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設計師知音難尋是全球現象。我在米蘭奧美廣告工作時,客戶就常提出非專業的要求,不同的是,設計師的專業很被尊重,上司都會聆聽我們的想法並想辦法說服對方。但在台灣,設計師較容易被當成美工或美術處理人員,處事原則是聽從金主而非專業。但愈是你的專業,愈不能廉價,當別人削價競爭,我們就要讓客戶知道你所具備能力的稀少性。
我覺得一個好的設計師,需具備思考、熱情、求知慾和不斷進步的特質。
我大學念的是美術,因為修了一堂平面設計課程,從此對設計有了濃厚的興趣。對我而言,設計是比繪畫更貼近生活,也更具實用,但我並沒有放棄在藝術領域的追求,畢竟藝術與設計是一體兩面,而對美感追求和感官刺激的訓練正是設計的後盾。
畢業後,我到義大利米蘭Domus Academy設計學院進修互動設計碩士,追隨影響我深遠的義大利藝術家—李奧那多・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達文西除了是畫家,也是建築師、音樂家、數學家、工程師、發明家、製圖師、植物學家,許多人讚嘆達文西的全才,但就如在藝術之上,不管是互動設計、室內設計、平面設計和產品設計等都可相通,也如義大利人所體現的—生活即是設計,所有目的都是為了讓這個世界更加美好。

達文西為文藝復興時期的全才(圖為達文西手稿)。Photo Credit: Playing Futures: Applied Nomadology CC BY 2.0
在米蘭待了六年後,我決定回到台灣,想為家鄉盡一份力,並努力讓台灣的設計被世界看見。
從一座文藝復興城市吸取設計養分
在米蘭生活的日子,雖然總嫌她又髒又醜,但畢竟在那經歷了從學生到職場的六年,對這座城市非常有感情。在Domus期間,學生來自世界各地,每次小組專題都會激盪出精彩的火花:日本人、德國人做設計設想周密,下功夫專研,義大利人、巴西人因拉丁民族天性浪漫,簡單的初衷就能打動人心,走出校園,身處在這座文藝復興時期的重要城市,每走一步都是驚喜。
米蘭不是個第一眼就會讓人愛上的城市。儘管有著世界第三大、文藝復興時期具代表性的米蘭大教堂(Duomo di Milano)及米蘭大公斯福札爾的城堡,但我認為這座城市的迷人,來自每條巷弄和獨特小店,以及義大利人獨特的生活方式與生活步調:上至官員總理,下至販夫走卒,早晨必定要乾一杯Expresso,男女老幼談話都要搭配各種手勢,對事物熱情樂觀到像天塌下來也不怕。

米蘭大教堂。Photo Credit: Bryce Edwards CC BY 2.0
他們對自身文化深具信心,對美感渾然天成,街上路人穿著都有型又有品味,對藝術及文化保存從8歲到80歲都能和你侃侃而談;生活在此,博物館,美術館、傢俱展、建築展、插畫展、車展,各種藝術設計活動展覽多到眼花繚亂,讓人感到生氣蓬勃,整個城市都在律動。
走進全世界最大的米蘭傢俱展(Salone del mobile),你能見識從世界各地蜂擁而來的設計朝聖者,所有商家、咖啡廳、閒置空間都成了品牌商租下的展覽場,彷彿整個城市是為設計而存在。在那幾天,你只要跟著市府提供的導覽地圖,便可輕易找到藏身在街頭巷尾大大小小的展覽,如果運氣好的話,還可找到提供免費香檳與食物的Opening party喔!

米蘭傢俱展會場之一。Photo Credit: Paola Sucato CC BY 2.0
在2008那年,義大利都靈正獲選為世界設計之都的示範城市,米蘭離都靈不遠,自當不會錯過。前去的那個週末,全城的人都動起來熱情參與,不管是公共藝術、展覽、建築,整個城市都充滿設計了氛圍。WDC的目的是透過藝術和設計激發城市的潛力,像是個開頭,也沒有時間限制,而為了這場盛會所興建的藝術舘、公園和公共雕塑都會保留,在其中,你能深刻感受到藝術就是生活。
台灣這幾年的策展經驗已非常豐厚,如台灣設計師展和新一代設計展,都可看到很好的創意,但政府應思考的不只是辦展或頒獎,而該是如何扶植設計師成長、協助行銷和與國際接軌。台灣的創意不輸別人,但形象包裝不可只靠個人經營,否則只是小眾團體,而非整體實力;我們在松菸或華山都可看見有質感的台灣新品牌,但中國大陸和泰國的設計同樣在突飛猛進,應多看看別人的設計。

新一代設計展。Photo Credit: jiahung li CC BY SA 2.0
當創意碰上知音,從工廠開模到市場銷售
設計師知音難尋是全球現象。我在米蘭奧美廣告工作時,客戶就常提出非專業的要求,不同的是,設計師的專業很被尊重,上司都會聆聽我們的想法並想辦法說服對方。但在台灣,設計師較容易被當成美工或美術處理人員,處事原則是聽從金主而非專業。但愈是你的專業,愈不能廉價,當別人削價競爭,我們就要讓客戶知道你所具備能力的稀少性。
除了客戶,找到適合的工廠夥伴、和工廠溝通產品開發也是挑戰。
台灣老師傅手藝需要傳承,卻苦無接班人;公司起步那年,我們在台灣和大陸尋覓適當的工廠,但工人素質和做工品質都不甚滿意,好在最終幸運在台灣找到願意接受小量訂單的工廠,年輕負責人和我們理念一拍即合,之後,又如獲至寶地在台中找到一對工匠師傅等級、超過30年工廠經驗的退休老夫妻。
設計師和工廠的默契需要培養,最忌諱工廠犯兵家大忌戰前換將,也怕設計師要求九十分,工廠卻只做到六十分;工廠有其習慣的工作模式,對品質的要求有時會和設計師相違背,必須慢慢磨合出彼此都接受的方式,而為了堅持對美感與完美的追求,必須隨時保持和工廠的順暢溝通。

設計師必須要和工廠建立良好的默契(圖為樂高模具)。Photo Credit: Arne Hückelheim CC BY 3.0
當產品跨過量產關卡進入市場,又是另一考驗。我發現台灣消費者較喜歡「可愛」的東西,較不注重實用性或品質;「一窩蜂」也是個現象,只要爆出超夯潮物,大家就會蜂湧而至,鮮少思考商品到底好在哪裡,黃色小鴨就是個例子,設計師赫夫曼(Florentijn Hofman)本意是透過小鴨表達這是個沒有國族疆界的世界,但商人只將它視為圖利工具,消費者也只把它當作一個合影留念的背景,沒有人把它當成是件藝術品來看待,更遑論對於藝術品背後意涵的省思與尊重。
但不管如何,產品一旦進入市場,設計師的原則和使用者經驗的平衡最是重要。我的創業搭擋負責業務與通路,非常注重與消費者的互動,公司內部也會時常討論消費者的使用經驗,這對設計上都是很好的助益。
很多設計師對設計相當堅持,絕不允許他人更動,但務實地參考銷售意見和顧客反饋非常重要,畢竟產品最終反映市場。感動的是,越來越多消費者會因好的設計和質感而購買,更因為是台灣本土品牌而支持,這鼓勵我們要繼續堅持下去。
創立品牌,需要的是勇氣和一顆堅持的心
在義大利時,我經常跑皮革重鎮佛羅倫斯,因為看到義大利皮革製品的魅力與皮革工匠的精神,讓我想把這種好材質帶回台灣。
皮革需經過鞣製過程才能轉化成可以製包、製鞋的狀態;傳統工法是在鞣製時加入植物單寧染劑,反覆浸泡約四十五天之久才能轉為「植鞣皮」,工業革命後出現了鉻鞣技術,是為重金屬染劑。現今每年生產的皮革約有百分之90都為鉻鞣,因為可縮短皮革的鞣製時間,但為了想帶給消費者最真實天然的皮革質感,我們的產品仍堅持選擇植鞣皮革。
決定創業後,其實走了一段辛苦的路。原料的購買是公司初期遇到的首要難題,一次買三千米平方尺的皮革實在讓人吃不消,好不容易通過考驗進入市場,面對的則是新品牌的市場接受度與某些產品銷售不佳的狀況,讓身為設計師的我很感挫折。從開始至今,不管是挫折和收獲都是養分,也更確立我們的原則為不管在設計和原料上都要堅持最好,而在開始外銷後,對品質把關就更加嚴格,畢竟這代表的就是台灣。
我們也努力加強社群連結.如開始參加由FliperMag雜誌舉辦的座談會並擔任此線上雜誌的專欄作家,它是由四個年輕人所創辦,每月最後一個禮拜會舉辦講座,設計師可以參加並自由交流,彼此就會藉這場合洽談合作,是個很好的設計師交流平台,另外像是台灣版Kickstarter的FlyingV募資平台,也是了解台灣設計的平台。
作為手作的傳統保留者,我認為在科技一日千里的發展下,設計仍會繼續傳承,一為材質,二為手工製作;雖然人造材質越來越發達,但天然材質不會被取代,不管是絲、羊毛、 布料,真正頂級的還是真材實料。潮流會變,但追求好的質感與好的設計是不變的道理。
alto形象影片
「簡單,是最終極的細膩。」(Simplicity is the ultimate sophistication.)
這句話是文藝復興大師達文西五百多年前就提出的觀點,如今卻只有少數人或企業懂得這道理。前陣子看了一本書,書中提到:「縱觀近代消費科技的發展史,你會發現許多超級成功的產品,其實都是從簡單出發;Google搜尋引擎只有一個簡單的『搜尋』,蘋果的iPhone只有一個單純的『Home』按鍵,Facebook的出發點只是讓你找朋友,而Dropbox只是以一個資料夾起家。」
許多事都是從一個再簡單不過的想法開始,我想把它稱之為『初衷』;而許多大師,年輕時從學徒做起,一做就是一輩子,他們就是守著這個簡單的初衷,經由不斷磨練和反覆細膩的思考,最終把成果做到極致。我時常用達文西這句話提醒自己,也是做設計時不斷追求的目標:希望能夠專心做好一件事,一件簡單而又不簡單的事。
本文為Clement Chang口述,Clement/Yuan合寫
【編按】本文為關鍵評論網企劃專題「單打獨鬥的台灣文創」,我們邀請在藝術光譜中不同位置的工作者,談論關於台灣藝術產業的困境、願景、品牌、突破和未來:
- 十年插畫經驗的kowei,探討藝術創作者的權益
- 輔大應美系馮冠超教授,取經城市為世界設計之都而執行的文創政策
- alto創意總監張兆翔分享自米蘭歸來,在台建立品牌的故事
- 台南星球實驗創作空間負責人陳禹安,說明透過共同創作空間讓遊牧的創作者們能夠相遇
- 日本陶藝之森駐村藝術家簡郁文,講述遠離家園讓創作者找回對家的認同
專題引言請見:〈單打獨鬥的台灣文創:我們擁有世界級的文創人,為何無法成為世界級的文創國?〉
專題下則文章:
「簡單幫我畫一下就好了!」讓台灣插畫家最痛心的要求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