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新加坡不是缺乏題材,更不是「文化沙漠」,只要有認同本土文化的製作人,加上逐漸寬鬆的創作氛圍,新加坡電影就能大放異彩。而最能體會這一成就的,莫過是鄰國的馬來西亞南部人了。
說到星馬演藝,無印良品、梁靜茹、黃明志的歌曲總朗朗上口,我們也不會忘記出演《小孩不笨》爆紅的可愛演員。關鍵評論網東南亞版推出【東南亞華人】系列,本主題【那些年,陪伴華人的星馬演藝作品】介紹從過去至今最精彩的演藝作品,透過富有華人色彩的作品,回顧星馬演藝、電影、電視界走向全球華人演藝世界的故事。
馬來西亞最南部的城市新山(Johor Bahru),與鄰國新加坡只有一彎淺淺的海峽之隔。這柔佛海峽,寬度遠比台灣海峽來得窄,但較區隔粵港兩地的深圳河更寬一些。兩地民眾交流之頻密,堪比廣東省和香港,但彼此間的關係更加融洽。
大眾文化上,正如廣東人偏好香港的TVB和亞視,新山人比任何人還更熟悉新加坡的影視。那新加坡的影視作品,如何走進馬來西亞新山人,乃至柔佛州中南部民眾的生活呢?讓我們先回顧新加坡影視界的發展歷程。
台港民眾熟知的娛樂業大亨邵逸夫(邵氏)和略知的電影製片人陸運濤(電懋)最早在星馬地區起家。邵逸夫早在1920年代便隨哥哥邵仁牧的腳步,來到新加坡為上海的家族公司「天一影片」開拓東南亞市場。1930年代,兩兄弟的戲院在星馬兩地已拓展至100多家。
另一方面,天一公司在香港設立了「天一港廠」,生產粵語片子,以供東南亞華人市場。邵氏兩人還於1937年成立了「馬來影片公司」(Malay Film Productions),生產馬來語電影。當中最有名的影星,就是家喻戶曉的比南利(P. Ramlee)。邵逸夫在1957年回到了香港,成立了「邵氏兄弟」(Shaw Brothers)電影公司。

陸運濤則是星馬商人陸佑(香港大學陸佑堂以其為名)之子,擁有劍橋大學英國文學和歷史榮譽學士學位。戰後,陸運濤接手重開由母親陸淑佳創辦的國泰機構(Cathay Organisation),在星馬各地拓展戲院業務。1953年,他成立了「國泰-短劍」(Cathay-Keris)公司,與邵氏在馬來語電影市場分庭抗禮。
1956年,他正式進軍香港市場,將香港的「永華影業」與新加坡的「國際影片」合併為「國際電影懋業」(Motion Picture & General Investment,簡稱電懋)。從此,邵逸夫和陸運濤的影業角逐,從新加坡搬到了香港。
陸運濤與台灣也有關係,因他逝世的地點就在台中。1964年,陸運濤來台參加第11屆「亞洲影展」(註)。展後一行人到台中參觀故宮文物,卻在返回台北之時遭遇劫機空難。文史工作者李禎祥認為,若非陸運濤不幸罹難,台灣電影產業或在他的支持下(投資5億美元興建片廠)與香港一樣「工業化」。香港影壇也不會由邵氏一家獨斷。可見這位星馬富商公子對台港影壇的影響甚巨。
上述是新加坡影視界的前半生。自1950年代邵逸夫和陸運濤赴港發展、1960年代新加坡獨立建國後,新加坡影視界(以下皆指華語影視,非馬來語影視)從以往引進大中華地區國語和粵語片,緩慢地轉向生產本土化的片子。
電影史工作者許永順提到,新加坡第一部本土電影為1926年的《新客》。《新客》講述中國新移民在星馬地區的種種遭遇和愛情故事,由後來的南橋機工(到中緬邊境協助抗日之運輸工作者)、黃明志的麻坡同鄉劉貝錦拍攝。
有趣的是,男主角鄭連捷是台灣新竹人,藝名鄭超人。他與新加坡土生土長的女演員周清華相戀結婚,但他後來到上海工作,再返回台灣。被日本政府限制出境後,兩人便分居兩地,無法往來。
直至1971年,鄭連捷才在馬來西亞柔佛「哥打丁宜」找到妻子,當時候周清華因過度思念他而神志不清(當地人稱她「瘋女校花」),鄭只好返回台灣度過餘生。這段90年前的台星馬戀情,與《新客》一同埋沒在華語電影史裡。

《新客》之後,新加坡電影界並沒有繼續推動本土化,中港台的片子充斥著華語戲院,邵逸夫和陸運濤對星馬電影的本土化發展,也僅限於馬來語電影。1970-1990年代更是日本電影史學者盛田茂所認為的「新加坡電影沙漠時期」,皆因當時的新加坡政府對電影產業冷淡,且實行嚴格的審查制度。
星國本土化電影重振低迷影壇:邱金海、梁智強
新加坡華語電影的大規模本土化和蓬勃發展,則要等到1990年代中期。此時的新加坡電影開始在國際上展露頭角,採用本土題材的作品湧現。
導演邱金海(Eric Khoo)是繼陸運濤後另一位從事電影業的富商公子。身為新加坡首富邱德拔(馬來亞銀行Maybank創辦人)的的老么,他重振了新加坡死氣沉沉的影壇。他1995年的第一部片子《麵薄佬》(Mee Pok Man),講述一個麵攤小販與紅燈區妓女Bunny的故事。
Bunny本希望英國情人(實為情色作品攝影師)有一天帶她離開,怎知有一晚她遭遇車禍。小販見狀帶她回家療傷,最終她卻死去。Bunny死後小販並沒有將她埋葬,仍留著她的死屍,對她道出真心話,令人不勝唏噓。
本片的人物設置為新加坡的社會底層,使用新式英語、福建話、廣東話和華語,這突破了過去以「標準華語」和中港台國語片、粵語片為中心,對華語電影的認知。邱金海往後也製作了《十二樓》(12 Storeys)、《一腳踢》(One Leg Kicking)、《和我在一起》(Be With Me)和《魔法阿爸》(My Magic)等電影。
另一位更廣為人知的新加坡本土導演(兼演員),當屬梁智強與他的「梁家班」(包括演員李國煌、輝哥、莫小玲)。他的庶民喜劇電影陪伴星馬80-90後青年長大。
梁智強起初是新加坡廣播機構(SBC,簡稱新廣,現為新傳媒)旗下的藝人,曾主持1990年代最紅的綜藝節目《搞笑行動》,并飾演家喻戶曉的「梁婆婆」、「梁細妹」兩角。他在新加坡綜藝界的地位猶如台灣的吳宗憲和香港的曾志偉。《搞笑行動》是新山華人和新加坡人的集體回憶,身為大馬南部人的黃明志還特此寫了一首致敬歌曲《搞笑快行動》。
電視以外,梁智強在邱金海的《十二樓》初露頭角,隔年1998年他推出了《錢不夠用》,是新加坡多年來最賣座的本土電影。
與邱金海的寫實風格不同,他擅於刻畫市井小民的性格,以詼諧諷刺的方式反映他們的遭遇。本片涵蓋了新加坡社會種種問題,如婆孫相處、白領工作、藍領工作、大耳窿(高利貸)、萬字票(彩券)等。全片也主要使用福建話、華語和新式英語,而非「標準華語」。
(錢不夠用2經典片段)
這一套路,貫穿著梁智強的所有電影。其後他還製作了《那個不夠》(講男女關係)、《突然發財》(講賭博發橫財)、《三個好人》(講監獄生活)和《我在政府部門的日子》(講僵化的官場文化)。梁智強還有另外兩種風格,即恐怖喜劇(代表作為《鬼也笑》)和青少年劇(如《小孩不笨》和《跑吧孩子》)。
《小孩不笨》是梁智強繼《錢不夠用》的另一創作高峰。這部批判了新加坡教育制度、老師教育方式和父母管教方式。奉行績效制(meritocracy)和精英制(elitism)的新加坡社會,不僅讓成人喘不過氣,連孩子也在高壓下長大,尤其中產階級和底層民眾,家家更是有本難唸的經。
《小孩不笨》推出後,引起了政府的關注,以致淘汰了頗受爭議的小學分級制(EM1、EM2和EM3)。本片也引起了其他華人社會的共鳴,在馬來西亞、台灣和香港的電視台和電影院都曾播放過。
梁智強的《跑吧孩子》則溫馨地述說一對兄妹家境貧困,期待取得新鞋子的故事。這同時影射了星馬關係的是是非非,也描繪了新加坡獨立初期悠遊自在的鄉村生活。今時不同往日,新加坡已發展成人均所得最高的國家之一,「甘榜」(鄉下)生活亦不復存在。星馬兩國從至親變摯友,始終難捨難分。
近年來,新加坡電影更廣為人知的作品,包含陳哲藝的《爸媽不在家》(講菲傭與一家庭的關係)榮獲金馬獎最佳劇情片和坎城影展金攝影機獎;梁智強的《新兵正傳》則是得到新加坡國民服役下「阿兵哥」的認同,取代《錢不夠用》成為最賣座的本土電影。
這終究讓本地人和外國人瞭解到,新加坡不是缺乏題材,更不是「文化沙漠」,只要有認同本土文化的製作人,加上逐漸寬鬆的創作氛圍,新加坡電影就能大放異彩。而最能體會這一成就的,莫過是鄰國的馬來西亞南部人了。
(註)亞洲影展為亞太影展前身,原名「東南亞影展」,第4屆開始改名「亞洲影展」,直至1984年第29屆才再次改名「亞太影展」至今。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李牧宜
核稿編輯:吳象元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