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初探台灣民眾對碳足跡排放的最新認知
文:許月苓
從日常微處出發,尋找、理解碳足跡!
因應氣候變遷的巨大影響,「減少碳排放量」這個目標至少已在全世界取得一定的共識,儘管各國在時程表與操作方式上還擁有許多歧見;但除了大至國際合作、從國際政治與經濟政策角力的層面上處理,以及社會層次中該如何推動、企業又能扮演什麼樣的角色著墨,除此之外,其實從每個人生活中無數的選擇裡,事實上無意間也處處藏著「碳」議題的玄機。
在上次的調查中,我們討論了台灣民眾對於碳足跡、碳排放與碳定價的認知,結果發現民眾對於這些議題雖大多有過聽聞,但整體而言卻不是那麼了解,並且不同群體對認知與興趣程度具相當的差異性。前篇文章初步發掘台灣民眾對於碳議題的認識,並討論造成差異的主因,而這次,我們將透過全球共用、簡單且實際的問題組合,希望能從微觀個人的生活面向,更進一步了解台灣民眾對於生活中碳議題的了解程度。
企業實際的減碳計畫相較罕為人知
調查發現,有半數的民眾認為就職的公司沒有減碳計畫,知道公司有減碳計畫並對此有明確掌握的只占11%。儘管台灣在過去已提出「二〇五〇年達到淨零碳排目標」以及早在二〇一五年已通過「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溫管法),其中也包含碳交易制度,然而因不同產業還在協調當中,並且接下來還有法規緩衝時間,所以即使首先上路的會是對排碳大戶徵收碳費,以及常與排碳大戶重疊的用電大戶被要求必須使用一定比例的綠電,首要其衝主要是項石化、鋼鐵、電力等產業;但其中已有不少業者投資綠電設備,或是購買綠電憑證(如台積電),且已有三分之一、近一百家的企業大戶都成為綠電交易平台的會員。
然而因為法律規定還在逐步推行中,此外目前在台灣受法規影響拘束的公司範圍依舊較為有限,也不難想像這些概念還沒拓展到其他產業別的員工,甚至有相關計畫的公司裡的職員,也不一定真的清楚了解。

性別依舊是碳足跡差異主因
如果就個人碳足跡的另一個重要面向,以交通通勤的狀況而言,男性步行/騎腳踏車加上搭乘大眾交通工具的比率為33%,遠低於女性的50%。儘管在疫情影響下,選擇自行騎車或開車的人應該會有所增加,但這裡顯示出在經濟基礎或通勤習慣或其他考量的影響下,男性有約六成選擇自行開車/搭計程車,或者騎機車(包含共享),顯示出在移動所呈現出的碳議題影響上,不同性別者做出了迥異的的選擇。與之相反的,在食物攝取與(非日常用品的)購物上,調查中所呈現的性別比率圖像則沒有太明顯激烈的差別。

家中能源來處恐成最大謎團
更進一步詢問民眾在家裡所使用能源的特性,只有1.4%是使用完全可再生的能源,最直接的來源可能像是家中安裝太陽能熱水器;約三成使用可部分再生的能源(例如電力供應來源為水力、汽電共生之垃圾及沼氣);有約47%是大部分不可再生的能源;而不清楚家中能源特性的部分則占了約23%。這顯示出在民眾的認知中,約三成的家用能源來源是可再生(或部分再生的),47%則是不可再生的。然而不清楚的比率也相當的高,更細緻來看,女性回答不清楚的比率占約28%,男性則為18%,這可能也意味著民眾對於家用能源的來源並不是非常清楚,甚至是相當困惑的。這個謎團可能需要更多的資訊揭露,才能讓民眾更清楚知道家中重要的能源,究竟從何而來?又耗費了多少的碳足跡?

台灣人民平均碳足跡量多,占世界上第22名
在https://clevercarbon.io/quiz/ 這個希望推廣民眾用簡單、有趣的方式更了解碳議題的倡議網站中,其中一份報告便在闡述,在依國家碳排放相較於國民人數的比率中,每個人所分配的CO2值平均值的數據中,台灣民眾在118個國家區域中,名列數量高居第22位,高於第23位的日本;而亞洲鄰國包含新加坡名列第6、南韓18、中國52、菲律賓排名92。當然,這與每個國家的產業結構、人民人口數量與發電能源的組成來源息息相關,但不可諱言的是,台灣還有相當大的進步發揮空間。
正如hashtag所揭示#clevercarbondecisions,每個人都有機會在碳議題上做出聰明、有創意的選擇。然而能夠做出選擇的前提,正在於必須擁有正確且清晰的資訊,而這正是調查中發現目前台灣民眾對於碳足跡認識有所不足之處。然而掌握資訊,做出聰明選擇,隨時需要更多人的參與,而且永遠都不嫌晚!
責任編輯:何佳蓉
核稿編輯:黃玟捷
專題下則文章:
隱藏在偏鄉裡的快樂學習天地(下):豐田五味屋,顧瑜君老師與孩子們共譜的鄉村樂章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