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趙一昉 Frank Zhao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國際關係史研究生)
不論是社會運動還是政治理念,如果不懂得務實,那就注定是失敗的。這是台灣年輕人和全世界有心搞社運,有心走政治這條路的人必須要記住的。
筆者作為政治學,國際關係和國際史的學生,近來看到台灣太陽花運動搞得如火如荼,外加青春期以來在加拿大成長對於兩岸事務一直做著「抽出來看」的狀態,實在按捺不住想就太陽花運動來談談兩岸的問題。希望能幫助讀者把一些事情做些梳理。
關於學運的本質:
該如何去看待這次台灣學運?其實「反服貿」只不過是一個導火索,就好似一戰的本質原因不可能只是因為哈普斯堡皇位繼承人費迪南德大公被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給暗殺了。本質上台灣學運可以鬧那麼兇其實就是:
1. 這幾年對馬英九政府表現不滿的一次集體噴發。這個部分其實也不用多說了,稍微關心台灣近況的讀者都應該了解到,由於民生問題,經濟不景氣(至少中下階層感受如此)和接連的腐敗問題,馬英九的支持度可以說是低到不能再低。所以學運的時候,抗議者就是笑他「9%總統」。
2.對於兩岸越走越近的一種不安。再坦白點,如果不是有戰爭威脅,至少有政治想法的年輕人,台灣的七年級生,八年級生,絕大多數是希望台灣獨立的。就算是偏藍的年輕人,他們心中的中華民國還是等同於台灣。也就是說,偏綠的是台獨,而偏藍的是獨台 – 中華民國獨立於台灣。
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台灣從1895年開始到今天,真正和大陸同屬於一個政權也就差不多1945到1949年這四年的時間,而這四年國民黨接手台灣的表現可說令當地人大失所望。而台灣最新的這批年輕人,已經越來越沒有本省外省之別了,也就是說他們是一群對大陸完全沒有概念,或者任何鄉愁的世代。(他們的父母或是外省人第二代,還會從上輩那裡感染出對大陸的某種情愫)。你怎麼可能要求這群年輕人會從心底認為自己是「中國人」?讀者設想,自己在這樣的環境長大,你會覺得自己是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嗎?
任何的「自古以來云云」(事實上是自康熙朝以來),對於台灣年輕人來說都是莫名其妙。而馬英九政府執政以來,兩岸越來越「經濟一體化」,在台灣年輕人看來就是走向統一的第一步。而統一就是他們所恐懼的,不論你拋出「一國兩制」,甚至就算大陸實現民主化,與我交談過的台灣同齡人絕大多數不願成為「中國人」。這其實就是此次運動的本質– 「不想被統一」。
關於兩岸關係和台灣人的盲點:台灣的宿命
反服貿擔心被統一,這是很多台灣人的憂慮。但問題是大陸當然要統一。今天所有的經濟交流,文化交流,這個讓利,那個讓利當然就是為了最後那個「司馬昭式」的目的:完成國家統一大業。一些台灣朋友總是摸不清頭腦,為什麼中國大陸不能放過台灣呢?
1.北京在戰略上需要台灣。有了台灣才能有希望突破所謂的第一島鏈。而大陸政治慢慢轉型成一個海權國家。想要做亞洲的霸主,或者說把亞洲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而不是和美國分享,那麼台灣是北京的必需品。
2.「收復台灣」已經進入大陸民眾民族主義DNA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為六十年來不斷地教育和宣傳,在大陸民眾心中如果放棄收台幾乎就等同於賣國,也就是說台灣老不搞定其實是影響執政黨的正當性的。所以不管用什麼方法,最終,北京必須要拿下台灣。
大陸就台灣問題的不可失敗性也是為什麼筆者在前文強調台灣若不肯和大陸做經濟整合,大陸一定打壓台灣與他國走FTA這條路。要知道大陸市場和對北京關係對於幾乎所有國家來說,都比台灣市場和對台關係來得重要。
其實,在統一的這條路上,大陸實際的阻力還是來自於美國。從冷戰開始一直到今天,台灣之所以還能與大陸分治,說穿了就是美國因素。 (比如:朝鮮戰爭與第七艦隊入台灣海峽)只要美國還有心和有能力保台灣,那麼大陸也不敢亂動。但世界是不斷在變化的,大陸的國力越來越強,而美國相對越來越弱。事態會到一個臨界點,也就是美國無力去保台灣的時候,美國處於現實考慮自然會拋棄台灣。
因為對大陸來說,台灣是核心利益,而對美國來說不是。當然有人會說,你如何證明美國一定是以「現實政治」(realpolitik/realism)作為外交政策的考量?我不能說美國百分百是“realpolitik”,但就算美國內部會有那麼一些理想主義者,台灣似乎也不是其核心議題。想想,冷戰當中美國就能和北京建交,更何況冷戰後的今天呢。現在在美國學界,「棄台論」的聲音可是不小的。
台灣人的盲點在哪呢?他們過於強調「台灣人的命運應該掌握在自己手裡」。但是,應不應該從來不是重點,他們應該考慮「是」或者「不是」。而事實就是,台灣一開始命運就沒有掌握在自己手裡,未來也不會掌握在自己手裡。說穿了,台灣的地理位置在地緣政治中的重要性注定了她的命運一定被周圍大國所左右。包括上邊有提到,為什麼台灣能撐到今天沒被大陸吃掉?美國呀!這就是台灣的宿命。
所以當台灣年輕人在思考台灣未來的時候,不應該是去表達「我們台灣人想要什麼」,更應該去了解甚至去揣摩北京政府的戰略、戰術和邏輯,大陸普通民眾的想法和觀感,美國的本質立場和思路甚至整個世界格局與中美角力。因為台灣自我無法掌控命運的特性,台灣年輕人必須去了解對岸,了解世界。在一個必輸(其實也不是必定會被統一,前提是大陸因為自身原因先崩潰)的框架下,思考如何為台灣的普通人民爭取最大的福利。這才是真正希望成為政治家而不只是一次學運領袖的台灣年輕人該去思考的事情。
此事件的影響:
這次台灣學運的長遠影響很可能是催促北京加快步伐,也就是說與學生的願景是相反的。 「不接地氣」的北京透過這個事情徹底了解到了台灣的民意,所以時間表上可能會提前了。歷史很多時候就是這樣,抗日戰爭前其實也有類似現象。日本人因為一些事件,加快了全面侵華的步伐而不給予蔣介石足夠的籌備時間。
本文獲北美留學生日報授權刊登

對中國而言,台灣始終是那「想像的共同體」的一分子,Photo Credit: Jirka Matousek CC BY 2.0
專題下則文章:
佔領立法院的「奇幻旅程」即將結束,但我們該繼續思考的三件事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