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民國81年設立的早產兒基金會即將邁入三十週年,過程中陪伴無數早產兒和寶寶家人,度過一個又一個煎熬或驚險的時刻,也見證多次生命的奇蹟。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第三項指標:Good health and well-being,意思是確保及促進各年齡層健康生活與福祉;其中的開頭細項目標,便是降低產婦死亡率、提升新生兒存活率,揭示健康生育的重要性。
而在台灣致力於此目標的組織,便是民國81年正式立案的「早產兒基金會」。為了幫助早產兒度過艱難的成長歷程,馬偕紀念醫院與幾個民間企業團體共同發起成立早產兒基金會,歷經30個年頭,幫助無數早產寶寶接受適當的醫療照顧,並呼籲社會大眾關注早產議題。
有的人認為自己不會生出早產兒,有的人打算不生不養、因此不必暸解早產議題,然而早產兒的預防與治療,必須仰賴愈來愈多人的齊心重視與努力,才有可能讓每一個誕生於世的寶寶健康長大。

關於早產兒,你不可不知的是?
關於改善人口負成長、力拚出生率的家國大事,每一個人能做的,就是先從關心一個寶寶的出生開始。近年來,台灣新生兒人數逐年下降,早產兒比例卻攀升,關於健康生育、早產議題,我們該知道些什麼?
首先,依據國健署資料顯示,早產兒比例逐年攀升,從民國97年的8.8%到民國108年突破了10%,原因很可能跟產婦的生育年齡、作息與壓力有關。因此關懷產婦、必要時儘早安胎不只是準媽媽的功課,也是周遭所有人要一起支援的任務。
此外,準父母應該盡可能預防早產發生。由於設備再完善的保溫箱,都比不上胎兒在母體子宮安全;尤其懷孕週數介於23~25週、出生體重低於1000公克以下的極端早產兒,若能在母體子宮內多待5天,存活率就能增加10%,大大降低出生後的醫療風險。目前台灣早產發生的比例已突破10%,也就是每十個嬰兒就有一個是早產兒,而這些提早呱呱墜地的巴掌仙子,對於寶寶自己、家庭,甚至於整個社會與醫療支出都帶來不少影響,健康生育與早產議題不可不慎加看待。

早產兒媽媽經驗談:文曄集團共同創辦人許文紅
「從沒想過自己會生下早產寶寶。」2007年時,文曄集團共同創辦人、文曄教育基金會董事許文紅正值40歲,儘管大腹便便,仍每日每夜為了衝刺事業高速運轉著。直到某日半夜大出血、寶貝女兒「姍姍」不足28週便提早報到,許文紅才深刻感受到擔憂與恐懼,深怕早產的孩子無法健康長大⋯⋯。
這是一段早產兒媽媽的經歷,也是許文紅最難忘的生命歷程之一。當時幸好有新生兒科醫師許瓊心的專業照料和打氣,以及早產兒基金會的支持,包括「早產兒追蹤檢查服務計畫」的後續醫療追蹤,為姍姍進行完整的早期療育,才讓她得以和足月兒一樣健康長大。

早產兒的陪跑員——文曄教育基金會與早產兒基金會
早產兒可能會很辛苦,但也可以因為良好的醫療照護變得很健康。歷經千辛萬苦熬過存活難關,還有一段追蹤醫療照護的路,要確保孩子能正常發展、健康成長。在這條如馬拉松一般漫長的早產兒照顧之路,早產兒基金會為寶寶的家人提供支持與後盾,陪伴孩子歷經不同的生命週期。
不只提供醫療補助,包括住院補助、出院後醫療儀器補助,為寶寶家人減輕經濟負擔,早產兒基金會也積極建構完整的早產防治與健康保護網絡,從健康生育觀念宣導、安胎示範教育、早產兒醫療訓練、後續追蹤檢查照護等項目,全面守護每一個到來的新生命。此外,早產兒基金會也透過義工媽媽經驗談,為早產兒父母親提供溫暖的內心支持。
親身體會過早產兒艱辛歷程的許文紅女士,也是默默支持早產兒基金會的媽媽之一。為了讓大眾了解早產「防與治」的重要性並推動友善生育環境,她所創立的文曄教育基金會也加入了早產兒基金會的企業合作夥伴行列,呼籲產官學各界共同重視早產議題。
民國81年設立的早產兒基金會即將邁入三十週年,過程中陪伴無數早產兒和寶寶家人,度過一個又一個煎熬或驚險的時刻,也見證多次生命的奇蹟。未來,文曄教育基金會與早產兒基金會仍將持續肩並肩、作為早產兒家庭的陪跑員。
- 認識更多早產兒基金會
- 早產兒基金會三十週年影片「小腳丫,也值得擁有大機會」
專題下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