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調查顯示:缺「衣」不可,碳排增加最多;改變餐飲習慣,其「食」沒那麼難!
一提到能源政策或減少碳排放量,大家可能馬上直覺聯想到是企業、工廠、甚至跨國企業與國家應該負起責任,但其實不然。隨著眾多環境議題逐漸被更多人所知、所感,以及相關知識隨著資訊流通管道而廣布提升,大眾也逐漸理解到「消費」已經是現代社會中不可或缺、甚至已根深蒂固的人類集體活動;既然難以避免誘惑,那不如更聰明的行動、讓日常生活的每個小小選擇,都能凝聚成力量,匯聚形成社會中更大的影響力。
在上一篇文章中,根據調查顯示,台灣的平均碳排放量偏多,碳足跡排名全球第22。因為,這次調查則從較少人細究的減碳「個人行為」層面下手,希望能了解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減碳的重點與痛點,進一步作為觀測或促進減碳運動的指標與改進方向。
【衣】碳排放量增加最多,因為缺「衣」不可?
在這次針對台灣網民的問卷中,與前一個月相比,我們可以發現在衣服方面的購買量增加了,尤其以16-29歲的族群為主,碳排放量增加比例最高,達約30%,明顯超越其他的年齡族群。這除了可能是因「快時尚」大勝其道,而這個年齡層可能深受影響。這種講求平價、快速替換、大量購入的購買習慣,讓有購買衣物或追求流行的需求,且這個年齡層的消費者負擔起這種消費模式,但卻在不知不覺當中增加了碳排放量。此外,由於快時尚主打沒有時尚淡旺季之分,值得進一步觀察,在購買衣物上是否會隨著季節轉換而有所改變。

【食】素食成飲食新潮流,碳排放量減少
相反的,問卷中另一個值得注意的重點,是飲食消費方面的碳排放量,在所有年齡層且不分性別上都呈現減少。這可能顯示出一周撥出幾餐吃素的習慣,已逐漸滲入大家的日常生活中,而且也極可能代表吃素食的選擇變多了,不管是餐點形式的多元化、或者將素食的概念拓伸得更廣、更多元,因而也被更多人接受。有趣的是,其中又以30-39歲這個族群的碳排放減少比例最高,約23%。這也可能是這個年齡族群開始更留意自身健康,同時也相較更有能力掌控自己的飲食消費。

【行】控制行動方式,朝往減碳大方向
同樣碳排放呈現減少的,還有選擇交通工具上的「行」。不分年齡或性別族群都會盡量選擇大眾運輸工具,除了可能是因交通路網遍布、方便移動之外,綜合包含氣候、方便程度、對目的地的可及性與價錢成本,這些因素都有可能會影響人們選擇該如何舒適、有效率的移動。其中減少比例最高有兩成,落在16-29歲的族群,平均碳排量減少了0.1公斤。但若更深一步細看換算公式,無論是以何種大眾交通工具取代開車,一人一公里都應皆能減少0.2公斤左右的碳排放量。所以在交通運輸上,台灣民眾還有更大的改善空間。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台灣疫情的起伏,不同年齡族群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是否也會受到影響,值得進一步觀察。

【住】隨年齡層越低,電費使用反而增長
生活中讓每個人都「有感」的重點,必定是居住項目上的測量指標——電費。在這次調查中,電費是在「食衣住行」四個面向上,每個年齡族群的行為皆顯示最不一致的地方。我們可以發現,隨著年齡層增長,問卷結果顯示出減碳的力道越大:以16-29歲增加度最高、占近兩成,平均碳排量增加0.32公斤,約莫是搭了一點五層樓的電梯、取代走樓梯的碳排放量。另一方面,50-60歲則是其中碳排放量減少幅度最高的族群,平均碳排量減少0.25公斤,大概是進行一公斤的資源回收所減少的碳排放量。這項調查結果顯示出年輕族群對電費較沒有控管,不僅用電量增多、導致碳排放量增加,但根本原因也可能在於年輕族群也較不會精打細算、考慮如何節省用電。

食衣住行減碳趨勢各不同,需要更有創意的減碳思維!
從這次調查中,可以看出台灣網民在「食衣住行」四個面向上的樣貌皆不同,例如「行」與「食」的部分眾人較有減碳共識,而「衣」跟「住」的部分則需要更多努力,尤其是在16-29年齡區間的族群。舉例而言,少添購一件衣服能夠減少4.2公斤的碳排放量;隨手關電腦(以一天計)可以減少4.66公斤的碳排放量;從這些角度看來,我們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可以努力。
儘管直接換算碳排放量的公式可能還是過於簡略,但卻能提供我們最直觀的標準,回頭檢視自己的生活習慣——例如少吃一包洋芋片,就能減少80克的碳排放量。日常生活中的每個「選擇」,都需要我們更有意識的挑選,或甚至形成習慣或風格。個人日常層面的減碳,重點不僅在於人人都做得到,也在於能積少成多,讓每個行動都淺移默化成「重要選擇」。而我們也許也能想想,該如何在選擇中注入創意,讓減碳能夠更樂在其中——也許下次向神明發願時不用發誓吃素一個月,也可以改成三個月內2公里的路程不開車,改騎腳踏車或步行也能達到一樣的減碳/祈願效果!
延伸參考: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國家溫室氣體登錄平台 https://ghgregistry.epa.gov.tw/ghg_rwd/Main/CO2/CO2_3?Type=6
責任編輯:何佳蓉
核稿編輯:黃玟捷
專題下則文章:
碳排放量,先從小日子、小細節 開始斤斤計較!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