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特別報導

美媒揭5座羅興亞亂葬崗,曾飾演翁山蘇姬的楊紫瓊悲痛:這一切不該發生

2018/02/02 ,

新聞

關鍵評論網 ASEAN:緬甸商情

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關鍵評論網 ASEAN:緬甸商情

關鍵評論網 ASEAN:緬甸商情

緬甸有約6000萬人口,比法國稍大的領土,介於印度與中國兩大人口大國中間,資源豐富,是亞洲最後一塊處女地。 2010年開放以來,成為各國投資熱點,中國大陸、韓國、及日本尤其積極,很早就在此布局,滿街可見中文施工路標、Samsung廣告及日本車。 台灣對緬甸的理解甚少,資訊相當欠缺,有鑑於此, 緬甸商情蒐集緬甸重要的商務及法律資訊,定期呈現給台灣讀者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緬甸政府一再聲稱,也只承認有一座埋了10名「恐怖分子」的亂葬崗,但美聯社透過標有錄影時間的手機影像,確認緬甸古達平村(Gu Dar Pyin)存在先前不為人知的至少5座亂葬崗。

(中央社,譯者:陳昱婷)

美聯社在孟加拉難民營訪問20多名屠殺倖存者,並透過標有錄影時間的手機影像,確認緬甸古達平村(Gu Dar Pyin)存在先前不為人知的至少5座亂葬崗。

緬甸政府一再聲稱,像古達平村那種大屠殺根本從來沒有發生過,只承認在印丁村(Inn Din)有一座埋了10名「恐怖分子」的亂葬崗。但美聯社的報導顯示,軍隊對平民痛下毒手,這意味還有更多座亂葬崗、埋著更多屍首。

影片中,一位倖存者表示,那些在襲擊後還活者卻受傷的人,都被扔進大火中燒死了,許多更被潑酸毀屍。「像我這樣的年輕人設法逃跑,但是許多來不及逃跑的,例如婦女或孩子,不是被殺死就是被軍隊活捉綑綁,並被軍隊扔進家裡,放火燒死。」

至少有5座以前沒有被報導過的亂葬崗,以及緬甸古達平村屠殺的細節,看起來越來越像緬西若開邦的羅興亞人遭遇種族滅絕中最新的證據。羅興亞人在以佛教徒為主的緬甸,是長期受迫害的穆斯林少數族群。

國際社會對翁山蘇姬在羅興亞事件默不作聲大感不滿,緬甸官員表示,領導人翁山蘇姬宅邸今天遭一名男子投擲汽油彈,沒有造成損害。這對在國內享有高度支持的翁山蘇姬是罕見的攻擊。

法新社報導,全國民主聯盟(NLD)官員齊托(Kyi Toe)在臉書貼文寫道,此項攻擊沒有造成任何損害。「沒有造成任何毀損…我們令人尊敬的安全部隊繼續執行他們的工作,以期將犯案者逮捕歸案。」

政府發言人佐泰(Zaw Htay)證實這起攻擊,但沒有揣測可能犯案動機,也並未就可能行凶動機提供進一步細節。不過他在他的臉書專頁上,張貼身穿粉紅色上衣和下半身圍藍色長裙的男性嫌疑犯照片。

自去年8月以來,已有近70萬名羅興亞人逃離緬甸。羅興亞穆斯林面臨的困境駭人聽聞,聯合國開發計畫署親善大使楊紫瓊28日隨馬來西亞軍事首長領軍的大馬代表團,探訪孟加拉科克斯巴扎爾(Cox's Bazar)難民營。

楊紫瓊在好萊塢闖出一片天,曾在2011年傳記電影「以愛之名:翁山蘇姬」(The Lady)詮釋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翁山蘇姬為緬甸民主奮鬥的過程。

這次探訪中,楊紫瓊等人造訪馬來西亞設立的醫院,並在另一處營區發送救援物資。她說,「我們來這邊很重要,因為羅興亞人處境卑劣,生活悽慘,這根本不該發生。」「他們每一個人,都該享有應有的人權。」

AP_18027491852843
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曾在電影《以愛之名:翁山蘇姬》飾演翁山蘇姬、也是聯合國開發計畫署親善大使的楊紫瓊,於27日探訪孟加拉科克斯巴扎爾難民營。

前美駐聯合國大使:老友翁山蘇姬與世隔絕

路透社報導,美國重量級政治人物李察遜(Bill Richardson)表示,翁山蘇姬執政後「自我封閉」,但他也說西方國家政府應該繼續與緬甸打交道,因為翁山蘇姬仍是緬甸變革的最大希望。

李察遜今天在新墨西哥州接受路透社電訪時說:「(緬甸)與西方國家、人權團體、聯合國、國際媒體的關係糟透了。」

「我認為這是翁山蘇姬自找的,但我覺得國際社會不斷詆毀,對她是有幫助的…她似乎與世隔絕了,她不常在國內出訪。我認為她把自己關在典型的舒適圈。」

在羅興亞危機調查委員會首次訪問若開邦期間,李察遜於24日辭去緬甸政府的顧問委員,並說這個委員會在「粉飾」真相。「我認為絕大部分責任要歸咎於緬甸軍方,我相信只有一個人可以扭轉大局,那就是翁山蘇姬,她應該開始這麼做了。」

對此,翁山蘇姬辦公室則在聲明中表示,緬甸政府已要求李察遜辭去委員職務,還指控他不知道在打什麼如意算盤。

延伸閱讀:

核稿編輯:李牧宜

專題下則文章:

無懼國際對「羅興亞危機」的譴責 緬甸上萬人民遊行支持軍隊



從沈默到反抗:緬甸羅興亞人悲歌:

2015年,馬來西亞、印尼與泰國外海上突湧現載有大批難民的船隻,船民空洞無助的神情,在媒體傳播下,緬甸羅興亞人(Rohingya)議題開始引起國際關注。 截至2013年,約有130萬羅興亞人生活在緬甸境內,緬甸政府認為他們是異族,羅興亞人也始終未獲緬甸公民身份。 對壓迫始終沈默的羅興亞人,2016年10月爆發由羅興亞人「阿拉干羅興亞救世軍」(ARSA)主導的武裝行動,造成與緬甸政府間的衝突加劇,如今(2017)8月25日ARSA再次發動攻擊,緬甸政府則宣布ARSA為「恐怖份子」。 本專題整理自2014年聯合國呼籲給羅興亞人公民權、2015年羅興亞人海上漂流事件,直到2017年8月25日ARSA再次發動攻擊的報導與專欄,內容包括緬甸政府、羅興亞人、緬甸人民、聯合國等不同立場,盼讓讀者從多方角度了解羅興亞人現況。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