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本篇為台北雙年展線上展覽系列最後一篇,介紹將在北美館內外展開的五組行為演出。王墨林、黑名單工作室、區秀詒以劇作《哈姆雷特機器》為軸線,形構一個聲音、影像、身體交織的歷史—時間現場;《二十世紀舞蹈史,在亞洲》由林人中概念發想及編舞並親自演出;洪子健透過多媒體表演探討靈魂、生命與死亡;曾伯豪則將延續「鬼講堂計畫」,述說以噍吧哖事件為骨架的改編故事;林怡芳等人的最新舞作也將在台北雙年展首演。
王墨林&黑名單工作室&區秀詒《哈姆雷特機器詮釋學》
以德國劇作家海納.穆勒(Heiner Müller)的劇作《哈姆雷特機器》(Die Hamletmachine)為精神軸線,探問戰爭的文明、現代的廢墟、現實的無縫隙、許諾的失落,以及一再抹平世界的立體。當人的存在與虛無已失去「中心」,幽暗的亞洲絕望圖景,如何從歷史的洋流,泳向希望的未來?《哈姆雷特機器詮釋學》由王墨林構成,與北京行為藝術家王楚禹共同發展,聯合黑名單工作室王明輝和藝術家區秀詒,通過「不確定性」的實驗路徑,形構一個聲音、影像、身體交織的歷史—時間現場。
演出時間:2016/11/04 - 11/05 19:30
演出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

《哈姆雷特機器詮釋學》2015年12月首演場於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林人中《二十世紀舞蹈史,在亞洲》
由林人中概念發想、編舞及演繹,《二十世紀舞蹈史,在亞洲》是二十世紀舞蹈史的二十分鐘、編舞家林文中過去二十年來身體實踐的二十分鐘、也是台灣、日本、中國、東南亞、歐美共享的二十分鐘。
在舞蹈檔案演繹及現成物創作的研究基礎上,這件舞作的形式與名稱,諧擬自藝術家提諾.賽格爾(Tino Sehgal)於2000年發表的作品《獻給二十世紀的二十分鐘》,他拼貼二十名編舞家的經典舞作片段,包括喬治.巴蘭欽(George Balanchine)、摩斯.康寧漢(Merce Cunningham)、碧娜.鮑許(Pina Bausch)、傑宏.貝爾(Jérôme Bel)、薩維耶.勒華(Xavier Le Roy)等,作為對二十世紀舞蹈史的詮釋。而這件「在亞洲」的作品,並不打算呈現亞洲編舞家的作品選輯。
通過後殖民之眼,《二十世紀舞蹈史,在亞洲》意圖返視泛亞洲現代舞發展與西方化及現代性的關係,叩問「亞洲」對亞洲/亞洲人的意涵,協商解讀多元文化的身體性與主體性。林文中的個人身體史在此是一組互文本,他的舞者身體由中國民族舞、芭蕾、葛蘭姆(Graham)技巧及與編舞家比爾提.瓊斯(Bill T. Jones)的七年工作經驗構成,直到他回到台灣創立自己的舞團,探索自身的當代舞蹈語彙及身體系統。
演出時間:2016/11/05 15:00、17:00
演出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

林人中,《二十世紀舞蹈史,在亞洲》,2016,彩排。
在這二十分鐘裡,一個舞者正在跳舞,他跳的是歷史也是現在。他所表演的姿態,都是那被稱為「他者」的事物。
洪子健《尼采轉世為一位中國女性與他們共享的生命》
一種道德甚至可以從一種錯誤中產生,但是用這種觀點來闡述道德價值問題至今尚未出現,也就是說,迄今無人核驗過所有藥品中那最著名的一種——道德價值。那麼,懷疑這價值乃是當今第一要務。
—尼采《快樂的科學》
這是一項多媒體的表演藝術創作,透過現場獨白的演出探討靈魂、生命與死亡。基於「永恆回歸」這個令人難以承受的概念,作品將哲學家尼采稱為「靈魂零號」,並且持續朝著他對於其他生命與「對一切價值重新評估」的方向邁去。
演出時間:2016/11/19 19:00、11/20 15:00
演出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

洪子健,《尼采轉世為一位中國女性與他們共享的生命》,2016,多媒體表演藝術。表演者:林昱。
曾伯豪&鬼講堂 《鬼講堂第二講》
「鬼講堂計畫」以噍吧哖事件為骨架,揉合地方陰廟故事,重新撰寫成一長篇共計十五段的故事。為何我們「還」需要一具關於抵抗的敘事肉身?原因在於我們仍面臨各種問題,其混和著認同感喪失、個體無力感,以及更為細緻的管控剝奪。
鬼講堂計畫每一講堂講述三段故事,由曾伯豪、吳宗恩、戴開成進行演出。承襲第一講內容,《鬼講堂第二講》將演出〈令旗附神〉、〈魔視〉、〈假王爺〉三段故事,分別演繹余清芳、蘇有志、鄭利記三人接受王爺指令構思抗日結構的經過;土人因雙生樹精消失而恍惚挫敗地在世上存活,進而衍生思考和決定;余清芳與江定兩人回憶及檢討前期攻擊各個警察駐在所的經過,因而在山上舉行祭旗大典,準備下次行動。
演出時間:2016/11/25 - 11/26 19:30
演出地點:紀州庵文學森林

曾伯豪,《鬼講堂》,2015。
2015城市傳說駐市計畫展覽,於台南齁空間後方展出作品內不定時演出。
拉蒂法.雷阿畢榭&林怡芳&克里斯多夫.維弗雷特
《鬼臉和炸彈之演繹-娃雷斯卡,記一段旅程,或是:誰怕詭態感?》
現代編舞發展史上的龐克教母娃雷斯卡.基爾特(Valeska Gert)集舞者、歌舞劇藝術家、編舞家、演員、歌手、作家等身分於一身,她那諷刺滑稽、如古怪的啞劇又是幻覺現實主義的舞蹈,在怪誕與抽象之間,產生了持續性張力。透過拼貼和蒙太奇手法,她將從社會現狀中借用來的剪影、人物、體態的表現予以精煉濃縮,因此她的舞劇也是時事劇(Zeittheater)與錯位的戲劇,能編造出各種類型,也將她那個時代的城市文明律動及觀點予以虛構化。
第一次世界大戰殺戮暴力下的創傷和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暴力,促使前衛藝術運動高唱「新人類」烏托邦概念,堅守著更美好世界的脆弱承諾。
既然現有價值已遭到破壞,原本哺育民心與智能的價值已成了問題;既然化整為零的文化意志已無法供養穩定狀態中的創造——我敢斷言,怪誕的舞蹈靠一個簡單的動作而且為了這個時代,會讓即將爆炸的種種困境更具體化。
基爾特於1920 年在柏林寫下的這幾句,激勵拉蒂法.雷阿畢榭、林怡芳、克里斯多夫.維弗雷特製作這件首度在2016 台北雙年展中公開演出的創作。
演出時間:2016/12/01 - 12/03 19:30
演出地點:台北市立美術館

《鬼臉和炸彈之演繹——娃雷斯卡,記一段旅程,或是:誰怕詭態感?》,2016,現場表演。
展覽資訊
展名:2016台北雙年展「當下檔案.未來系譜 : 雙年展新語」
時間:2016/09/10-2017/02/05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181號)
詳情請點擊
責任編輯:曾傑
核稿編輯:楊之瑜
專題下則文章:
台北雙年展:台灣藝術家線上展(六)洪藝真、李明學、賴易志、蘇育賢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