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報導

一個中文超爛的老外,如何打造出台北青年文化新陣地?Revolver酒吧老闆Jez的異鄉創業見聞

2015/09/10 ,

評論

Shih Yuan

Photo Credit: Kenzo/關鍵評論網
Shih Yuan

Shih Yuan

畢業於台北市立建安國小。現為文字工匠,知識的勞動者。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也許你曾在行經羅斯福路時,對一個塞滿外國人或前衛年輕人的小小店面印象深刻。它就是近年台北青年人間鼎鼎大名的聚會場地─Revolver左輪手槍。

採訪:Shih Yuan、Kenzo

台北市中正紀念堂周邊的中正區,尤其是中山南路和羅斯福路口一帶,由於沿路僅有官署和商家,入夜後總是一片死寂,但近幾年出現了變化。

也許你曾在行經羅斯福路時,對一個塞滿外國人或前衛年輕人的小小店面留下深刻印象。他們總拿著酒杯高談闊論,或坐或站,永遠聊個沒完。而受到熱鬧氣氛感染,在店外探頭探腦半天後,你可能發現這是一間酒吧,但還是沒什麼概念,心裡生出距離感,最終悻悻然離去。不過,別小看你經過的這間店,它可是台北青年人間鼎鼎大名的聚會場地─Revolver左輪手槍。

你對酒吧的印象是什麼?上次我們的Roxy Rocker老闆凌威專訪可能已讓人們對酒吧的認知稍稍改觀。這次我們要拜訪的則是Revolver的英籍老闆Jeremy(人稱Jez)。成立於2010年底的Revolver,開業仍不滿五年,卻快速在台北市的酒吧間竄起,成為愛樂青年、嗜酒者與外國人的重要聚集地。Revolver不僅是單純的酒吧,它還擁有一個迷你的live house場地,且幾乎每日安排表演。近幾年許多新興的獨立樂團都曾在Revolver有過演出。

和Jez見面當天是週五,我們約在傍晚的店裡見面。鐵門剛剛開啟,有一組晚上要表演的樂團已早一步前來報到。至於客人?夕陽都還沒落下,看來我們就是第一組了。Jez本人相當有型,遠遠看去像個玩金屬音樂、不好親近的狠腳色,但交談之後,便能從其嚴肅神態、以及有條不紊的應答中發現他對經營Revolver的熱情與堅持。

Photo Credit: Kenzo/關鍵評論網

Jez。Photo Credit: Kenzo/關鍵評論網

「我的中文超爛!」在台北開業的挑戰

來台北之前,Jez就曾在倫敦經營過酒吧。而在亞洲各地四處旅行後,他決定和朋友共同留下經營酒吧生意。「我們期待新酒吧的格調能與另類搖滾(Alternative Rock)或龐克(Punk)等音樂類型結合。」他認為台北雖然小,和倫敦相比有時甚至有點無聊,但整體來說仍擁有不錯的樂團發展環境與規模,是個頗酷的地方,「而且沒有太多相同調性的店家。」研究了在周邊國家開業的條件後,他們最終選擇落腳台北。

被問到開業時遭遇過什麼困難,「我的中文超爛!」Jez首先自嘲,接著淡定地說,在異鄉開業難免碰上難題,而他們相當幸運地靠計畫與熱情把生意做起來。另外他們也嘗試過很多方法,希望吸引更多台灣人來店裡看看,「結果我們越是這麼做,反而來了越多老外客人。」Jez苦笑。大部分台灣人對夜生活場所的認識似乎只有放舞曲的夜店,而他開店的初衷就是讓本地人有更多的音樂類型選擇。

Jez本身也是名樂手,在倫敦時曾和人組過死亡金屬樂團,還混出一點知名度。但在台灣開業以後,因為工作忙碌,只能偶爾加入Forest樂團和一些表演者演出。「我真的很想念過去那些荒唐的日子,但人生已走到不同階段。目前最重要的目標便是把Revolver變成一個更好、更舒適的地方。」「而且來我們這裡表演的都是些搖滾或龐克團,表演完的場地總是慘不忍睹。我其實蠻愛乾淨的,總要有人負責收拾。」

「No Coldplay」

有去過Revolver的人,相信都會對吧台後方高懸的一塊「No Coldplay」木牌印象深刻,這個標語甚至被印在每位員工的T-Shirt上。我們問Jez為何對Coldplay深惡痛絕,「其實也沒有到痛恨,但很多不懂音樂的人會說Coldplay是另類搖滾,絕對不是的!它就是流行音樂啊,來聽聽我們放的音樂你就知道差別。」Jez說他沒有特別針對Coldplay,只是把它當作主流音樂品味日漸墮落的象徵,「不然其實我也可以寫『No席琳狄翁。』」做為一種劃清界線的宣示,Jez希望告訴來客「別期待我們會放Coldplay那樣的流行歌。」不過他也另外澄清,「但其實把No Coldplay印在員工T-Shirt上不是我的主意啦。」

Photo Credit: Kenzo/關鍵評論網

店內一隅。Photo Credit: Kenzo/關鍵評論網

感受一下來自倫敦的召喚吧!

老外眼中的台北夜生活

身為一個在台北開酒吧的老闆,對本地的酒吧和夜生活文化又有什麼觀察呢?Jez說,他還是最喜歡和平東路上幾間店的氛圍,可以讓人真正放鬆,沒有什麼拘束;偶爾也會去公館The Wall或華山轉轉。東區則比較像香港的蘭桂坊,「沒什麼意思。」另外他也提到,他並不喜歡亞洲夜店盛行的「軍備競賽」文化,覺得這是種怪異的狀態,「去酒吧對很多人來說,可能更像是為了某種宣傳目的。人們藉此展示自己,花心思自拍,並把照片丟上臉書和Instagram。」「但你不會因為滿身名牌就變很屌。如果你是個夠酷的人,不管你穿什麼、用什麼,都不會影響你很酷這件事。」

Jez接著補充,他其實可以理解這種炫耀文化背後的成因,「大家都知道台灣的經濟發展並不算久,人們在很短的時間內致富、有了閒錢。而也許在上一輩的認知裡,能帶個名牌包上街依然是種財富和品味的象徵,一時之間也很難改變。」講到這裡,Jez提起台灣近年來盛行的咖啡館文化,「有些人會去咖啡館點比利時啤酒,然後坐上一整夜,但這和上酒吧其實沒太大差別。台灣人還在學習接納酒吧這樣的文化,而我們很鼓勵人們來Revolver找陌生人聊天、認識新朋友。」

不只是賣酒的店,更是台北的青年文化陣地

問及Revolver為何能在短短幾年的時間內就在台北站穩腳步,Jez說,「我想還是因為我們很清楚自己的角色和定位,而且知道我們想吸引的客人是什麼模樣。我們也不打算為賺錢去搞喝到飽或淑女之夜特價。再說有個live house在二樓,幾乎天天有表演,人自然就會聚攏過來。」

酒精飲料、煙霧繚繞的窄小空間、與身旁聽眾零距離地緊挨著彼此叫喊、跳動,感覺頭暈目眩時再轉移至店外人行道上透氣,這就是在live house看表演的魅力。而現場表演一直是Revolver出名的特色之一。如前所述,Jez本身就是表演者,相較於大型舞台,他其實更喜歡live house這樣小而擠、一定會搞得自己滿身汗的「倫敦式」空間。「而我們畢竟還是得賺錢才能運作下去。很幸運的是,靠著酒吧的收入,我們可以好好地經營live house,也有餘力支持本地的獨立表演者,甚至給他們一些回饋。」

Photo Credit: Kenzo/關鍵評論網

店內一隅。Photo Credit: Kenzo/關鍵評論網

而面對live house法律地位不明的陳年問題,Jez提到,倫敦有至少150間live house營業,如果倫敦做得到,沒道理台灣不行。政府若有心發展文創產業,至少必須依照live house的特性訂出能保護它們生存的法律,讓業者在消防、動線等規劃上有合理的標準可循。「發生在某些live house身上的事情,真的讓我相當擔心。」Jez面露憂慮地說,「身為一個外國人,我必須尊重台灣人和這裡的法律,不便涉入太多。只能期待當局聽聽業者們的心聲,並作出積極回應。」「還有,幫助年輕人扶植自己的文化吧,這對一個國家的未來真的很重要!」Jez笑道。

我們最後請Jez給台灣的年輕世代和表演者們一些建議,「No Coldplay!」他說,全場跟著大笑。「開玩笑的。我想提醒大家,追逐潮流並不是好事,也別太崇拜金錢和物質享受,那並不是世間衡量人的唯一標準。財富是很重要,但夠用就好。」「另外,試著多聽一些不同類型的音樂吧。」

訪問結束後天色已暗,零星散客陸續走進店內,吧台也逐漸忙碌起來。我們開始閒聊,飲著手中的生啤酒,一邊望向牆上數張Jez去吉爾吉斯旅行時帶回的蘇聯政宣海報,耳中還有另類搖滾及樂團在二樓彩排的聲響作陪。繽紛的週五夜晚即將展開,而數小時後,這裡又將成為萬國青年聚首暢談的熱鬧沙龍。

「一首歌」徵文比賽橫幅

你心中是否也有一首能代表自己世代的歌呢?配合關鍵評論網全新推出的「海島上的聲響」音樂專題,我們邀請來自每個世代的人們,書寫屬於自己同輩的音樂故事。並有機會獲得KKBOX贊助的BOSE耳機等大獎!詳情請見「代表我們這個世代的一首歌」徵文比賽活動頁面。

核稿編輯:林佳賢

專題下則文章:

未曾謀面的鄉愁,與那些血脈替我走過的大江大海:張雨生〈心底的中國〉唱出外省二代心中的糾結



海島上的聲響:

數十年來,來自各方的文化力量在台灣這個島嶼上相會,彼此衝撞、交融,激盪出獨特的音樂地景。從Bob Dylan唱到「亞細亞的孤兒」,從歌曲審查走向百花齊放;國族大義被社會關懷取代,大陸鄉愁也漸成「島嶼天光」…音樂從來沒在我們的社會中缺席,反而為每個世代面臨的困境與希望留下最鮮明的註解。我們將帶您看見這片土地上和音樂相關的人與事,聽聽那些作品、創作者,以及所有靠音樂營生的人們背後的故事。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