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G7與慕尼黑安全會議將是美歐關係新起點,拜登向歐洲盟友送上的禮物,包括美國重新加入巴黎氣候協定,希望修復美歐關係同時,與盟友合作對抗中國與俄國等競爭對手。
(中央社)美國昨(19)日正式重新加入巴黎氣候協定,大振全球對抗氣候變遷的士氣。上月才就任的總統拜登政府規劃,未來30年內要大幅降低美國的碳排放量。
拜登於上月20日就職後首日就下令重返巴黎氣候協定,經過30天正式生效,科學家和各國外交官都樂見其成。
這項於2015年在巴黎談成的協定,有近200國簽署,目標是預防災難性的氣候變遷後果。美國原本也是簽署國之一,但前總統川普(港譯特朗普)聲稱氣候行動不利於經濟,於任內退出,美國迄今是唯一退出這項協定的國家。
巴黎氣候協定目標是將本世紀全球升溫幅度控制在不超過工業革命前2℃,並盡可能在1.5℃內,締約國各自依照國情制定貢獻目標,不過該協定沒有強制約束力。
川普在2017年6月宣布美國將退出巴黎氣候協定,美國並在2019年11月向聯合國發出退出通知,並於2020年11月正式退出。
《路透社》報導,美國氣候特使凱瑞(John Kerry)19日參與視訊活動,昭示美國重返巴黎協定,美國駐英國及駐義大利大使、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聯合國氣候目標暨解決方案特使彭博(Michael Bloomberg)也將露面。
拜登曾承諾要在2050年之前,讓美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達到淨零(net-zero),即排放量可與回收量相抵銷。科學家認為,這個目標符合目前所需,但全球排放量必須在2030年之前減半,以避免全球暖化造成最具破壞性的後果。
凱瑞正與拜登的國內氣候顧問吉娜・麥卡錫(Gina McCarthy)草擬新規範及獎勵措施,力求加緊部署潔淨能源、從化石燃料轉型。這些新措施會是美國政府訂出下一個減排目標的主軸,預期將於4月22日拜登主持全球領袖氣候峰會之前公布。
德州大風雪,美白宮顧問:氣候變遷是真的
《CNN》報導,歐巴馬任期承諾到2025年,美國的碳排量將比2005年減少至少26% - 28%,但川普政府阻止了美國在目標的進展。
《NBC News》報導,研究機構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指出,去年因為「COVID-19」(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疾病,簡稱武漢肺炎)疫情導致碳排放量異常低,美國的碳排量比2005年減少了21.5%,但是在2019年、疫情席捲全球以前,美國僅達到目標的一半左右,排放量比2005年的水平低12%。

《NPR》報導,美國碳排量上升,部分原因是因為川普政府取消了針對發電廠、汽車、卡車和化石產業的碳污染限制。儘管其任內環境法規大幅倒退,美國許多州、城市和企業都矢言要在未來幾年內大幅減少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的排放,有12個州和至少165個城市計畫,從再生能源中獲得100%的電力。
白宮顧問薛伍德-藍道爾(Elizabeth Sherwood-Randall)日前表示,美國德州和中南部其他州的極端冬季天氣狀況提醒人們,氣候變化是真的。而根據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的數據,美國去年有22起大型天災(損失至少10億美元)是由氣候引起。

除了氣候,重返協定有哪些政治目的?
除了正式重返巴黎氣候協定,拜登也在19日透過視訊在慕尼黑安全會議(Munich Security Conference)發表談話,力圖重振美國雄風,帶領西方國家因應民主發展正在全球遭遇攻擊的挑戰。
這是拜登上任以來,首次在全球舞台發表談話。
《德國之聲》報導,G7與慕尼黑安全會議將是美歐關係新起點,拜登在尋求修復美歐關係同時,還希望與盟友合作對抗中國與俄國等競爭對手。
在慕尼黑安全會議召開前,七國集團(G7)首腦將先舉行視訊會議,與會成員包括德國、美國、日本、法國、英國、加拿大與義大利。身為今年G7的輪值主席國,英國首相強森希望拉攏印度、澳洲和韓國,參與6月舉行的G7峰會,希望G7成員國能更強有力地對抗中國、俄羅斯等競爭對手。
《路透》報導,拜登向歐洲盟友送上的禮物,包括美國重新加入巴黎氣候協定,並承諾提供40億美元以支持全球施打肺炎疫苗,更打算投注1.9兆美元以復興美國與全球經濟。
拜登表示:「我要向全球傳遞明確訊息:美國回來了。跨大西洋聯盟回來了。」他並說明:「我知道過去幾年我們關係緊張,對大西洋兩岸關係帶來考驗,但美國決心與歐洲重新往來,與你們磋商,贏得我們值得信賴的領導地位。」
拜登說,美國盟國必須堅定反對中國、伊朗和俄羅斯帶來的挑戰。拜登說,美國將號召民主國家合作抵抗中國政府「經濟失當(economically abusive)」、削弱了國際經濟體系基礎,他特別指出中國未能遵守國際標準,民主國家必須制定規則以規範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發展。
拜登也指出,俄羅斯當局攻擊民主國家,試圖破壞其政治系統,更試圖削弱歐洲項目和北約聯盟,想破壞跨大西洋團結。拜登強調,美國對北約聯盟的承諾不可動搖。
美國與跨大西洋關係在川普執政時期陷入低谷。川普退出了多項國際協議,施行美國優先政策,疏遠盟友甚至威脅退出北約。不過拜登希望與這些盟友恢復緊密合作,攜手對抗俄羅斯、中國和伊朗帶來的挑戰。
《德國之聲》報導,慕尼黑安全會議主席主席伊辛格(Wolfgang Ischinger)指出,美國對中政策不會發生重大變化,他說,「我們不能期望美國現在會對中國採取親近路線」,因為美國參眾兩院不分政黨皆支持對中強硬路線。他也預測,中國、俄羅斯與北約議題「將在跨大西洋議程上佔優先地位」。
延伸閱讀:
新聞來源:
- 拜登上任一個月 美國正式重返巴黎氣候協定(中央社)
- What you need to know about the Paris climate agreement now that the US has rejoined(CNN)
- U.S. rejoins Paris climate agreement. Now comes the daunting part.(NBC News)
- U.S. Officially Rejoins Paris Agreement On Climate Change(NPR)
- Biden draws sharp contrast with Trump in presidential debut on world stage(路透)
- G7與慕尼黑安全會議:美歐關係新起點(德國之聲)
責任編輯:黃筱歡
核稿編輯:楊士範
專題下則文章:
憂被摸頭?藻礁連署破54萬,環團與陳吉仲週一「喝咖啡」確定破局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