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特別報導

專家答科學

【專家答科學】一個意外發現的基因突變,有望讓阿茲海默症發病延緩近30年?

TNL+ 2023/07/03 ,

評論

何郁庭

何郁庭

何郁庭

關注科學知識與科普新訊的自由撰稿者。重視取材資訊的真實性,及撰文架構的邏輯性,對於「將知識融入生活脈絡」這件事,具有高度興趣。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2023年5月,《自然醫學》刊出一篇〈抵抗阿茲海默症認知障礙的基因〉相關研究,發現一位哥倫比亞男性雖然帶有早發性阿茲海默症基因,但同時也帶有另個稀少的突變基因,使這位男性的認知障礙症狀出現時間,比其他家族成員要晚了將近30年。這會是治療領域的一線曙光嗎?

「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是一種與年齡相關,並隨著時間推移慢慢喪失認知功能的失智症。

在台灣,每五位85歲以上的長者,就有一位是阿茲海默症患者。隨著疾病進展的不同時期,會有不同的症狀,例如: 記憶力退化、計畫或解決事情的能力下降、數字計算出現困難、時間環境錯亂、幻聽、幻覺、迷路、憂鬱,甚至是暴力傾向等等,這些症狀會對照護者產生莫大的壓力。也由於疾病症狀多元、且幾乎無法逆轉,使它成為一種棘手的疾病。

2023年5月,《自然醫學》刊出一篇〈抵抗阿茲海默症認知障礙的基因〉相關研究,結果顯示一位哥倫比亞男性,雖然帶有早發性阿茲海默症基因,但同時也帶有另個稀少的突變基因,使這位男性的認知障礙症狀出現時間,比其他家族成員要晚了將近30年。這對阿茲海默症的研究,無疑是個重要的新發現。

為了更加了解阿茲海默症的特性及該研究的影響,《關鍵評論網》訪問了任職於國立成功大學細胞生物與解剖學研究所的郭余民教授,詳細說明關於阿茲海默症的各項資訊,以及該研究的細節。

阿茲海默症聽起來很可怕,這個疾病在對台灣社會的影響有多大?

根據衛生福利部發布的新聞,我國65歲以上長者的失智症盛行率達4.97%,而台灣失智症協會則估計民國111年,台灣失智症人口約有32萬人。

郭教授說明,阿茲海默症有個大概的趨勢,從70歲開始,每相隔五年,患者比例就會增加一倍,而台灣超過85歲的盛行率,則約20%。此外,台灣的阿茲海默症比例也與區域相關,如台北、大都會地區,病患人數比例相對較低,但越往偏鄉地區或資源少的行政區,盛行比例就較高。

阿茲海默症除了對患者本人造成影響,照護者也會因為家庭責任而影響生產力與生活品質。郭教授在訪談中提到,「十幾二十年前,如果先生得了,都是太太在照顧,太太得了,大部分都是女兒在照顧。那時都會盡量把患者居家照顧,因為當時認為送去療養院就是不孝的作法。」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
到期自動續訂,可隨時取消,詳情請見訂閱方案

專題下則文章:

【專家答科學】市面上為何不見男性避孕藥?ARRDC5抑制劑將成新研發方向?



專家答科學: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