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特別報導

台商會長觀察:台灣能在寮國這個「東協最小經濟體」找到什麼機會?

2016/09/01 ,

評論

陳彥霖

Photo Credit: Samnang Danou CC BY 2.0
陳彥霖

陳彥霖

現居曼谷,教育部第一屆新南向留學獎學金,就讀泰國朱拉隆功大學東南亞研究所(e-mail: zolickchen@gmail.com)。 主修外交、中國研究;曾於捷克、香港、上海交換學生,也在美國、泰國短期公費進修、實習。旅行是最大的興趣,去過二十六國,希望能和年紀一樣每年增加,接觸過七種語言,卻只記得廣東話,寫了一本與香港有關的畢業論文,也希望繼續從中港關係去觀察台灣的未來。 Facebook:灣仔威靈頓街27號-曼谷/東南亞 https://www.facebook.com/wanchaiwelly27/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提及對「新南向政策」的看法,寮國台商總會薛明哲會長語重心長道,「台灣應該好好對東南亞進行全面研究,若要與寮國交往,台灣幾乎沒有能以寮語閱讀溝通的人才,不認識寮國文化及市場,更難評估台灣在寮國機會。」

從泰國邊境小城廊開府(Nong Khai)出境,跨國公車行駛跨越湄公河,經過河面中線突然轉換顏色,從象徵泰國君主立憲的黃色國度,進入社會主義的紅色寮國,也是台灣高喊新南向之下,最陌生的國度之一。

寮國首都永珍(Vientiane),座落於湄公河畔,從地圖俯瞰,市區隱身在彎曲河道,與泰國隔河對望,在寮語意指「月亮之城」,仍可見法國殖民遺風,尤其是寮版「凱旋門」,作為市區明顯地標建築,照亮永珍夜晚。

寮國
慶祝寮國獨立的凱旋門。Photo Credit:Robert Lowe CC BY 2.0

橫跨湄公河畔的「泰寮友誼大橋」(Thai-Lao Friendship Bridge),是由澳洲政府興建、出資並贈與兩國,盼促進商貿往來。寮國在地緣及文化都深受泰國影響,鄰近寮國的河畔可收到泰國手機訊號,多數也收看泰國電視,加上寮語相近泰國依善方言,大多寮國人都能用基本泰語應答。

進入寮國像是進入時空隧道,隨處可見日、韓製造的老舊公車,亦可見到台灣車輛透過捐贈或轉售赴寮,補充該國基礎建設的不足,反映運輸交通是寮國經濟發展的障礙之一。

每年以7%經濟成長率發展的東協最「小」經濟體

寮國是東南亞唯一不靠海的內陸國家,人口僅約680萬人。根據世界銀行統計,排除新加坡、汶萊等人口較少卻擁有高人均收入的小國,寮國是東南亞最小的經濟體,人均約1,600美金,卻每年以約7%的經濟成長率快速發展。而寮國政治狀態也相對穩定,寮國人民革命黨是全國唯一政黨,近年積極融入國際經貿體系。然而,雖身為東南亞經濟成長率最快的國家之一,卻直到2012年才批准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

旅客前往首都永珍,多數是為了轉車或申辦簽證,停留者往往會驚訝於永珍的物價,其人均所得雖遠低於泰國,卻比泰國首都曼谷擁有更高物價水平。「因為寮國多數貨物須依靠進口,因而推升成本,加上寮國人做生意要賺到一定比例才願意成交。」寮國台商總會薛明哲會長,在永珍狹小侷促的商業街說道。

目前薛會長率領的「寮國台商總會」約有50幾名會員,多數集中永珍,僅有40幾間常駐台資企業較常參與活動;也有少數台商不定期往來寮國與台灣,炒賣房地產,成為閒置資金入手寮國的首要選擇。新南向的困境之一,在於多數台商仍追求低階製造的生產基地,而未思索長期的產業轉型發展。

高度依賴初級產業的東南亞「電池」

寮國地處內陸,地勢較高,湄公河高低起伏,沖刷出豐沛水力,寮國政府早已引進外國資金建造發電水壩,出口電力至急需工業用電的泰國及越南賺取外匯。而除了作為東南亞的「電池」,寮國還擁有豐富天然資源,伐木及礦業是主要出口商品。

「寮國主要的水力、伐木及礦業等初級產業,多數不是台灣主流產業,且台商投資心態較為保守,若估算沒有高額獲利,許多台商不願貿然投資寮國。」薛會長坦言,「相反地,許多中國商人,即使在寮國經營小本生意,商鋪工廠等,只要能月入50,000台幣,就前仆後繼而來。」在寮國因而經常看見簡體中文書寫的各類店鋪工廠,從首都永珍沿線擴散。

但是,湄公河行經寮國支流落差較大,不利航運,加上地勢多山,公路多須繞路而建,境內交通運輸設施落後,許多貨物需借道泰國轉運出口,因此投資寮國,更需考慮物流成本。交通運輸也是寮國政府極力想解決的問題。

IMG_3358
IMG_3357

中國因素滲透寮國 文化經貿仍有發展空間

台灣與寮國官方進展有限,台灣人前往寮國,申請落地簽證、簽證及入境章採用另紙簽證,僅能拿到一張寮文意指「會飛的護照」,不會在台灣護照留下任何痕跡。

IMG_3632

離開永珍一路往北,除經常見到簡體字招牌,亦常見到「云-」開頭,由雲南開往寮國的中國車輛。緊連中國大陸加上投資貿易,在寮國經常可見中國的影響力,除台灣護照不被承認,也未設立官方代表處,對寮事務,由台灣駐越南官員兼轄。

中國更有左右寮國外交的影響力,2016年,寮國輪值東協主席國,永珍隨處可見歡迎東協會議的標語海報,卻在南海議題上靠攏中國立場,不願意與東協發表聯合聲明。

即使如此,台灣與寮國經貿文化仍有發展潛力,寮國積極對外資開放,並不排斥台灣,反而是台商心態保守,偏好生活便利、資訊較多的投資國,如越南、泰國、印尼等地。而寮國主要經貿對象包括中國,學習中文成為「顯學」,若以獎學金吸引優秀學生,在文教領域亦有深化空間。另外,台灣長年發展的志工文化,在寮國仍有合作可能。

IMG_3292

東協小國的困境:規模小、人口少、基礎建設不足

薛會長認為,在寮國投資首先會面對「缺工」問題,由於寮國人口不到700萬人,而一般寮人月薪僅約200美金(約台幣6,000元),許多寮國人索性跨過湄公河前往泰國,以換取較高薪資,經常會有找不到工人的困境。

寮國基礎建設也待加強,多數出口須倚靠泰國港口機場,提高貨物的運輸成本;又由於缺乏妥善醫療資源,重症者需轉往泰國,寮國仍可發展針對外商、國際組織人員或寮國富人的醫療服務。

寮國人口少,相對內需市場小,要發展大型商場空間不大。而若想在永珍經營餐飲服務業,顧客人數有限,除非能提供差異服務,否則市場亦容易飽和。寮國如同其他東南亞國家,存在嚴重貧富差距,相較曼谷開設許多精品百貨,專職服務富裕階層,永珍仍尚未有跨國量販店,寮國商場也較為簡陋,樣式單調,許多寮國富人就直接跨越湄公河,赴泰國購物。

目前除了製造業,台資銀行亦已在寮國開設分行,協助台商處理金融問題。由於寮國產業超過半數是初級產業或工業,與台灣多數業者擅長「業種」不一定符合,寮國是否有機會成為台灣對外投資的下一個迦南美地,仍需要更多台商前來投石問路,網路或雜誌報導仍舊過於片面瑣碎。

推動新南向政策 應全面培養在地跨文化人才

台灣政府提出新南向政策,希望全面拓展與印度及東南亞的關係,但深藏在內陸的寮國,很難吸引多數台灣人的注意,主因除了保守心態,亦缺乏相關經貿研究資訊。

提及對「新南向政策」的看法,薛會長語重心長提到,「台灣應該好好對東南亞進行全面研究,若要與寮國交往,台灣幾乎沒有能以寮語閱讀溝通的人才,不認識寮國文化及市場,更難評估台灣在寮國機會。」

目前在台灣出版的東南亞指南,有包括翻譯來自日本研究機構的出版品,但仍欠缺台灣觀點的評析報告,多數資料也只集中在台商較多的國家,對於緬甸、柬埔寨、寮國的政經分析乃至商情調查,尤其是語言人才仍存在斷層。

薛會長認為,政府應該進一步擘劃「新南向政策」,分析台灣優劣勢產業,提供廠商及民眾可信賴的各國資料,並與該國政府洽談優勢產業合作及相關優惠政策,才能促進廠商投資誘因。

「關於市場研究及調查,可以透過政府資源進行,有必要派員前往東南亞長期駐點,除學習語言,更要了解當地文化及產業,才可能寫出台灣觀點的經貿報告,而不是待在台北研究室,參考幾份外國機構報告剪貼交差。」薛會長語重心長地說。

而在台灣公務體系的交差文化之下,若僅是消耗「新南向」預算,最終只是隨著政府輪替,曲終人散,而台灣在面對東南亞,公私部門心態都應更加開放。東南亞存在極大差異,但機會隱藏在新一波政府高喊新南向政策的熱潮之中,不僅政府應加快腳步提供政策藍圖,民間態度也需要配合開放,才有可能在南向宣示之中,找到台灣的立足之地。

夜晚的永珍河畔,寮國夜市販售許多中國進口的廉價商品,昏暗燈光照著少數書攤。在昏暗燈光之下,幾個寮國人努力讀著寮英對照的書本,奮力讀出英語單字,雖不標準,我卻看見寮國與世界接觸的渴望,在湄南河畔伴隨微風,閃閃發光。

相關報導:

責任編輯:吳象元
核稿編輯:闕士淵

專題下則文章:

一家公司如何翻轉越南經濟結構?請看南韓「三星帝國」前進越南啟示錄



一路向南之後:新南向是出路還是曇花一現?:

關鍵評論網推出《一路向南之後:新南向是出路還是曇花一現?》專題,為你整理從2015年9月22日,蔡英文表示將推動「新南向政策」開始,這一年間對在台新住民、東南亞觀光、東協人才培育的政策規劃,並透過東南亞台商、在台馬來西亞華人、中經院分析師的觀察,從各方角度對此政策發表評論。 我們也採訪了菲律賓台商三大組織:「菲律賓台商總會」林在良會長、「菲律賓台灣工商總會」林家丞會長、「菲律賓台灣同鄉會」蔡子復秘書長,以及寮國台商總會薛明哲會長和嚮往東南亞發展的台灣年輕人,聆聽他們的東南亞經驗,最後,透過採訪〈新南向政策與移民人權〉座談會、台灣第一位新住民立委林麗蟬並製作全台新住民據點圖表,盼政府在推動經貿的東南亞時,切不忘記高達50多萬的台灣新住民。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