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特別報導

暖世代 永續「心」價值大調查

隱藏在偏鄉裡的快樂學習天地(下):豐田五味屋,顧瑜君老師與孩子們共譜的鄉村樂章

2021/11/16 ,

專訪

TNL Brand Studio

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TNL Brand Studio

TNL Brand Studio

TNL Brand Studio是關鍵評論網集團的內容行銷團隊,隸屬於關鍵評論網業務部門,我們擅長企劃、採訪、編輯與製作文字、圖表、影音、以及社群活動。※本帳號刊登內容,為業務部門自製企劃,沒有品牌客戶贊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五味屋巡禮的最後,我們問顧瑜君老師她對「理想教育」的想像。她回答,教育應立基於充分地接納與理解,將孩子身上的標籤撕下,溫柔緩慢的陪伴、支持一個人的學習與成長。

花蓮壽豐鄉豐田火車站前,座落著一幢日式木屋,門口插旗寫著「五味屋」,令過客不禁好奇是賣哪五味?掀開門扉之際,孩子們細碎的絮語傳來,以及一個溫暖有力的女性聲音,正在向其他拜訪者介紹五位屋,想必這就是五味屋的「屋主」顧瑜君老師了。進到屋內,映入眼簾的是擺滿二手商品的層架,品項多元,目不暇給,仔細一看其實都按照分類擺好,價格標示清晰。許多二手商品接近全新,不只物美價廉,簡直物超所值。

差點忘了採訪工作而忍不住「血拼」時,顧老師親切的喚來一位相當年輕的「在地嚮導」,為我們先做一番導覽。「雖然孩子導覽不是專業的,我們也不刻意讓他們套模式進行,讓孩子自己發揮,請你們感受最真實原味的樣貌。若覺得孩子講得不清楚或該調整,請不要客氣,隨時提問、建議與要求,這對孩子會是很好的訓練與學習。」顧老師細心叮囑著。接著,我們便跟著嚮導的腳步,一步一步進入五味屋的教育理想國。

image3
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豐田車站,一天不到十個班次進站停車。這裡的時間感像貓,悠悠緩緩。站前的一幢日式木屋就是「五味屋」,這裡販售各地集結而來的二手商品,承載著顧俞君老師的教育志業,以及壽豐鄉孩子們的童年曙光。外地遊客來此到訪,除了逛二手店、聽聽五味屋的故事,也能在此獲得暫離塵囂的喘息片刻,沈澱一下。

「五味屋」陪伴偏鄉孩子工作、生活與學習,體會生命的酸甜苦辣鹹

帶我們展開豐田環境教育之旅的嚮導,是從小學三年級開始便在五味屋學習的許文浩,今年剛滿18歲,已經算是這裡的「大哥哥」了。「在五味屋工作的弟弟妹妹,都是這裡的小老闆,管理二手商品、貼標價、解說商品、結帳等,他們都能一手包辦。在這裡付出的勞力與心力則可以換算成酬勞,用點數計算,可以拿去購買二手商店的東西,也可以存在『希望撲滿』裡,作為日後外出參訪學習的費用。」文浩一邊拿出孩子們的工作日誌、聯絡簿等,一邊從容地說明著五味屋的運作模式。

五味屋,不只是一間公益二手商店,更是孩子們的學習場域。週末時光,村裡的孩子們可以帶著功課到店裡一邊做功課、一邊做生意。

而所謂的「五味」,不只是藉由實際的生意演練,讓孩子們體會到真實人生的「酸甜苦辣鹹」,同時也是顧老師希望鄉下孩子應該學會五種味道——天真、勤儉、感心、親切、好用。

「在五味屋的小老闆,除了要會經營商店,也要學會自我管理收入。在每一次用點數購買東西的過程,也要學會判斷什麼是『需要』、什麼是『想要』。」文浩繼續說明。接著,他帶我們一一走訪與五味屋相關的據點,包括收集物資的「見性工坊」,以及其他二手專門店,如娃娃屋、服飾店、杯具行,甚至還有經營民宿「外婆的家」、「​​豐田行館」、書店「豐田の冊所」等,一共十二個據點。

而造就這一切的,是豐田社區的居民與顧瑜君老師緊密攜手長期協力的展現。

image2
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顧瑜君老師,五味屋的精神人物。有著美國奧勒岡大學哲學博士、現任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特聘教授、社會參與辦公室主任等頭銜。但她最愛的身分之一,或許是在豐田和社區孩子們一起經營「五味屋」當老闆。顧老師從都市走入鄉村已屆26年,她認為:「在鄉下或許不能過最有錢的生活,但有能力過最富有的生活。」

尋找偏鄉教育主體性,創造鄉下小孩獨一無二的價值

顧老師自留美完成學業歸國後,於民國86年到花蓮東華大學任教,進而展開教育改革、解放鄉村教育權的工作。跳脫紙本上的教育理論,顧老師在偏鄉親眼見證何謂「天壤之別」的城鄉差距。「早期的鄉村教育,學校可以說是偏鄉的政經中心,教師們扮演多功能的角色,除了教書,也肩負重建社區、照顧在地家庭的任務。」顧老師娓娓道來一段口述歷史,以此說明偏鄉教育不易的問題,以及早期學校與社區的緊密關係。

1977年黛納颱風過境,花蓮溪水暴漲,通往學校的橋被沖毀,一群教師為了到校上課,冒險以手牽手的方式度和,卻因為暴漲的溪水湍急,兩名教師不幸溺斃。後來為了紀念兩名克忠職守的教師,遂以張箭、鄧玉瑛兩位老師的名字各取一字,將重建的新橋名為「箭瑛大橋」。

這段歷史,不只感念鞠躬盡瘁的偏鄉教師,也帶出偏鄉教育的最大問題,誠如顧老師所舉的實際案例:「曾經看過一位吉安鄉的阿公,家裡沒水沒電,生活條件嚴苛,還要養五、六個孩子。」所以,當生計不易,又怎麼談教育?尤其隨著時代變遷,儘管交通變得較為方便,但也因為年輕人口大量外移,人才留不住,使得在地的人口金字塔愈加狹長,學校與社區的緊密度也不如以往。因此,為了重建與社區連結,找到鄉村教育主體性,顧老師思考:「何不實驗非北漂的可能性?」

鄉村教育是一場跟著在地孩子探索的過程,為了創造屬於偏鄉教育的價值,顧老師與她的研究團隊發想許多計畫,最初是與學校合作這些充滿實驗性的教育模式,「但這些不協助孩子寫完作業、提高學業成績為任務、卻總是做一些『有的沒的』的方案,常常會隨著校長更換而必須調整甚至終止計畫,然後要再重新說服學校配合。所以我想乾脆找一個自己的據點,去實踐這場鄉村教育。」

一直以來,顧老師的計畫無不圍繞以「生活、生態、生計」為核心的教育。無論是透過二手賣店、民宿經營,顧老師實際的教育方式,就是想讓孩子在實際的生活與工作過程中學習,取得第一手的體驗式學習,從中學會負責任與鍛鍊韌性。「既然在主流教育中找不到價值,那就自己創造。」

image5
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今年18歲的許文浩,小學三年級開始加入五味屋的學習行列,見證五味屋拓展為12個據點,為地方的孩子創造獨特的成長過程。
image4
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五味屋內部,小老闆們正聚在一起製作文宣品。
image7
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五味屋旁有一處貨櫃屋基地,名為「見性工坊」。這裡是收集各地寄送物資的地方。「我們稱他們為寄件人,而不是捐贈人。」因為五味屋的孩子不會不勞而獲,他們會將親手栽種的洛神花回送給寄件人。而選擇洛神花為回禮的原因,是象徵孩子們「像一顆種子,會落地茁壯」。
image6
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豐田五味屋的教育影響力擴及整個社區。除了和社福單位、學校合作,推廣二手商品禮券消費,在學校表現優異的孩子可以獲得五味屋消費券;在販售二手商品之餘,孩子們種植的稻米和洛神花也是熱門產品之一。透過種植作物,讓孩子親近土地,學會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同時也帶動農業回歸。
image9
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五味屋「旗下」的二手服飾/鞋飾店。門口整齊的木製鞋架,正是今日導覽員文浩與高一的家翔共同完成的手工作品。
image8
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誠什商店」販售杯具等大量物資,以誠實交易/無人管理的方式運作。其實大多五味屋的二手店是改建自地方的空屋,或是老舊的商店;原屋主搬家或不想經營,正好讓五味屋來改造一番。
image12
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五味屋的民宿或學生宿舍,時常可以見到類似這樣的讀書角落。社區的爸媽也會趁著假日空閑時光,帶小孩來此閱讀。

自己長出來的「五味屋」,溫柔陪伴孩子成長,看懂孩子的天賦

因緣際會下,2008年在豐田正式有個落腳處,遂有了五味屋第一個家;後來更是奇蹟連連,顧老師分享,時常遇到好心人士突然出現,因為認同顧老師的教育理念,大方出租、甚至半賣半相送一塊基地或空屋,讓顧老師得以改造成孩子們的據點。「所以我總認為,五味屋不是被創辦的,它是自己長出來的。」五味屋的故事,彷彿印證了《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的一句話:「當你真心渴望某件事物,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完成​。」

目前五味屋穩定常態有10~15個孩子,加上非常態參與的孩子們,在顧老師的教育計畫裡,不只對孩子有影響力,也進而服務到家庭,甚至創造親子共學的機會。「偏鄉有許多單親、隔代教養的家庭,我們試圖以孩子為核心,建構穩定成長的模式,而不是讓他們總是社福依賴者。」顧老師一再強調,教育的目的不是救濟,而是讓孩子學會自立。

談到五味屋的經營模式,其實是一個不斷更新與改變的過程。在東華大學任教的顧老師,運用「人文生態與教育研究室」做豐田五味屋的研發單位,讓研究生落實實踐研究—協同行動模式,為在地貢獻教育策略,同時也讓教育不只發生在鄉村的孩子身上,大學生、研究生也得以在地化培訓,讓學術與現實接軌,也實踐大學社會責任。對此,顧老師形容:「我們就像無菜單料理,有千變萬化的做法,不變的是心法。」憑藉著獨一無二的人事時地機緣而生的五味屋,不可能再復刻,但是其理念可以延伸,遍地開花長出屬於自己的樣貌。

image10
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顧老師為五味屋設計許多學習單,像是聯絡簿或工作日誌等,讓孩子們在每天記錄人事時地物的過程中,學習與反思,並累積學習點數。
image11
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五味屋的孩子們亦經常自主舉辦活動,從音樂會到電影節,只要想得到,就去創造。

「鄉村不是弱勢,反而是嘗試的最佳場域。」顧老師認為,朝向都市獲得成就的菁英式教育不是唯一,終歸只適合少數鄉村學子,但鄉村的孩子們可以選擇做個驕傲的鄉下人。非資本性的經濟,例如合作經濟、團結經濟,或是實驗教育,都能在這裡發揮可能性。

在五味屋巡禮的最後,我們向顧老師問起她對「理想教育」的想像。顧老師說,教育應立基於充分地接納與理解,將孩子身上的未能符合主流社會期待的標籤撕下,溫柔緩慢的陪伴、支持一個人的學習與成長。「這些孩子有看不懂的天份,而我們的工作就是讓他們的天份被看懂。」顧老師引述了肯納症協助者王華沛的描述,讓我們理解差異的價值與產生力量的角度,希望大眾能換一個新的眼光看待偏鄉教育,與偏鄉孩子建立一個雙向互助的過程,建構彼此的韌性和復原力。

「向鄉村學習,向孩子學習吧。」顧老師溫柔的呼籲。

專題下則文章:

隱藏在偏鄉裡的快樂學習天地(上):台東「孩子的書屋」為迷失之子找回良善本性


暖世代 永續「心」價值大調查:

關鍵評論網自2015年起,陸續在台灣各地尋找許多35歲以下的年輕人,報導他們在個別領域做出的具體行動及創造改變,我們在「暖世代」身上看到,年輕人的創造力和行動力有無限可能。 2020年,「未來大人物」聚焦關注教育、在地、國際參與、健康四大領域,2021年,則將從「暖世代」的觀點出發,用這個世代特有的溫度,看社會、環境與企業的永續發展。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