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報導

沈默的白色力量,立院的守護醫師

2014/03/21 ,

評論

吳象元

吳象元

吳象元

從彌爾頓到中國研究,從台北到西雅圖,著迷學術的理性批判,卻更長停留在書寫行走於書本、咖啡和城市的小故事。現任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網編輯

佔領立法院反服貿行動已進入第三天,學生們席地而坐,不時回應台上呼籲,不時引吭高歌,相較於學生的憤慨激昂,主席台右方,一群身穿白袍的醫師,沈默地守護待命。

1601130_10151909831622371_1132841444_n_meitu_1

詹醫師,這位不願表明身份的年輕醫師表示:「哪裏需要醫生,醫生就在哪裡,我們不只前來關心在醫療上沒有奧援的學生,也同時協助忍辱負重的警察。」

「穿上白袍,就是保持中立,就如我們的誓言:將不容許有任何宗教,國籍,種族,政治,或地位,介入我的職責和病人之間。」

這群熱血醫師,在臉書和PTT發出召集令,他們線上填寫班表,醫院下班後就到議場輪班。

「我們想表達台灣醫生對社會議題的關注,之前萬人送仲秋或成大廣場改名爭議等活動,都有我們的身影。」詹醫師繼續說道。

反服貿行動首晚,許多醫生就已趕到立院現場,並在公民1985行動聯盟負責人之一,柳林瑋醫生組織下,不斷有夥伴加入聲援行列,目前參與的醫師超過50人。

三月二十日晚,這群醫生舉著蔣渭水等台灣醫生的照片,走到會場中間,不需任何言語,卻具體表達一股深沈的力量;陳俊光醫師說道:「我們要表達醫生關注公共議題的傳統。」

1604534_10151909832572371_1677698578_n_meitu_2

針對服貿議題,陳醫師表示最擔心的是醫療品質受到影響,所以他們選擇站出來,就像詹醫師所說:「我們保持低調,但彼此激勵,讓更多人了解醫界在這個議題上沒有沈默。」

醫護站分布圖:

現場醫護站配置圖

現場醫護站配置圖

專題下則文章:

想理性討論的人,除了問「學生有沒有被操弄」之外,可否也做到真正的聆聽?



318太陽花運動一週年:

318太陽花運動一週年,《服貿協議》懸而未決,許多衍伸問題也值得探討:在男子氣概的社運氛圍中,失去發言權的女性觀點為何?318後,議場內外待命的醫療團成員的故事?服貿和監督條例的最新進度?透過影像記錄的太陽花運動,是否能還原真相?323衝進行政院的那晚,社運團體內的衝突是什麼?關鍵評論網的【318太陽花運動一週年專題】將試圖解答以上問句,帶領讀者重回這場公民運動。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