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特別報導

暖世代 永續「心」價值大調查

城鄉混血兒的歸宿——宜蘭深溝村不只是「半農半X」的最佳實踐地,也可能是永續城鄉的解答

2021/07/19 ,

評論

TNL Brand Studio

TNL Brand Studio

TNL Brand Studio

TNL Brand Studio是關鍵評論網集團的內容行銷團隊,隸屬於關鍵評論網業務部門,我們擅長企劃、採訪、編輯與製作文字、圖表、影音、以及社群活動。※本帳號刊登內容,為業務部門自製企劃,沒有品牌客戶贊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一邊親手栽種糧食,一邊從事能夠發揮天賦特長的工作。穀東俱樂部、慢島生活有限公司創辦人賴青松,從真實的宜蘭深溝經驗證實「半農半X」的可行性,而且這很有可能就是未來永續城鄉的解答。

夏至後的平日下午,位於宜蘭員山鄉的深溝村彷彿剛從午覺中甦醒,猶在伸懶腰。風徐徐地吹,時間的速度也緩慢了下來,空氣中瀰漫著豐收稻香,無處不是田園詩意。三兩村人坐在農舍屋簷下,望著稻田與藍天小憩,輕輕的絮語與夏日蟬聲共鳴,自成一幅鄉村油畫。從吵雜的台北首都翻過一座雪山,彷彿到了另一個國度,進入世外桃源。

都市與鄉村,隔著幾座山,卻成了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兩個迥異的世界,命運卻互相牽扯著,人口老化與外流嚴重的鄉村,以及人口密集壅塞的城市,找不到平衡,人們哪裡又有安身立命之處?

根據TNLR(關鍵議題研究中心)最新的調查報告,在聯合國發佈的17大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中,第11項指標「永續城市」(Sustainable cities and communities)是16-40歲暖世代1民眾最關注的前三大議題之一,該如何將都市化的「城市」與友善環境的「永續」融合成為未來生活的方向,是這個世代極欲知道的答案。因此,關鍵評論網Brand Studio前往許多都市人、外國人士移居的宜蘭深溝村,採訪曾在齊柏林導演《看見台灣》電影中出現的「穀東俱樂部」創辦人——賴青松,盼能從深溝村的故事,看見城鄉共融的可能性。

FullSizeRender_2
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宜蘭深溝村飽滿的稻穗

城鄉混血兒的歸宿——「半農半X」最佳實踐地,宜蘭深溝村

宜蘭深溝村的主色調,是跟著季節變化的稻田風景,由綠轉黃,由黃轉褐。這裡不只住著稻穗與農人,還隱藏著許多有趣的生活者。

例如前幾年因為〈第一次種菜就失敗〉的臉書系列貼文而在社群上爆紅的小農團體田文社,社長Over(林欣琦)便是設計出身,後來選擇來到深溝種田,並致力於地方鄉村報導的新農人。而台灣第一個農村Podcast節目《米米之音》,則由在台北媒體圈工作10餘年的大米(本名林瓊美)發起,大米遷居宜蘭後,為了讓更多人能連結土地的聲音,遂運用媒體專業創辦Podcast訪談節目,讓聽眾透過聲音了解農村生活。

除了都市出身、落地鄉村的城鄉混血兒,也有不少國際移居者隱藏在深溝村的阡陌之中。來自日本的典子在深溝村經營一間名為「月光莊」的背包客棧,將源自沖繩的「月光莊」精神落地台灣,以創造一個能讓多元背景的人在此自由交流的平台為宗旨,歡迎各地的嬉皮士與浪人來此交匯;儘管典子一句中文都不太會講,她仍能與深溝村民建立緊密的羈絆,並讓所有的客棧過客感到賓至如歸。

而曾被中國當局貶為異議人士、甚至遭北京公安局逮捕的自由作家寇延丁,也曾在深溝村隱居若干年,她在2019年所出版得散文集《親自活著》,便是記錄這段在宜蘭的田園生活。

向我們如數家珍地說起村民故事的人,正是賴青松。他一邊開著歷久不衰的老廂型車,一邊指著窗外的某一塊田或某戶人家,說起一號又一號人物:「像我們旁邊的這塊田,就是科技農夫陳幸延的菜園,他原本是軟體工程師,後來也來到深溝做農,自己寫程式、做設計,發展出一套科技農業實驗,還上過TED演講。」深溝村臥虎藏龍,確實所言不虛。

逛了一圈村落,賴青松做了一個小結:「這裡可以說是台灣獨有、甚至亞洲第一的『半農半X』實踐場域,來自大都市或其他國家的人齊聚在這裡,不只是做農而已,更是從農村出發,一起建構永續的新生活型態。」不過,什麼是「半農半X」呢?

IMG_3213
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穀東俱樂部發起人、慢島生活有限公司創辦人,賴青松

「半農半X」是日本作家鹽見直紀所提出的概念,「半農」的意思是自己親手栽種糧食,「半X」則是從事能夠發揮天賦特長的工作,換取固定收入,也建立個人與社會的連結。鹽見直紀在33歲那年辭去都市的工作返鄉務農後,便開始推廣「半農半X」的理念,宣揚在現代社會基礎下,一種回歸人類本質、腳踏實地的生活方式。

「『半農』不只是提供一口飯吃,也提供一種與土地連結的生活視角,讓人們具備友善土地的新邏輯,去發揮每個人獨有的『半X』。所以『半農半X』與自給自足的傳統封閉農業是不同的,它更像是一種不斷變化的轉型過程,不只是建立人與土地的一體感,也建構一種充滿開放與分享的新農村生活。」

賴青松說,因為「半農半X」的概念,讓「世襲農夫」有機會轉變為「共享農夫」,年輕人不必然要繼承家裡的務農工作,土地可以分享給有意願耕耘的農夫,讓外來者有機會來此種田,也將個人的天賦長才(所謂的X)帶入農村。

那麼,宜蘭深溝村為何是絕佳的「半農半X」場域?這一切要從賴青松創辦的「穀東俱樂部」說起。

從一名「穀東」開始,成就一座「慢島」

「穀東俱樂部」可以說是台灣第一個、甚至華人圈第一個實踐CSA(Community support agricultre,社群支持農業)的範例。有別於一般由農夫種植,再交由盤商、經銷商販賣給消費者的模式,穀東俱樂部是一種契約代工,是消費者先預購了作物,再由農夫來計畫種植。

「這樣的做法,其實就是仿照日本的消費合作社,那可以說是上個世紀的團購,台灣的主婦聯盟也是類似的概念。」賴青松解釋,CSA立基於一群有共同理念的消費者,為了追求高品質的糧食來源,所以串連農夫,大家協同從生產端發起友善種植。

「要改變社會,除了仰賴政府和企業的力量,消費行為是最直接的改變動力。」

2004年在宜蘭建立的穀東俱樂部樂部,便是以這種類似「群眾募資」的方式展開一場農業改革,更造就一場消費運動。

從一名穀東的加入開始,穀東俱樂部逐漸成長為一群穀東支持的社團,來自國內外的專家學者紛紛來到宜蘭深溝村取經,想了解這裡獨特的農業模式,而賴青松的工作範圍,也因為在地人的信任,逐漸從最初的農耕,轉變為農地仲介與在地嚮導,媒合在地田主與外來耕者之際,也時常接待各式各樣的外來客,帶他們了解深溝經驗。

IMG_3228_batch
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宜蘭有著絕佳的地利優勢,鄰近首都且距離國門不遠,但是又自成一格,保有完整的鄉村風貌。所以有意嘗試半農半X的城鄉混血兒,可以輕易來到這裡實驗。」賴青松創辦的慢島生活有限公司,將協助人們在農村找到返璞歸真的永續生活型態。
IMG_3270_batch
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慢島生活有限公司的工作室,改建地方老透天厝,保留部分懷舊裝潢(如花瓷裝、馬賽克瓷浴缸),並加入桌椅與視聽設備,轉型為在地學堂。


2019年,賴青松維持穀東俱樂部既有的計畫種植,另外創辦了「慢島生活有限公司」(簡稱慢島),要將過去穀東俱樂部的經驗整合成一套可運作的商業模式,帶來更完整的農業延伸服務,引領更多有心人加入新農村行列,最重要的是,證實「半農半X」是可行的。

有趣的是,慢島雖然有著公司的型態,但內部體質卻如變形蟲,村裡「半農半X」的年輕人在此進行專案式合作,所以團隊組成一直在改變,也一直在創新。除了接待慕名而來的背包客、專家學者、外國來賓,設計參訪行程,還有一項重要的任務,便是規劃「慢島學堂」課程,提供一個進入「半農半X」的入門先修學分,上午教下田種米種菜,下午則聽前輩經驗分享談,永續城鄉的雛形於焉展開。

IMG_3205_batch
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賴青松坦言,房地產佔用農地也是近年給村裡的大挑戰。對此,他表示不排除經營物業管理,「我要把假農舍、空別墅拿來做成給農夫住的地方。」與其蓋一些幻想退休後來住的別墅,不如把房子讓給真正的在地生活者,比較有創意。

尋找永續城鄉的可能解答

「三千座都市只有一種主流;但三千座農村可以有三千種樣貌。」

賴青松認為,許多人都有一個錯誤觀念,彷彿都市才是「國際化」或跟得上時代的地方,都市成為了一種充滿壓力的菁英主義,年輕人卻被洗腦得往都市靠攏如飛蛾撲火。然而,都市化與國際化不能劃上等號,擁有許多國際移居者的深溝鄉村便是最好的實例。「台灣雖小,卻有千萬風貌。而未來農村,就是一個可以創造個人主流、創造個人生活的地方。」

未來農村、永續城市,這些名詞都可歸於「永續城鄉」。賴青松強調,「城鄉」必須要一起思考,不讓都市壟斷資源,也不讓鄉村因為缺乏人力而斷糧;未來,城市與鄉村的界線會愈來愈模糊,而永續城鄉的願景,便是人人都能成為在城鄉之間的生活者。

「深溝村裡這些新農夫,和傳統的農夫不一樣。他們是帶著Wifi網路線來的,有了網路,更多的可能性便有機會進入農村。」賴青松笑稱Wifi簡直就是新世代農夫的生命線,因為網路普及讓鄉村能與都市充分接軌,這也是「半農半X」之所以能在現代社會推行的重要基礎之一。

這幾年,深溝村有不少為了逃離都市、逃離商業而歸隱田園的農夫,賴青松也曾是其中一名。如今深溝村發展成不只是耕地,也是城鄉共好的標竿,愈來愈多的小農也開始思考,讓「永續」的概念正式從社會倡議,走向構成消費者日常的商業活動;慢島便因此以公司化的定位,對外開啟合作大門,借助半農與半X的能量,讓小農社群從反商走向一條新型態的返商之路。

IMG_3269_batch
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穀東俱樂部在2014年喊出「半農興村」,而最佳實踐地就在深溝。賴青松說,半農不一定要是農業,可以是任何一種一級產業;取之土地、親近土地,便能有全然不同的思維發揮出你的「X」;當然,如果你不太會種田,X的比例多一些絕對是沒有問題的。

如果「半農半X」是永續城鄉的解答,是否有進入門檻?「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取得在地人的信任。」賴青松說,分享、誠信、實踐——是進入農村建構新生活的三大基點,「我們不是來強取豪奪這塊土地,而是為陷入停滯與困境的地方注入新活水,邀請所有人在這裡一同建立屬於我們的樂園。」

訪談結束,視線從速記本轉向周圍,只見飽滿的稻穗與高彩度的藍天白雲映入眼簾。或許老天早已賜下一座樂園,只是我們從未靜下心來去看見。

  • (註1) 暖世代:約莫今年16-40歲的數位原生世代,總數約766萬人,關懷社會、環境、國際經濟,相信學習改變就能影響世界。

【暖世代行動指南】試想你心目中的「半農半X」會是什麼樣貌?你會回到家鄉種稻米,或是到一座牧場養牛?在海邊的漁村生活,你會一邊看著漁船入港,一邊從事什麼工作?試著尋找一種與土地連結的生活方式,也試著尋找你的「X」會是什麼。賴青松說,「X」不必是某個熱門大學科系或是業界關注的市場行銷技能,就像來自日本的典子很會做家常菜,對料理的熱情就是她的「X」,而且她醃漬的日式酸梅確實很快就在村裡搶購一空了。暸解更多▶SDGs暖世代永續價值白書

*防疫期間關鍵評論網Brand Studio僅有兩位工作人員執行採訪,且全程配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遵守防疫規定。

專題下則文章:

不需要水庫的寶島水鄉,還能撐多久?在宜蘭深溝村的一堂環境教育課


暖世代 永續「心」價值大調查:

關鍵評論網自2015年起,陸續在台灣各地尋找許多35歲以下的年輕人,報導他們在個別領域做出的具體行動及創造改變,我們在「暖世代」身上看到,年輕人的創造力和行動力有無限可能。 2020年,「未來大人物」聚焦關注教育、在地、國際參與、健康四大領域,2021年,則將從「暖世代」的觀點出發,用這個世代特有的溫度,看社會、環境與企業的永續發展。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