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報導

別再說「男兒有淚不輕彈」,解開中年硬漢內心不容輕忽的自殺念頭

2018/11/08 ,

評論

台灣創意週

Photo credit:depositphotos
台灣創意週

台灣創意週

坎城創意節官方在台創意盛會,主張「善.用創意」,針對社會較少被關注的議題,用創意帶來幫助或改變。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本文由關鍵評論網與百靈佳殷格翰共同製作。台灣男性從小被灌輸「男子漢有淚不輕彈」、「寧可流血,不能流淚」的觀念,但這般嚴苛的硬漢標準卻造成男性死於自殺的人數比女性高出1倍,其中又以「三明治世代」的中年男性最多。該如何拯救這群男人呢?本屆台灣創意週所討論的影片「Project 84」或許有答案。

男人絕對不能軟弱?!台灣男性從小被灌輸「男子漢有淚不輕彈」、「寧可流血,不能流淚」的觀念,但這般嚴苛的硬漢標準卻造成男性死於自殺的人數比女性高出1倍,其中又以「三明治世代」的中年男性最多。該如何拯救這群男人呢?本屆台灣創意週所討論的影片「Project 84」或許有答案。

84位站在大廈頂樓邊緣的男人 - 裝置藝術引人深思

台灣創意週中被討論個案「Project 84」,是今年坎城國際創意節的獲獎影片,背景描述英國平均每星期有84名男性死於自殺,但這些人決定走上絕路之前,周邊親友往往未有所覺,政府也未能提供適當的求助管道。

有鑑於此,英國男性自殺防治組織「CALM」想出了名為「Project 84」的行動計畫,並與街頭藝術家和廣告公司合作,以透明膠帶製作出84個等真人大小的雕像,分別放在英國獨立電視台ITV的晨間節目攝影棚和頂樓邊緣,希望藉此喚起大眾的關注。

或許是84位站在頂樓邊緣的男性視覺效果太有衝擊力,或許是媒體的傳播力發酵,也可能是兩者的相乘之效,總之,沈重的自殺議題終於引發廣大迴響,英國網友開始正視男性心理健康的相關議題,甚至響應連署活動,要求政府當局積極作為,後續英國國會也確實針對此議題進行了熱烈討論,試圖找出改變悲劇的方法。

台灣男人心裡的痛,誰人知?

然而,如果把地點轉回台灣,從數據可以發現台灣男人的自殺問題比英國男人更嚴重,更需要被重視。

英國平均每週有84名男性死於自殺,2017年有4382名男性走上絕路,約占每十萬人口的15.5。而台灣,根據衛生福利部之最新統計資料,自殺(自戕或蓄意自我傷害)是2017年國人主要死因的第11位,共有3871人選擇輕生,其中男性(2574人)是女性(1297人)的將近2倍,且約占每十萬人口的16.4。對照英國今年的自殺率來到了20的新低點,台灣近年的自殺率升高趨勢,值得注意。

0Y0A3657_R
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台灣自殺防治學會理事吳佳儀

難道是台灣男人的抗壓力太差嗎?曾經留學英國的台灣自殺防治學會理事吳佳儀認為「不是」,反而與兩大文化限制導致的防治宣導困難有關。首先,自殺在台灣被視為禁忌話題,一般人避而不談;即使有媒體的報導,內容也可能因其報導方式有所偏誤,形成自殺防治宣導工作「幫倒忙」的情況。

再者,台灣男性普遍缺乏對於憂鬱疾病的認知和情緒管理的能力,遇到困難時不願意主動尋求協助,陷入憂鬱情緒或生病時不願就醫,認為看醫生很羞恥、或醫生無法解決壓力來源,導致問題一再累積和擴大,旁人發現時已來不及救援。

中年男子心裡的痛,誰人知?

0Y0A3532_R
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台灣自殺防治學會理事長李明濱

台灣自殺防治學會理事長李明濱則提醒,在2017年男性自殺通報人數中,2554歲就占所有男性通報者的59%,顯示處於「三明治世代」的中年男性需要更多一些關心,尤其是3544歲(占比22.2%)族群!

李明濱理事長表示,讓一個人企圖自殺的原因多且複雜,其中8成來自疾病,2成來自於重大壓力,而無論是疾病或壓力,中年男子所承擔的都明顯較多。

而從疾病來看,「憂鬱傾向、罹患憂鬱症或其他精神疾病」是男性意圖自殺的最主要原因,而流行病學顯示40歲上下正是憂鬱症的好發年齡。再從壓力來看,台灣中年男子不僅受傳統教育的「吃苦當吃補」和「有淚不輕彈」等刻板形象束縛,還需面臨社會經濟不穩定、工作高度競爭、「上有父母、下有妻兒」的養家責任,以及可能伴隨而來的家庭和人際關係不佳,種種壓力都可能成為壓垮心靈的最後一根稻草。

0Y0A3927_R
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心理諮商師周慕姿

周慕姿心理諮商師則更直接地說:「有些時候,中年男性自殺或多或少與經濟壓力有關!」目前台灣普遍仍有「女主內、男主外」的價值觀,好爸爸、好丈夫和好兒子的角色定義,幾乎完全建立在掙錢養家、賺錢奉養父母的「ATM功能」上。

一旦工作遇到挫折、甚至失業,ATM角色的功能沒了,自己又無法從他處找到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很容易就會覺得自己沒用,並且陷入負面思考的漩渦中,直往最壞的方向前進,終致憂鬱症和產生自殺的念頭。值得注意的是,中年男人的體力好、執行力強,一旦自殺的意念付諸行動,救回的機會往往比女性渺茫。

阻斷自殺,你我可以這樣做

李明濱理事長強調「自殺是可以預防的!」。不分性別和年齡,人人都應該積極擔起「守門人」的角色,主動關懷身邊親友,若發現出現性情改變、容易衝動或心情低落、睡眠困難、或有合併濫用藥物或酗酒等習慣,便參考「1問、2應、3轉介」的步驟口訣,適度協助抒解壓力和負面情緒、正向思考、尋求奧援和治療,以防自殺的憾事再度上演。

周慕姿心理諮商師表示,「連結━與家人或朋友的關係」是幫助我們從憂鬱情緒跳脫出來的一個重要方式。在遭遇挫折或失業時,若有連結對象願意傾聽且以同理心給予回饋, 當感受被看見,痛苦就有機會找到出口,這些關係的連結可能會讓人覺得「自己是重要的」而覺得活著有意義感,進而削弱自殺的意念。

然而,台灣男性,特別是中年男子,大部分沒被教導過「可以說出自己的脆弱」,加上傳統價值觀的束縛,常常擔心一說出口無法獲得友善的對待,反而被人瞧不起、指責不可靠,甚至心情壞到哭泣時,還會被視為過於軟弱。如此一來自尊掃地,還有多少男性願意主動說出自己的苦痛呢?更何況,很多男性根本沒有察覺到自己的心理異常,願意說也不知道如何說。

或許簡式健康量表「心情溫度計」是一個可以參考的方法,一般人只要透過5個小問題,檢視自己是否有失眠、緊張、動怒、憂鬱和自卑等情況,就能進一步評估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有無就醫的必要,以免「心」發燒或生病了卻不自知,甚至錯失了自救的先機。


  • 本文由關鍵評論網與百靈佳殷格翰共同製作

台灣創意週是坎城國際創意節(Cannes Lions)官方授權在台舉辦的創意盛會,自2015年首次舉辦迄今已邁向第4個年頭,每年吸引眾多想要持續跟上廣告產業創新腳步的品牌溝通專業人士參與。而今年台灣創意週為期三天的活動,將有超過50位講師針對今年度坎城創意節的精選得獎作品進行解析,並傳遞「善用創意社會創新」的期許。活動詳情:http://creativityweek.org/

專題下則文章:

黑暗中也不放棄學習——看視障者如何用科技讀好書


台灣創意週的啟發━━━━讓角落議題重見光明:

此專欄內容由百靈佳殷格翰與關鍵評論網共同製作。透過坎城獲獎影片,我們看到台灣創意週的主張「善.用創意」得以實踐,針對較少被關注的議題,可以用創意帶來幫助或改變。台灣百靈佳殷格翰藥廠為台灣創意週的合作夥伴,透過「創新展現價值」幫助台灣醫療角落。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