起熱議的「特種鋼刀」招牌,再到維港上徐徐前進的天星小輪皆是他鏡頭下的靈感。

My surreal life in Hong Kong(@surrealhk)分享的貼文 於 2017 年 4月 月 6 4:23上午 PDT 張貼

闊別香港廿載

小三便隨家人移民委內瑞拉的Tommy,在馬拉開波(Maracaibo,委內瑞拉第二大城市)一住就二十多年。對於這個位於南美洲的國家,大部分人的印象大概都圍繞著石油,以及最近的反政府示威,然而對於Tommy而言,委內瑞拉卻曾經是個宜居的國家,「委國不論在經濟亦或政治環境上,都比其他南美洲要好,只是後來因政治問題才令委國經濟崩潰。」

和大部分海外華人家庭不同,Tommy父母相對開明,並沒有要求他走上「專業人士」這條道路,而是任由他發展興趣,「委內瑞拉人和香港人這點上頗相似,都希望子女從事律師、醫生這類工作,慶幸的是我無須承受這些壓力。」從小對畫畫感興趣的他,毫不猶豫在大學選取了平面設計作為主修,並在畢業後回到中學母校負責網頁設計及其他美術設計工作。

機緣巧合下,Tommy在工作期間接觸了攝影,並慢慢發現對攝影的熱誠,令他在後期轉職為註校常設攝影師,負責為學校日常活動以及畢業學生拍照。數年的攝影經驗為Tommy帶來了不同鍛鍊的機會,從人像攝影到活動攝影都有所涉獵,亦令他從自由工作者的身份成長為攝影公司「老細」。

「委內瑞拉創作較為多元,即使概念較為前衛,他們也樂意接受。可能受委內瑞拉文化影響,我個人也比較注重原創性,並特意開創了畢業紀念冊(Year Book)的拍攝和設計服務。」有感委內瑞拉人視中學畢業為人生中非常重要的階段,Tommy特意為當地中學提供拍攝和製作紀念冊的服務,而這個前衛的想法亦為他公司帶來一筆穩定且不菲的收入,他自豪的說:「紀念冊當時在委內瑞拉幾乎是一門『獨市』生意!」

Tommy經歷過委內瑞拉最繁榮的時代,也見證她的墮落,「過往油價高企的時候,委內瑞拉大部份物資都是通過鄰國進口,自從經濟萎縮以及貪污問題日趨失控,國內大部份產業停產,超級市場貨架經常處於空置狀態,貨幣大幅貶值,幾乎每天都有搶劫和暴動。」

迫於無奈,Tommy決定回港重新開始人生的另一頁。

用鏡頭重新認識熟悉且陌生的家鄉

從事攝影多年,Tommy回港後並未立即做回「老本行」,反而藉回流這個機會為自己提供一個「空檔期」,重新審視自己的興趣和未來生活的方向,繼而衍生出surreal這個計畫。比起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在南美生活超過廿載的Tommy並不「離地」,從他形形色色的作品中不難感受到濃濃的「香港味道」。

My surreal life in Hong Kong(@surrealhk)分享的貼文 於 2017 年 2月 月 16 2:48上午 PST 張貼

「攝影師的職責是揭示社會上的一些問題,而『改圖』是我的一種表達手法,隨著越來越多人關注surreal這個計畫,我希望能夠藉此喚起人們對一些議題的關注,譬如環境保護和保育,另一方面,我也希望能夠盡自己綿力為充滿壓力的香港人帶來一些『正能量』,為大家帶來多一點笑容。」

「我並不特別有創意,只是願意將想像化為圖像。」重新回到出生地居住,Tommy很想再次認識香港這座城市,在過去的四個多月,他手執一張拍攝清單,走遍港九新界,通過鏡頭將日常生活中的瑣碎化為自己創作的靈感。

香港人要放鬆點

Tommy坦言對自己作品在社交媒體上的迴響感到既高興亦無奈,高興的是得到不少人認可和賞識,但同時也對部分網民心態感到難以理解。

談到最近惹起熱議的其中一張作品(「特種鋼刀」招牌),他有這樣的感慨:「其實不過是圖個開心,何必如此較真?況且凡事不是只有『真』與『假』,真又如何?假又如何?重點應該是作品背後所帶出的意義才對啊!」

My surreal life in Hong Kong(@surrealhk)分享的貼文 於 2017 年 5月 月 16 4:02上午 PDT 張貼

有人認為創作人總是靈感十足,擁有與生俱來的想像力和發揮力,然而很多時候,他們也只是「就地取材」,將被人們所忽略的日常所見所聞「加油添醋」。訪問前一日,香港剛迎來今年首場「黑雨」,而當晚Tommy就以一張龍舟「改圖」回應這場突如其來的暴雨。

My surreal life in Hong Kong(@surrealhk)分享的貼文 於 2017 年 5月 月 25 4:01上午 PDT 張貼

「下雨一般給予人狼狽的感覺,而『黑雨』更加令人帶來煩厭等負面的情緒,因此我特意加入一條龍舟,藉此為打工仔灰暗的一天添加點『笑料』,也順別提醒大家將近的端午節假期。」Tommy略帶微笑地訴說他的創作意念。

回港一段時間,Tommy體悟到香港人「沈悶」的一面,「在香港,許多事情都是流水式作業,失去了思考的過程,另一方面,整座城市感覺上是被『速食文化』所引領著,對許多事情都是『一窩蜂心態』。」Tommy舉了一個頗為有趣的例子,家住鴨脷洲的他剛回港時很喜歡去玉桂山拍攝,但後來經媒體報導,玉桂山已不復昨日的清淨,「假期上山拍照已經成為不可能的事情,滿山頭都是人。」

最令他想不明白的是,香港人坐擁一座充滿活力的城市,「為什麼只能跟隨別人?為什麼不自己發掘驚喜,再介紹給別人?」

專題下則文章:

【回流的港人】攝影師Michelle:原想讓人瞭解香港,現在只希望自己滿意作品



回流的港人:

近年來,香港被不少經濟、社會以及政治議題上的陰霾所籠罩,這顆曾經璀璨亞洲的東方之珠似乎也逐漸變得黯然失色。面對高攀不起的樓價、了無盡頭的政治鬥爭、壓力過剩的社會氛圍,「有心無力」大概是當前社會最好的形容詞,而對於被社會成為「廢青」的年輕一代,希望並不寫在他們的字典中,移民也再次被他們視為唯一的出路。 然而,在這座貌似絕望的城市裏,有一群從外國回流的香港人選擇重新認識她,發掘她被埋沒的美麗。到底是什麼讓這群人重新回來?而他們眼中的香港又有什麼不同?透過和四位回流人士的訪談,讓我們一窺香港對他們的吸引之處。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