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特別報導

【美日中俄泰刺青簡史】從罪行到流行,黑道、阿宅與巨星的共同選擇

2018/09/23 ,

評論

TNL 編輯

與東正教相關的符號,亦是常見的俄國刺青。Photo Credit: Théo Paul@Flickr CC BY 2.0
TNL 編輯

TNL 編輯

TNL編輯部專用帳號,發表每天整理的新聞、重點新聞分析整理。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跨越國界的刺青文化,在世界各地有著不同的功能和意義。本文將介紹幾個與台灣鄰近、或是影響台灣刺青文化較多的他國刺青歷史,從中我們可以認識哪些刺青的功能或意義,是台灣與其他國家共享;不同功能與意義者,則可以拓展我們對刺青文化的了解。

文:潘柏翰(美國)、羅元祺(中國)、游家權(日本與俄羅斯)、楊俊業(泰國)

跨越國界的刺青行為與文化,在世界各地隨著情境而有不同的功能和意義。本文將依序介紹美國、日本、中國、俄羅斯與泰國等幾個與台灣鄰近、或是影響台灣刺青文化較多的各國刺青歷史與特色。

美國:船錨刺青、社交流行象徵到當代刺青發源地紐約

「刺青」一詞的出現,在英語世界裡最早可追溯16世紀晚期。在美國的歷史上,最早與刺青發生淵源的是原住民,用途通常是代表戰勝、或是保護靈魂。美國水手們在知道玻里尼西亞式的刺青前,通常會在身上刺的內容不外乎船名、生日,或者是紀錄越過赤道、合恩角時的時間。至於常常在水手們身上可見的「船錨」刺青,則象徵了穩定,以及保佑他們免於溺斃的意涵。依據Maddie Crum的文章,美國早期身上有刺青的人多半是水手和軍人,刺的字樣多半是「祝你好運」,保佑他們能夠自戰場或海上平安歸來。到後來,水手間刺青的文化逐漸傳開到非航海界的人群裡。18世紀中期的美洲原住民女性,利用刺青來減緩牙痛和關節炎,效果類似於針灸。

15041637085_95748eab87_o
Photo Credit: Ricardo Almeida @ Flickr CC BY 2.0

19世紀維多利亞時期,刺青變成社交上的流行象徵。紐約上流階層的人們在聽聞英國愛德華七世1862年到耶路撒冷刺了青,他的兩個孩子阿爾伯特・維克托王子和喬治五世則是在日本讓享有「刺青界莎士比亞」盛名的Hori Chiyo刺了一條龍在身上,紛紛決定也要趕上這個潮流。縱使在上流階層中開始刺青的是男性,女性並未落於人後,只不過女性一開始不能到刺青師的工作室接受刺青,而是師傅得到家中服務。在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初,女性也可以透過展現身上的刺青在馬戲團裡雜耍維生。這些表演在當時經常被冠上剝削女性的惡名,卻也不能否認在工作機會受到限制的彼時,仍然提供了女性經濟自主的機會。

紐約被視為美國當代刺青的發源地,19世紀中期,首位專業刺青藝術家Martin Hildebrandt在此設立了店面,為參加內戰的士兵刺青(供他們辨識使用);第一台電動旋轉刺青機則在1981年發明。20世紀中期,包含音樂家Grateful Dead和Janis Joplin也紛紛刺青引領風潮。1961年紐約市衛生部將一場肝炎的爆發歸咎於康尼島上的一位刺青師,因此頒布了禁止刺青的禁令,使得有些刺青工作者將工作者搬離了城市,直至1997年市長魯迪・朱利安尼(Rudolph Giuliani)才解除了禁令。

日本:原住民、浮世繪、黑道禁忌與宅刺青

在日文中,「入墨(irezumi)」、「彫物(horimono)」、「刺青(shisei)」和「タトゥー」都有刺青的意思。大約在西元前三世紀,刺青由中國傳入日本。日本刺青最早記載在中國史書《魏志・倭人傳》和《後漢書・東夷傳》中:「男子皆黥面文身,以其文左右大小別尊之差」、「諸國文身各異或左或右或大或小,尊卑有差」。而北海道的阿伊努人(The Ainu)很早便有刺青文化,像阿伊努的女性會在嘴唇周邊刺青,以顯示她們的婚姻狀況和成熟忍痛的能力;琉球王國在16世紀左右,也開始有名為「ハジチ(Hajichi)」的刺青文化,女性會在手部刺青,象徵進入已婚這個新的人生階段。

Ainuschönheit_(Sammlung_Bälz)
Photo Credit: Mann und Weib.III Pubic Domain
阿伊努女性的唇邊刺青,象徵著忍痛能力與成熟。在日本人(和人)長期的政策壓迫下,阿伊努女性紋身已於20世紀末絕跡。

到了江戶時代(約17~19世紀),從事建築、祭典準備或消防工作的「鳶」,以及郵差「飛腳(ひきゃく)」,常會在身上刺青,以示帥氣、瀟灑;有些性工作者(「遊女」),則會以刺青答謝恩客;有的僧侶也會將經文刺於身上,以求法力加持。而當時的罪犯的臉或肩膀,常被以刺青的方式作為標記罪行或懲罰,但身有刺青、鋤強扶弱的俠客,也時常出現於浮世繪中。著名的浮世繪畫家歌川國芳,便將《水滸傳》中的人物畫滿刺青,廣受大眾好評。

597px-The_Hundred_and_Eight_Heroes_of_th
Photo Credit: 歌川国芳 (Utagawa Kuniyoshi, 1798 - 1861) Public Domain
《通俗水滸傳》裡的豪傑朱貴,由江戶時代末期的知名浮世繪畫家歌川國芳所繪。

後來的明治政府為了追求現代化,開始以法律禁止在罪犯身上刺青,並禁止一般人刺青,琉球和阿伊努地區的紋身習俗也因此受到波及。但於此同時,日本刺青卻開始名揚海外,維多利亞女王的孫子喬治五世,便曾在橫濱刺上了紅藍雙色的龍紋身。到了1948年,日本政府頒布《醫師法》,明訂除了醫師外,任何人都不得從事「醫療行為」,而厚生勞動省在2001年時,將刺青視為一種醫療行為,警方可針對未持有醫師執照的刺青師進行取締。

1960-70年代受到黑道電影的影響,不少日本人將刺青跟黑幫、犯罪組織聯想在一起。統計顯示,六十歲世代有70.5%對於刺青抱持負面看法(而在二十歲世代中僅佔38.5%)。另外,也有約半數的公共浴池禁止刺青者入內。而CNN的報導,在2020東京奧運時預計會有超過四千萬名外國觀光客造訪,這對於溫泉業的刺青禁令或許會有衝擊效果。

有位大阪的刺青師因為不滿自己違反《醫師法》被取締,在今年初透過線上集資準備上訴,並和數百位刺青師成立了NGO「在日本拯救刺青」(Save Tattooing in Japan),企圖改善日本刺青師的窘境。而近期日本更興起了把動漫角色刺在身上的「宅刺青」(ヲタトゥー,Otattoo),這不但在日本頗為流行,也迅速擴散到全世界(nerdy tattoo),國外甚至有IG追蹤數超過20萬人的宅刺青師。

中國:涅、文身與墨刑

中國刺青歷史最早見於春秋戰國時期,古代中國將刺青藝術稱作「涅」,意思是「染黑色」。刺青、文身、鏤身、紮青、點青、雕青,是在不同歷史時期使用的用來描述這種人體染色藝術的術語。

文獻上,東漢的《越絕書・外傳本事》記載:「越王勾踐,東垂海濱,夷狄文身。」《墨子・公孟》:「越王句踐,剪髮文身。」可見中國本土的刺青是由夷狄影響才發展起來。西元前200年的百越族漁民(中國南部和越南北部),在其身體上刺青來保護自己免受海獸的侵擾。出身福建的閩越人,在其全身紋上蛇的圖案,一方面反映他們對蛇的圖騰崇拜,一方面驅走不祥之物。

生活在周朝末期到五代十國的周太祖郭威,年輕時在市井闖蕩,身上便有刺青,在稱帝後成為中國歷史上一位著名的「刺青皇帝」。另據《宋史.卷三六五.岳飛傳》:「初命何鑄鞠之,飛裂裳以背示鑄,有『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宋朝名將岳飛背上的刺字「盡忠報國」,就是為國效力盡忠的誓言。

宜蘭碧霞宮岳母刺字銅像1
Photo Credit: Outlookxp @ Wiki CC BY SA 4.0

至於刺青另一主要意義,則體現在刑罰上。墨刑又稱黥刑、黥面,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刑罰,在犯人的臉上或額頭上刺字或圖案,再染上墨,作為受刑人的標誌。至清末光緒三十二年,清廷修訂《大清律例》徹底廢除墨刑,此刑沿用數千年才真正退出歷史舞台。

但是有人反客為主,將本身象徵罪惡的記號化成身分代表,最著名的例子是唐朝時的上官婉兒。她因為得罪武則天而被黥面,在額上留下刺青,後來她卻倣效劉宋壽陽公主的梅花妝,在額上刺字的地方以梅花形作裝飾,意外地顯得嫵媚,並且為其他女性模仿,成為唐朝流行的妝容之一。

俄羅斯:監獄刺青與人權刺青

許多古代的中西方國家,會在犯人身上烙上印記(stigma),作為刑罰和標註其身分。而近幾年隨著《飆風不歸路》(Sons of Anarchy)、《勁爆女子監獄》(Orange Is the New Black)、《越獄風雲》(Prison Break)等知名犯罪類電視劇的推波助瀾,「監獄刺青」再度浮上檯面。其中,俄羅斯是最重要的監獄刺青文化代表。

8266172707_461b8bdc89_o
Photo Credit: cea +@Flickr CC BY 2.0

蘇聯時期,象徵勞役制度的「古拉格」(勞改營管理總局),從二十世紀起便開始管理全國關押各式罪犯的勞改營,後來更成為壓制蘇聯異議人士的工具。到了1930年代,被關進古拉格的人大幅增加,為求有效管理,勞改營管理者將部分權力交給有勢力的罪犯,久而久之便成了由犯罪者所掌控的地下社會。其中的精英犯罪者「律賊」(Thief in law),在肩膀上刺肩章或於鎖骨上刺八角星,用來標明其階級;在膝蓋上刺八角星,則意味著他永不屈膝於權力機構。

俄羅斯監獄刺青的符號意涵不勝枚舉,英國出版社FUEL便以蘇聯獄警Danzig Baldaev的紋身手繪稿為底,出版了三冊的《俄羅斯罪犯刺青百科》(Russian Criminal Tattoo Encyclopaedia)。

RTX33CI6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俄羅斯監獄刺青展。

此外,值得一提的還有「人權刺青」(Human Rights Tattoo)。從沙皇時期到21世紀的普丁當政,「專制獨裁」一直壟罩著俄羅斯。亂入2018世足冠軍賽的俄國龐克樂團「暴動小貓」(Pussy Riot),便是在抗議俄國政府對異議人士的打壓,成員Sasha Adler更加入Human Rights Tattoo Project(參與者依序刺上《世界人權宣言》中的6,773個英文字),在背後刺了個「S」

泰國:法力無邊的刺符「文身」

編按:以下凡提及「文身」是指一種「文化」而不僅是「紋畫」,故與「紋身」區別之。

「文身」在泰國除具時尚愛好的次文化概念外,更蘊藏有所謂「刺符 / สักยันต์」法門的玄秘面紗,是與萬物有靈論及宗教習俗(婆羅門教、印度教及佛教)相關,是屬於泰國佛教的一種專門刺青方式。經考據泰國傳統的刺符歷史可上溯至三千年前的吳可(นครวัด)時代,迄今這些刺符圖紋都還存有當時高棉(เขมร)王朝的影子,刺青的經咒混合高棉王朝文字(ขอม)、原始佛教梵文(สันสกฤต)或巴利文(บาลี),因此決大多數的刺符文字均不是泰文,而是一種稱做「Yantra」(ยันตระ / 指涉某種結構或宇宙論概念的「器具」)的經咒,這類「Yan」(ยันต์)字符的主要形式是圍繞著某個中心而展開的正方形或圓形圖案,並且將其分割成一格格的方塊,格中再刺滿代表太陽、月亮、古代神祇或聖僧尊號等高棉縮寫文字符。

古代僧侶是透過Yan這種符文來鍛鍊心智和入定冥想,因為這種文字代表了文明和佛教的力量根源。Yan的原初形式是為了反映某種宇宙論,所以圖形結構非常嚴謹且有規則可循,整體呈現看似用「點」構成的圖案,每一個「點」則內蘊獨特的符咒意義,因而使得泰國的刺符「文身」超越所謂時尚或個性之次文化概念,在本質上帶有與其他國家不同的宗教色彩,含有對佛祖的尊崇及寄託個人願望的精神反映之內蘊意義。

AP_10022711752
Photo Credit:AP/ 達志影像

泰國是個佛教國家,泰人深信藉著神佛菩薩的庇佑,可以保護參戰將士的人身安全,因此古代戰士必向寺廟高僧求取護身聖物,惟佩掛式聖物(如佛牌或符管)易在行軍或與敵人近戰時丟失,為克服此一難題,高僧便用金針點沾黑色墨水或法力神油,將符咒經文直接刺在士兵頭頂天靈蓋,並誦經加持成為一種永不離身的避險護身「戰勝符」(ดวงพิชัยสงคราม),以期將神佛的神奇力量附加在戰士身上,此舉不但不會遭搶丟失,更能激化刺符將士的勇氣和信心,轉化成為戰場上的拼勁和力量,臨陣作戰更能克敵致勝,凱旋而歸,隨此脈絡演變成為泰國歷史上的刺符傳統。

泰國文身文化的傳統由來已久,很多文身圖案極具宗教色彩及民族特色。泰式紋圖從最早的巴利文經咒起,隨著佛教傳入及文字發明後,逐漸將佛偈及泰文融入紋身圖案之中。至今在泰國較受歡迎的仍是與佛經、符咒、神獸和宗教有關的圖案,而每種圖案亦代表不同的象徵意涵及期望依託。目前最廣為世人所熟悉的泰國刺符圖案當屬「五條經文/ ยันต์ 5 แถว」及「鎮魂虎符/ ยันต์เสือเหลียวหลัง」,據稱是美國好萊塢巨星安潔麗娜・裘莉(Angelina Jolie)因背刺該兩符文後星運大開,成為法力刺符的最佳代言人。(泰國篇為部分摘錄,全文請見泰國「文身」文化(上)(下)

小結

在快速瞭解上述五個國家的刺青簡史後,我們可以整理出刺青從古至今、跨越國界所具備的幾項功能。

  • 儀式性意義:美國水手身上的船錨刺青、中國百越民族和閩越人紋上蛇的圖案皆有異曲同工之妙,用意是保護自身的安全或是驅走不祥之物。泰國的經咒「文身」更是高級佛法法術,古時此種法術只限於國王、將軍和官員使用。
  • 紀念重大事件或人生階段:例如日本的阿伊努人和琉球人,以及美國水手在尚未流行船錨刺青前屬於此類, 用以標誌婚姻狀態,或是在何時航行到值得紀念之處。
  • 標誌身份:進一步可細分為兩個方向,一者是彰顯其階級或尊貴身份(例如在歐美、俄國和日本);另一者則是標誌出刺青者是罪犯或作為懲罰。
時間軸-橫式v3
製圖:If Lin

參考資料

美國刺青

日本刺青

中國刺青

俄羅斯刺青

核稿編輯:翁世航

專題下則文章:

【刺青百年圖像史】從愛與榮耀到恨與沙文,引發人類兩極情緒的紋身藝術



刺紋畫:用針與墨說的紋身故事:

你對刺青、紋身的印象是什麼?「怕.jpg」還是「帥.jpg」?2007年的電影《刺青》有一句宣傳詞:「男人刺青是為了彰顯力量;女人刺青則是標誌愛情」。也許你不盡同意,但不可否認,每個刺青背後都是一個故事,每個為了各種理由去紋身的人,都是有故事的人。關鍵評論網計畫製作一系列關注次文化的專題,暫且稱作「刺文化」吧。這些看起來帶刺的人,悠然活在自己的小世界裡,沒招誰惹誰,卻也刺痛了某些人的眼。但誠如我們最愛的盧凱彤說的,「你的完美有點難懂並不代表世界不能包容」,「刺文化」第一彈,關鍵評論網想跟你談談刺青,一起來認識紋身的歷史、文化,和那些可愛的人事物。拔除那些汙名與原罪,他們其實沒那麼難懂,你的世界絕對可以包容。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