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特別報導

創意的力量——以創意教育培養癌症病童面對恐懼與挑戰的勇氣

2018/11/08 ,

評論

台灣創意週

Photo Credit:台灣創意週
台灣創意週

台灣創意週

坎城創意節官方在台創意盛會,主張「善.用創意」,針對社會較少被關注的議題,用創意帶來幫助或改變。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文章由百靈佳殷格翰與關鍵評論網共同製作。今年「台灣創意週」渴望藉由坎城國際創意節得獎作品〈幻想的朋友Imaginary Friend Society〉的分享,喚起社會大眾對於國內癌症兒童之心理難題的重視,給予這群小小病童和家屬更多的關懷,樂觀且更勇敢地對抗病魔。

你關心的健康是什麼?從網路搜尋量和閱讀量來看,減重和失眠永遠是排名前二的話題,但今年「台灣創意週」渴望藉由坎城國際創意節得獎作品〈幻想的朋友Imaginary Friend Society〉的分享,喚起社會大眾對於國內癌症兒童之心理難題的重視,給予這群小小病童和家屬更多的關懷,樂觀且更勇敢地對抗病魔。

心理的痛和慌,吃藥也沒效

「我每天都可以聽到小朋友尖叫著喊:不要打針、想要爸爸媽媽、不要來醫院。」辦公室就在兒童加護病房隔壁的台大兒童健康基金會副執行長、台大兒童醫院兒童胸腔加護科主任呂立這樣說。

0Y0A3207_R
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台大兒童健康基金會副執行長呂立醫師

癌症兒童的恐懼和哭鬧,不僅發生在打針時。呂立醫師表示,醫療行為不是一般的生命經驗,這造成小朋友從進入醫療場域、遇到陌生人到接受種種複雜的癌症檢查和治療時,都會因為陌生而焦慮不安,猜想「我到底發生什麼事情了?為什麼是我要做這些事?」

許多人認為小朋友害怕時,幾句「秀秀」、「呼呼」的輕言軟語就能安撫妥當。殊不知,這舉動有時候反而會讓孩子更焦慮緊張。而且,臨床也發現,癌症兒童對醫療的壓力無法適應而產生的痛苦或焦慮情緒,其實跟美國肥胖流行病學研究的結果ACE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負面的童年經驗)很像,即使經過一段時間,身上的傷口會痊癒,但心裡還是會留下陰影,形成PTSD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深深影響未來的人格發展和健康。

呂醫師就發現,醫療過程中的不舒服會讓少數小朋友出現認知行為退化的情況,以前會叫爸媽,現在卻喊不出口了。他強調:「在醫治疾病的同時,能不能不要造成或減少他們(癌童)的心靈創傷?如果有,那部分能不能被療癒、被照顧到,是很重要的事情。」

心理治療能安定孩子的心,照護資源卻不足

適當的心理治療輔助正規治療,可以協助對癌症兒童的照顧。目前國內對於癌症兒童與家屬的輔助心理治療,除了歡笑感染力強烈、近兩年很夯的「紅鼻子醫生」之外,還有藝術、音樂、戲劇、舞蹈和遊戲治療等方法。另有專業的兒童醫療輔導師Child Life Specialist可以依照小孩子年齡層和個性,選擇適當的方式去解釋治療或檢查程序、可能會有的感覺,幫助減少恐懼和安撫情緒。

照片由紅鼻子醫生提供00001
Photo credit:台大兒童健康基金會
紅鼻子醫生

無奈的是,上述的輔助心理治療在台灣不被重視,健保並不給付、相關的專業人員人力也嚴重不足,只能靠民間力量自行籌組,難以照顧到所有病童。

以兒童醫療輔導師為例,美國知名的波士頓兒童醫院病床數有325床,配置的兒童醫療輔導師約40人;但目前全台灣的全國兒童醫療輔導師只有4位,其中負責台大兒童醫院的有2位,1名專職、1名同時協助林口長庚醫院,主要照顧70多床的癌症兒童,工作量遠遠超過國外醫院。

台大兒童醫院堪稱是全台擁有醫療和照護資源最多的兒童醫院,但呂立醫師評估,若與國外先進的兒童醫院相比,包括兒童醫療輔導師、藝術治療師、音樂治療師、兒童臨床心理師、社工和個案管理師等等在內,台大兒童醫院所需的心理照護人力至少還短缺好幾倍,就算是目前最優先照顧的兒童癌症病房,照護人力也還需比現在多23倍才夠,更遑論其他的兒童醫院呢?

科技不再冷冰冰,善用創意撫慰癌童

癌童心理照護的人力困境,有辦法藉由創意科技來改善嗎?更甚者,對於癌症兒童的心理壓力,可以透過創新的科技裝置來達到撫慰和降低不舒服感的正面效果嗎?

一年一度的坎城國際創意節,每年吸引數萬名創意產業代表參加,並有上萬件作品參與競賽。而影片〈Imaginary Friend Society〉便以關懷癌症兒童心理健康為訴求,在今年坎城國際創意節中健康類項目獲得了金獅獎的肯定,引發全球關注!

該創意影片以小朋友常見幻想的隱形朋友為發想,描述創意人利用精心建構的22隻各具特色之虛擬好友,並結合動畫和AR虛擬實境互動技術,讓住院的小朋友可以透過平版電腦或特殊裝置和幻想中的好朋友互動,進而產生自信心,更勇敢地面對打針和放射線等治療;或者透過虛擬好友的幫忙,瞭解「什麼是MRI核磁共振」、「什麼是電腦斷層掃瞄」,減少對於不明儀器的檢查焦慮感。

對於〈Imaginary Friend Society〉影片所展現的創意,站在醫療第一線的立場,呂立醫師認為「很有趣」,也認同「這是未來值得發展的方向!」只要應用得當,這類影像科技對於專業醫護人員在教育或安慰孩子,確實達到輔助強化的效果,但仍無法完全取代或部分減少醫療人員的工作量。

呂立醫師強調,創意科技輔助癌症兒童的心理問題,立意善良且美好,但實際運用於臨床,「絕對不是單純播影片給孩子看」這麼簡單的事,仍需仰賴人為的詮釋和互動,再根據孩子的反應做適度的調整。他也期許未來科技可以展現更多的創意,提供更多的兒童心理輔助治療方法供醫護人員和家長彈性運用,幫助癌童減輕恐懼感,並以勇敢和樂觀的態度對抗癌症。


  • 本文由關鍵評論網與百靈佳殷格翰共同製作

台灣創意週是坎城國際創意節(Cannes Lions)官方授權在台舉辦的創意盛會,自2015年首次舉辦迄今已邁向第4個年頭,每年吸引眾多想要持續跟上廣告產業創新腳步的品牌溝通專業人士參與。而今年台灣創意週為期三天的活動,將有超過50位講師針對今年度坎城創意節的精選得獎作品進行解析,並傳遞「善用創意社會創新」的期許。活動詳情:http://creativityweek.org/

專題下則文章:

別再說「男兒有淚不輕彈」,解開中年硬漢內心不容輕忽的自殺念頭


台灣創意週的啟發━━━━讓角落議題重見光明:

此專欄內容由百靈佳殷格翰與關鍵評論網共同製作。透過坎城獲獎影片,我們看到台灣創意週的主張「善.用創意」得以實踐,針對較少被關注的議題,可以用創意帶來幫助或改變。台灣百靈佳殷格翰藥廠為台灣創意週的合作夥伴,透過「創新展現價值」幫助台灣醫療角落。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