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刺青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漸漸累積成獨特且多元的文化,它是從人類尚沒有語言的時代就存在的古老行為,因此刺青帶有某種深度、精神的力量⋯不論你當徒弟多久、或已經幫人刺青多少年,永遠需要精進自己的感知與技術。
文:朱家儀
如何成為一名刺青師?
你有想當刺青師的志向,卻苦於不知從何著手嗎?《Living Canvas: Your Complete Guide to Tattoos, Piercings, and Body Modification》一書的作者、同時也是身體刺青藝術大師Karen L. Hudson,曾經寫過介紹。

根據其整理說明,想要成為一名出色的刺青師,一般而言,需要具備幾點基本條件:
天分和技巧(Talent and Skill)
作品集(A Portfolio)
謙遜和耐心(Humility & Passion)
資金和一份固定工作(Money & a Regular Job)
驅動力和決心(Drive & Determination)
堅持與毅力(Persistance & Perseverence)
想成為一位刺青藝術家,當然不能缺少天分。如果你實在沒有畫畫的天分,畫一隻狗卻老是被誤認成麻糬,那還是別給自己找麻煩。接下來,你必須將自己的天分發展為「技術」。你可以透過上美術課、和藝術同伴一起工作、從書本上自學,或三者一起來。
想將繪畫天分發展為繪畫技術,訣竅除了練習、練習,還是練習!
一旦你能夠在紙上畫出傑出的風格作品,你就應該開始建立自己的作品集。好讓大家能夠方便查看這些你畫出來的佳作。下一件你要費心的事,是找尋可以學習刺青技術的管道。你可以找一位信任的師父拜師學藝,也可以利用線上課程或實際前往國外的刺青學校就讀。大部分的刺青藝術家多是由師徒制起家,所以接下來我們就聚焦在師徒制這條路大概要怎麼走。
首先你不只是要找一個學習的對象就好——要為自己找到一個對的人,一個真正的大師,讓你覺得可以從師父身上學到寶貴技藝的人,而不是許多常見提供教學、卻只是想賺錢的人。過程可能很困難也花時間,但請別輕易放棄,堅持下去。
考量到學習的時間可能頗長,你必須要能在這段時間裡有錢能夠養活自己。當然如果你本來就有足夠的錢就令當別論了,不然你會需要在當學徒的同時維持一份有薪水的長期工作,因為一般來說,身為學徒的你不會從師父那裡獲得薪資。
- 紋身師鄭仕帆(右)與其學徒薩凡(左) ,Photo Credit:凱兒(wangkaier)
在你做學徒的期間,你會從師父那裡獲得許多實用的技術,這些技術大部分和實際繪圖沒有什麼關係,而比較像是如何安全的清理你的工具、如何操作刺青的機器、如何調整電源、如何好好保護你自己和你的客人免於感染疾病,以及如何正確地刺青等等。因此在擔任學徒這段時間,別忘了持續練習精進自己的繪畫技巧。在學徒期間,你並不是只能向自己的師父學習,你也可能有機會花時間觀察其他傑出的刺青藝術家。實際去讓他們刺一次,會是個觀察學習的好方法。
做學徒的日子沒有正式的畢業日期,一般而言,師父可以決定自己的弟子何時「出師」。有時候在開始學習之前,會讓你簽一份合約,然而只要合約內沒限制你執業的時間或限制你到競爭的同業店裡工作,你可以決定何時要開始自己一展身手、正式踏上刺青藝術家的道路。
最後別忘了,不論你當徒弟多久了、或是已經幫人刺青好幾年了,你永遠不會知道所有的知識。總是會有更多可以學習、新的技術可以施展,新的方式來增進原有的方法。所以永遠別允許自己自負的心態。
文:游千慧
看到這裡,對於刺青師的養成之路你大概也有一些概念了。現在,我們將透過刺青師的實地訪問,藉由他們的口述故事,體會一個人從對畫畫有興趣、各種嘗試入門、到最後成為受顧客信任的刺青師的詳細過程。
實地專訪「紅貓體啄」的紋身工作者們

鄭仕帆——自稱紅貓體啄師「カラス」(烏鴉),出道時間長達十數年,從他懵懵懂懂的二十初頭,剛退伍便在因緣際會中接觸了刺青這條路。時至今日,這位形象鮮明,被網友戲稱有如演出《阿波卡獵逃》的波西米亞型男,談吐十分誠懇謙和。在經歷好長一段時期的摸索,也陸陸續續作了各種嘗試,刺青師認為他有責任闡述他對這個行業的深刻體悟。
台灣十多年前的刺青文化較為保守,給人多半是逞兇鬥狠的既定印象,民眾接受度很低。鄭仕帆表示:「我在學生時期接觸的是藝術、美學、美術方面的學習,這使我日後傾向用不同以往的形式刺青。」
與一般刺青師不同的是,鄭仕帆沒有拜師學藝,完全自學,以自己的想法摸索、用右手刺自己的左手(一般紋身練習是用人造皮),後期才有機會跟一些同行前輩交流,接著他逐漸把傳統刺青及其觀念綜合呈現,並結合新時代的概念。「早期網路尚不普及,自學刺青只能翻翻雜誌、偷偷到別人店門口瞄幾眼,或買器材時跟店家請益(他們多半也是刺青師)」 師父笑道。
但主要還是「自己刺自己」時學到最多,受過切身之痛你才會明白,用怎麼樣的力道會產生多大的痛、會呈現什麼樣的畫面,這才是最直接的。

經由痛達到美的境界:刺青的溫柔與浪漫
畢竟刺青已經歷了漫長的時間,日積月累成為獨特且多元的文化,它是從人類尚沒有語言的時代就存在的古老行為,因此刺青帶有某種深度、精神層面的力量。鄭仕帆的太太早期也一起學習刺青,然現在她專心從事心理占星,與紋身師相輔相成,他們一起經營位於台中忠信市場內的奇妙空間——「紅貓體啄」工作室。
刺青師鄭仕帆年紀不過三十來歲,從早期攜帶全套器材到客人指定的空間工作,想起當時的到府服務需帶好多設備,包括刺青工具、燈具、輔助器材、消毒用品⋯⋯現場環境若不夠理想,衛生用品就得特別準備。到現場先把空間整理好,除了讓客人安心,設法使客人舒服一點,刺青師本人也需要有一個自在、良好的工作狀態。
現今,烏鴉師父和他太太最終選定台中為根據地。採訪當晚有預約的熟客上門,等著師父為他紋上他最鍾愛的《猜火車》電影主題,兩位男子低聲交談,一面閒聊及協議即將紋畫上身的圖像。突然間,刺青師與客人周遭彷彿有種神聖不可侵犯的氛圍,讓人不敢打擾他們即將進行的儀式。筆者除了噤聲觀察,也轉而與一旁的師母與學徒攀談。
「每個人都會畫畫,但要用心,而非用『腦』畫。」紋身師的太太-葵如是說,她原以為自己不會畫圖,但她先生(刺青師)卻告訴她,繪圖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能力。而後她以星盤概念,繪製出優雅迷人的曼陀羅,令筆者也想將這些地火水風衍生而成的圖騰轉為身上的刻印。
年輕的學徒薩凡則分享了學刺青的起始:「找尋『師父』的過程真的要靠緣分。正式開始學習,才知道刺青沒有那麼簡單,光是每個人的皮膚狀態、耐痛程度、保養⋯⋯都要摸索很久才會熟悉,紋身學徒有點類似實習醫生(笑),師父碰到特殊的案例時會特別提醒說明。」這些都是要親身經歷過才能體會的「眉角」。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薩凡經歷了一番深深的思考,才走上今日的修煉之道。她堅稱刺青師為「師父」的原因,是因為師父也像「父親」的角色,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烏鴉師父也彷彿是她的家人。

當一個紋身師要有壯士斷腕的決心。薩凡原本只是師父的客人,在被刺青的過程中,她提起自己也有想當刺青師的念頭,此事就莫名地定了下來。「我跟另一個學徒的情況有點類似,或許是我們具有相近的特質(同一個星座的巧合),才碰上同一位老師作為學習對象。」薩凡笑著描述她走上刺青之路的奇妙旅程,目前她全心全意地學習,沒有兼職其他事。
「決定把刺青當作職業後,我開始深入地思考這件事,因為這種動刀見血的工作不是開玩笑的。」鄭仕帆眼神堅定地說道。

烏鴉師父定義自我風格:破碎,毀滅重生
職業紋身師必須面對時代變遷、氣候的變化,這些都會影響客人的心境或膚質。人的觀念不斷與時俱變,因此刺青師也有義務持續精進自己的感受力。另外,還有一些超乎尋常的訊息必須用心感受,這些來自宇宙間的暗示,都是造就刺青藝術進化的驅力。
最初還有熱情可以堅持,但許多人後來不免感覺越來越累,想離開、想停手的想法難免浮現。然而,刺青師會因某種責任感而支撐住,因為他要對客人負責,接觸過的許多人慢慢成了熟客、老友,「他們只想要你刺的東西,說起來,也像多了很多家人。一旦感覺得累了,想放棄、想轉行卻也有太多牽絆,真的會走不開(笑)。」

儀式性的潛規則
刺青師經常受到客人的影響,幫客人過病氣,或是碰上情緒低落的人想藉由刺青作轉化時,直接碰觸人體的師父多半會受到衝擊。身心靈都可能出現症狀,例如莫名其妙與旁人爭吵、連續拉肚子數日⋯⋯這或許都與客人刺青的初衷有關。
烏鴉師父之所以提到拉肚子,是由於腹部多少會累績人間的晦氣,刺青師在幫別人轉化什麼無形之物時,最容易出現的就是腸胃問題。「我太太懂靈性學,她知道怎麼做淨化,而我的『防範術』就是常常曬太陽,偶爾去宮廟裡走走、拜拜⋯⋯做這行什麼都得信,生而為人就是有無法排解的難關。」
紀錄片《墨魂》裡的台式刺青觀
「刺遍大江南北,從海島刺到歐陸,但只有一個地方你刺不到。」
「眼睛嗎?」
「不是,是心裡。」
「那我已經刺進去了。」
南進台灣刺青界探索,參考以刺青名店為主題的紀錄片《墨魂》,那些擁有「台客之魂」的刺青師——即鄭仕帆提及的前輩師父們。原以為這單純是宣揚台灣之光的影片,但他們並非一般的台灣之光。前輩刺青師各個身經百戰,功力深厚,有如在江湖闖蕩了一輩子,屢次出國得獎爭光,然師父仍說:「刺青刺的不是神,那只是一個圖像而已。」
彫之勇的刺青師陳世勇同樣也拿自己做試驗,「他都自己刺自己,進了新顏料就往自己身上先試⋯⋯冤枉路是一定要走的,這樣才能累積經驗。」他太太分享先生的事業,而他們的小女兒,對紋身亦感興趣,父親相當支持女兒學習繪畫:「即便以後不走刺青師的路,也一定對未來的人生有幫助。」刺青師對圖像創作的意義深有感觸,即使他們都清楚這條路苦之又苦。
「刺青師的生涯不會太久,差不多50歲之後就會想另尋出路。」職業傷害除了用眼過度,就是姿勢造成的各種毛病了。
不論刺青師或刺青客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但為何他們對刺青都能保有高度熱情,甚至像上癮一般?「刺青真的很痛,但痛完你就會快樂了!被刺青的感覺,有時想著劇痛,有時出神在想別的事;有時候很痛,有時又不太痛,就像人生一樣。人生即是如此,你有痛苦、煩惱時,是不是也一下子就過去了。」
讀完這篇,或許仍無法系統性地提供「刺青師守則」,也沒有一套步驟明確的刺青師的SOP。想當刺青師的讀者,恐怕還要徬徨不安、內心掙扎好一陣子,但不妨去找位刺青師聊聊,先別被他們另類的外表嚇住,在刺青師勸你就此罷休時也別灰心,請再認真地思考一番,因為這攸關人生——能否成為一位真正的刺青師,筆者最後借用一句烏鴉師父重述多次的話:「都靠緣份吧。」
核稿編輯:翁世航
專題下則文章:
【青少年為何刺青】學壞、當流氓?那些紋身印記背後的故事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