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青創計畫首要處理的是「社會關係」,現在一般公寓大廈,樓上樓下都不知道彼此,很冷漠,我們要找回一個人與人的關係,青創戶的角色拉近2個陌生人的距離,要讓關係回來,才能營造好的社區氛圍,不要重回過去政府出租宅的標籤與污名。
台北市社會住宅中有一位年約半百的阿姨,儘管行動有些不方便,她還是頂著艷陽、穿著精心挑選的運動服,要去參加文山親子運動會。
這個運動會並不是區公所、學校所舉辦,而是一群住在興隆住宅的青年人串連周圍鄰里、機構所誕生運動盛宴。會中大從招募攤位、設計關卡、表演活動;小到準備礦泉水、面紙與垃圾處理,他們都要一手包辦。
興隆社宅的前身是安康平宅,它告別了過去時代下需要安置弱勢居民的任務後,以活力、嶄新的面貌出現在文山區,而催生這場大型活動的青年人就是「興隆青創戶」。

興隆青創戶舉辦的文山親子運動會,社宅的長輩正努力地闖關。
青創戶是由《台北市社會住宅青年創新回饋計畫》(後稱青創計畫)甄選青年入住,獲選後憑藉熱忱和專業要在社區中辦各種工作坊、講座還有廚藝教學,內容五花八門,甚至也可以說是創意無限。
青創計畫首要處理的是「社會關係」。擘畫該政策的台北市專門委員王金棠表示,現在一般公寓大廈,樓上樓下都不知道彼此,很冷漠,我們要找回一個人與人的關係,青創戶的角色拉近兩個陌生人的距離,要讓關係回來,才能營造好的社區氛圍,不要重回過去安康平宅等出租宅的標籤與污名。
政府蓋的住宅,管理不善成負面標籤
將時間拉回到十多年前,當時政府住宅政策並沒有物業管理思維,再加上各局處難以整合,導致國宅、平宅和公營宅中有許多管理失調的情況。
「出租國宅管理費很便宜,但是無論房子品質,還是鄰居的公德心都還需要加強。」曾經居住過出租國宅之一安康平宅的廖先生搖頭說。
以台北市來說,過去出租國宅屋齡動輒超過三、四十年,身為大房東的台北市都市發展局,因為缺乏人力局處也未有整合,沿襲過去老舊的思維,把人當作物品強硬地塞進一個空間裡後,便讓住戶放牛吃草,致使公共設施迅速敗壞。
廖先生說:「這樣講不好(貧民窟),但是這邊和其他社區還是看得出不同。」
早在數年前,北市府管理的出租宅發生一件相當離譜的事情,一樓住戶馬桶糞管堵塞,導致排泄物逆流淹滿客廳驚人情況,連續登上媒體版面。
而令人訝異的是類似噁心事件就發生了3次,最後社區管理員才同意,敲掉馬桶,叫來水肥車才真正解決問題。
爾後又爆出大房東北市府管理不善,鋼筋生鏽裸露遲遲未派人整頓,直到落下大塊水泥塊,才緊急派遣修理工修繕,讓當地住戶大罵:「如果在外面租房子,房東這樣慢吞吞,早就翻臉了!」
當時出租宅居民時常抱怨,社區周圍公設壞了也未見市府及時處理,成為了治安死角,久而久之其它社區的民眾根本不敢靠近這裡。
然而,這類管理難題並非台灣獨有,可以說是各國都市「出租宅」陳陳相因的病灶。
一直到了2017年北市府的創新才出現了土生土長在台灣的「青創計畫」。它試圖找回社區活力和自律,計畫中提供一定比例讓入選的民眾可以免抽籤,以「提案」獲得入住機會,也使得社區裡面有更多元的職業、興趣和交流。
社區公設敗壞,住戶過客心態明顯
事實上,台灣社會一直對於貧窮和疾病,保持相當大的距離,也就是在選票的考量下,政治人物抑或是政策制定者,間接「迴避敏感議題」、刻意保持距離的鄉愿做法,反而導致政策左右不定,基層公務員想法更無法徹底落實。
再加上,出租宅,一直以來就有強烈的「過客心態」。因為不是自己的房子,只要遇到公德心不佳的房客,社區的公共設施就會快速損壞。
在民間有專門的物業管理業者維護。但是政府出租宅則不同,管理權責模糊,加上「公務員心態」明顯下,還有政策法規等前置,管理上困難重重。
不過,一位曾接觸過平宅管理的阿明(化名)告訴《關鍵評論網》外界一昧指責基層人員有「公務員心態」並沒有道理。
因為出租宅管理員是多做多錯,自己的職務也並非物管的身份,再加上人力相當有限,不應該把責任歸咎於基層。他還說「還有出租國宅的居民並非是外界想像的那麼好管理,而且他們(居民)同時也有批評政府的權力。」阿明揮著手無奈說,「球員(出租宅居民)兼裁判」管理真的很困難。
阿明告訴我們一個案例,多年前聽聞曾有管理員收到通報,居民在破壞出宅的牆面趕去制止,沒想到到現場話還沒說幾句,才發現對方已喝得酩酊大醉,手裡握著白花花的刀子,「那誰敢勸阻啊?」
阿明強調,這些民眾都是需要幫助的人,並非是單一物業或管理員可以處理的事件,是需要社會局、都發局、警察局甚至是醫院、長照安置機構等跨局處、單位整合才能處理的複雜問題。
主理當時出租國宅的北市都發局副局長邊子樹受訪表示,這類的問題層出不窮,市府為了提升出租國宅的居住品質,將要引入民間物業管理公司,從管理到維修,都由專業的公司打理。
過去出租平宅有「限定特定身分」才能入住,導致社區裡面的小社會居民組成變得「單一」,若有點能力的人就會加快搬離,導致一種形惡性循環的貧窮聚集,也導致各種犯罪事件叢生、階級複製嚴重。
曾經住在平宅的小陳也回憶,「最惡劣的情況下,大白天走在路上都能聞到K菸、夜晚則有嘶吼叫罵鬥毆的聲響。」
「根本就沒有辦法管理,也沒人(民間物業公司)願意接手。」小陳強調,如果一戶人家有吸毒、酗酒、精神疾病,還可以透過補足人力管理;但現在一個社區多個家戶,都面臨這樣的狀況,外面的無法管理,社區內部居民可能維生可能都很吃力辛苦,更別說還要抽空管理社區。
青創戶是社宅自我管理的力量
為了去除出租宅的陳年問題,2010年社會住宅早已對外倡議「社區營造」才是擺脫標籤的關鍵,讓社區自己把自己顧好,自然能邁向良性循環。因此,青創戶就像是社區的一顆種子,是一種內部管理的模式。

興隆青創戶出刊社區報,針對社區的菸害、清潔、停車管理還有公共空間發表看法,還開闢居民投書專欄,凝聚社會意識。
也因為青創戶的定位是前所未有,他們一方面要辦活動、反應社區情況相較於居民更常接觸到社區承辦人員,二來也擔任社區裡的一份子,意外成為尋找社區問題的里長伯。
王金棠說,青創戶就是一個軟體,有一個社會教育的功能,也期盼住進來居民生活習慣也會越來越好。他說這就叫做「見賢思齊」,跟過去不一樣,居民開始慢慢眼界不同。此外過去出租宅有些居民比較孤僻內向,我們希望透過青創戶,讓他們走出戶外接觸人群,展開不同以往的人生。
社區每年有上百場活動
「每到年底市府會召集青創戶為下一年度的社區計畫作準備,每兩個月也會定期檢討。」位於興隆社宅青創戶認為,辦活動是增加人與人接觸的機會,是讓社區變好的關鍵。
興隆社宅曾經在一年內舉辦過「數百場」活動,數量相當驚人。興隆青創戶表示,當時除了活動以外,還有經營粉絲專頁、製作後台報名表,還要想盡腦汁搞行銷,吸引社區民眾參與。

2020年的最後一個月的活動超過30場,累積成果照片破百張,內容五花八門包含了:運動、幼兒、營養諮詢、投資理財、媒體素養、共讀活動、音樂,甚至還有法律諮詢。
「我們都知道『短租』的問題,所以我們的任務是讓社宅能有不一樣的氛圍。」另一位興隆青創戶告訴我們。
最近幾年青創戶由轉向以更接地氣的方式在社區裡面走跳,例如舉辦幼幼籃球營、做鑰匙圈、銀髮樂齡擊球,還有區域生態導覽,甚至還有結構外部NGO團體的跨區域活動。

今年5月由興隆青創戶小飯舉辦的「小小探險家:夜訪螢火蟲」活動,廣邀社區居民,和周圍的明興里長鄢健民共同參與舉辦生態活動。
「過去沒有參與這樣的活動,也太好笑、太好玩了吧。」這是參與興隆萬聖節的阿姨將臉塗滿各種顏色。這些情況是以前出租宅看不到的。
對於未來青創計畫要如何精進。王金棠解釋說:「我們沒有任何借鏡(台灣原生的實驗性計畫),但是台北市是越做越純熟,從一開始青創你來告訴要為社區貢獻什麼,有青創戶是老師,他花幾天時間幫社區補習或者彈鋼琴,都是開放式的甄選。」
不過,實驗性質的青創計畫經過了多年努力後,逐漸長出了不同的果實。王金棠強調,現在政府已經有心得、有方向,很清楚現在要什麼。例如在內湖科技園區,希望多一點和「科技相關的青創」。
「這代表這個區域缺少什麼,我們就希望那一類的青創進來,我不再漫無目的你來我就收,我就開始設定要的對象,並且設定名額比例,我們很清楚有目的規劃要什麼青創,我們是越走越精。」王金棠說明。
青創戶以住戶的身份向政府爭取權益
青創戶加入,明顯和過去國宅管理模式有很大的不同。青創戶有聯繫北市的管道,也有定期和政府協作改善社區的機會,針對比較複雜的議題亦有心力協力改善,是社區一股特別的力量。
一般來說,要成為青創戶,除了要對社區有熱忱以外,還必須撰寫成企劃書,裡面包含短中長期目標、可以合作的對象,還有預算編列等。通過書審考驗後,還要接受面試。
「我以為我回到了大學的甄試,有些委員的問題是非常犀利的,要在短短幾分鐘內脫穎而出,其實每一位青創戶都有兩把刷子。」一位青創戶告訴我們。
這樣不同性質的住戶進入社區,也間接帶給社區一種動力。

興隆青創戶當面向台北市長柯文哲反應社區問題,除了在青創計畫上給予建議外,還在物業、垃圾處理以及田園城市給予相當多的想法。
就興隆青創戶而言,職業面向多元:律師、社工、廚師、記者、會計師、設計師、牙醫和作家等,陣仗是相當豪華。這也意味著,能有更多不能面向視角看待社區事務。
同時青創戶也成立了許多臉書社團、LINE群組和居民交流認識,例如LINE群組興隆二區晴空農場,這提供了許多在社宅頂樓種菜的居民可以交流。
青創戶除了努力策劃活動,對於「協同市政共好」上有相當大的功能。例如興隆社宅剛蓋好時屢傳漏水、牆壁有壁癌,甚至天花板的燈罩會晃動落下。青創戶集體向物管給具體建議、向市政府闡述心聲,最後透過公私協力把問題一次解決。
過勞的青創戶
除了繁多的活動、公共事務外,檢核也成為青創戶的負擔。目前每一年都會有「年底檢核」,因為北市府有撥出預算讓青創戶辦活動,也受到了議會監督。
「年底都會非常忙碌,一方面有社區活動會大量出現,還要準備審核報告,填很多的表單,要是還卡到本來自己工作就會很崩潰。」青創戶強調。
由於青年計畫實驗性質居多,不管是在實際的運作或檢核上,都有很多可以調整改進的地方。例如,前幾年青創戶的公共事務分配模式相當不平均,導致有些青創戶負擔過重,為此內部還發生過不小的爭執。
前幾年北市府為了給議會交代,分別以量化、質化作為標準。除了要繳交一大堆文件外,到時候還要向3位委員面對面報告,過去一年到底做了些什麼、目標達成率有幾成都要講得清清楚楚。
「我一個月要辦三場活動,還要跟合作夥伴協調,每兩個月還要開會,年底還要填一大堆表單,甚至還要訪談參與的居民,這不是要把我逼死嗎?」青創戶笑中帶淚告訴我們,大部分夥伴都是具有熱忱要回饋社區的,只是需要更多關懷(笑)。
他還說,更可怕的是,不是你活動都安排好了就會有人要來,你還必須身兼「行銷」的角色,寫文案找受眾,到了活動現場還需要安排簽到、器具擺設又或者引領講師,根本是一間小型工作室。以上這些工作量,若和自己本身的工作「卡到」,很擔心無法長期維持。
身為輔導青創戶的原典創思執行長施汎昀表示,青創計畫初始上路難免有顛簸。目前已經向北市府爭取降低行政流程,讓青創戶可以將心思放在活動上,減少形式上的壓力;此外,也透過多名青創戶協力的方式,讓夥伴的負擔越來越小,目前走向良性循環。
如今,青創計畫已經走過了5個年頭,仍在馬不停蹄的持續進行中。未來將有更多有志之士參與,也需要社會上更多支持,才能成為改變台灣住宅政策的重要螺絲釘。青創計畫的願景是找回失去的社會關係,成就一個美好安康的社會住宅,甚至成為都市發展中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
延伸閱讀
- 青創在社宅1:短租客也能成為好厝邊,「青創計畫」如何在社會住宅營造家的感覺?
- 青創在社宅2:一場「從零開始養」的居住文化,台北市社宅青創戶的集體焦慮與反思
- 青創在社宅3:悉心呵護社造種子,「青創計畫」幕後團隊如何推動延續與傳承?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核稿編輯:翁世航
專題下則文章:
「社宅包租代管」聽起來還不錯對吧,為何只達標一半?如何讓房東、房客都滿意?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