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報導

面對戰爭風險:台灣的民防準備

生存教練談戰爭來了怎麼辦(下):學會這些技能,可能在逃難途中派上用場

2023/01/07 ,

評論

TNL特稿

TNL特稿

TNL特稿

關鍵評論網編輯邀請專家撰寫特稿,歡迎讀者參與討論。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完美」情況,假設台灣的民防系統很健全,那可能會有「食物供給站」或「難民收容所」。如果沒有,那你可能在一段時間後,就要往有難民收容所的地方,或是去安全、原離都市的區域依親。這個時候可能就要走上30公里、50公里,移動過去。

文:Rico

在「完美」的情況裡,假設台灣的民防系統如果很健全,那可能會有「食物供給站」或「難民收容所」,但這都是很完美的假設。如果有食物供給站,那就會有人發食物、發水給你,但我們假設的情況是完全沒有。

如果沒有,那你可能在一段時間後,就要往有難民收容所的地方,或是去安全、原離都市的區域依親。這個時候可能就要走上30公里、50公里,移動過去。

你在平常就要先習慣自己走路,還有練習「負重」,保持運動的習慣。再來你要準備一個「不起眼」跟「耐操」的鞋子,不要選一個名牌的。時常穿著他走走,去習慣他。

如何選擇好的目的地

接著來談在戰時資訊混亂的情況下,要如何選擇移動的目標?

如果今天有政府或軍方的指引,我們當然就是遵從官方的指示。但如果沒有這些資訊時,我們設定目標的基礎還是先確保水源,所以遠離城市的水源地,或是溪流附近可能就是優先選擇的目標。

或是你有親戚朋友就住在郊區,那你在平常就可以規劃,想一想從你家到那邊需要走幾天的時間?大概要走哪些路線?我如果一天以走兩小時休息一小時的速率,一天走八小時要多久可以到那邊?當地的環境有沒有水源?適不適合簡易的農耕?

目的地最好可以種一些葉菜類的蔬菜,或是蕃薯。平常也可以儲備一些種子,放在逃生用的包包裡。不用特地去買一個制式的求生包,可以自己準備,外觀以越簡易、越簡單、越不顯眼最好。

S__107765848
Photo Credit: Rico

該準備什麼帶著一起走?

逃生包裡刀子是一定要的,因為要做一些切割。再來鋸子很重要,很多人都會忘記帶鋸子,鋸子可以用在很多地方。像是你需要「一根」東西來支持你走路的時候,你需要鋸子來鋸一段東西來用。斧頭可帶可不帶,但你要想你可能有需要砍開一扇鎖住的門;斧頭的柄,最好是金屬材質的,可以用來撬開東西。

接下來是繩子。有些人會建議準備傘繩,但其實準備任何繩子都可以,不要是塑膠繩就好。你也許需要綁一些東西拖行,或是需要綁一些東西在身上帶著走,這時繩子就很好用。甚至有些地方你需要靠繩子才能進行移動。一般繩子準備5、6公尺長就夠了。他會用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像是曬衣物、下雨以繩子支撐一個簡易的遮雨棚。

然後大家最常忘記準備的就是「釘子」,特別是水泥釘最好用。特別是水泥釘可以替代鐵釘,但鐵釘無法替代水泥釘。水泥釘的好用是他可以釘在水泥或是硬物,鐵釘則會變形。準備個一打,用襪子包著放包包裡就好。

當你有個兩寸半的水泥釘,你遇到無法綁東西的地方,你可以用釘子釘上去,或是需要掛東西的時候很好用。甚至當你沒有爐子的時候,在地上釘一圈水泥釘,在底下升火上面放容器,就是一個克難的爐子。或是配合繩子做出「絆繩」作為營地簡易的安全設施。水泥釘不容易變形,可以重複使用,放在包包裡你一定用得到他。

前面提到的襪子也是一個很適合作為包包收納的小物。什麼東西用襪子包起來放在包包裡就不怕不見,也不會發出聲響。又可以拿來穿、拿來濾水、當手套用,襪子是非常好用的東西。棉襪雖然平常穿起來不舒服,但他非常好用。

平常規劃的時候,想帶什麼東西都可以買來帶帶看,看自己有沒有辦法負擔這些重量。不一定要買很專業的東西,重點是你需要哪些東西。買來的東西就要拿去試,譬如買了一根打火棒,就要去用用看,買一把斧頭,就找東西砍砍看,去試使用的手感。

S__107765842
Photo Credit: Rico

哪些技能可能會在途中派上用場?

要會基礎的繩結。像是把兩條繩子接在一起的接繩結。練習我要怎麼用繩子綁住一個東西,然後可以快速地拆開。去學這些基礎的繩結。

試著不用導航,練習找一個傳統的地圖來看。去書局買一個50元的指北針,然後練習用這個指北針找到方向。也可以用手機練習,打開手機上的地圖,關掉自動導航,設定地圖固定向北,這是最快學會看地圖的方式。

在移動的時候,每個人同樣也是一天要喝掉1.5公升的水,還有600大卡的熱量。接下來就是要想移動的距離多遠,路途中是徒步還是有交通工具?如果是徒步,1.5公升的水,還有600大卡的熱量就需要X2來計算。接下來要想要怎麼去?要帶哪些人去,有沒有老人家跟小孩?我要帶哪些東西去?路上我該準備什麼?

先從食物來說,鹽巴是必需品,再來就是麵粉,因為麵粉只要和水就可以做成麵疙瘩,非常簡單,稍微加熱就可以。最好平常就學會一些簡單的麵類料理,像饅頭、麵疙瘩。因為麵類容易飽足,也不容易壞,或是餅類也可以。最簡單就是用麵粉或是玉米粉,揉成團之後發酵、火烤,可以保存到一個禮拜。就算酸掉、變硬,緊急時也可以拿來維持一定的熱量。

我們現在都很習慣先進的即食食品還有罐頭,但在戰爭的時你又能背多少?尤其一群人出發又要考量每個人負重分配的問題。其實通常無論你想帶什麼都是對的,但這時候要思考「必要性」,因為你要帶著他走很遠的路。你身邊可能還跟著老人小孩一起跋山涉水,你也需要幫他們負重。

平常假日找一天,練習讓自己降低食物跟水的攝取量。準備一條巧克力跟一瓶礦泉水,試試看靠這樣的食物跟水過這一天。可以做一些日常生活的活動,但盡量不要出門,避免血糖太低會有意外發生。用這樣的練習了解自己能不能忍受物資不足下的飢餓跟口渴。視自己的身體狀況,可以再進階練習用更少的食物跟水過一天。逐步測驗跟調適自己的狀況。

S__107765852
Photo Credit: Rico

路上可能遇到的意外,還有到目的地後該做些什麼?

路上可能會遇到很多的意外。會下雨、會路不通、遇到障礙物,要習慣去排除障礙。或是透過地圖判讀繞過這個障礙物後,繼續自己原本規劃的行程。能夠使用自己準備的工具去排除障礙;還有中間需要休息的時候,要怎麼用工具搭驗臨時的營地;工具出問題的時候有哪些東西可以替代,這些都是平常就需要練習的。

除此之外,遇到不友善的索討、不友善的群體在某個路段出現,要怎麼避開他們?遇到一群人,要怎麼樣低自己醒目的程度?其他還有保暖的問題、失溫的問題、醫療的問題、起水泡怎麼辦,還有要怎麼預防「燒襠」的問題。

「燒襠」指的是跨些因為嚴重的摩擦導致脫皮,真皮層跑出來,這種情況下走路會很痛。避免燒襠的方法,第一種就是平常習慣走路,讓皮膚變得沒那麼細嫩。再來就是穿絲襪能有效地避免燒襠。絲襪也有很多功用,像是剪開墊在肩膀上,可以減少背包對肩膀的摩擦,也可以用在過濾水。如果有衛生棉,也一樣可以拿來減緩背包的摩擦,如果足部以外的地方起水泡,衛生棉也可以拿來吸附組織液,有類似紗布的功能。

最好能具備基礎的醫療技能,至少能辨別發炎跟發燒的症狀。

到達目的地之後,可能還是要持續克難的生活。一樣要生火煮飯,為了確保食物的來源,你可能要學會種植,還是要控制食物的消耗。這時會做餅就很方便,把麵粉或玉米粉和水,揉一揉讓他發一下,壓扁加鹽巴放在烤盤上,加熱後就是一塊餅。他有熱量,又有飽足感。可以減緩糧食的消耗,挨過這場戰爭。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彭振宣
核稿編輯:翁世航

專題下則文章:

生存教練談戰爭來了怎麼辦(上):只要你還有辦法行動,那你一定要先回家



面對戰爭風險:台灣的民防準備:

近年隨著國際局勢的發展,兩岸間也再度出現緊張局勢。特別是2022年俄烏戰爭開打後,也讓很多台灣人擔心爆發台海戰爭的可能性。不過講到戰爭,大家基本的印象還是符合服役資格的國民,在國家的徵召下在前線抗敵。 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那就是沒有受到徵召的其他民眾,在戰爭時可能會遇到什麼狀況?又應該如何自保呢?社會上又有哪些「民防」組織在預作準備?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