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黎明寺主塔—須彌山外部建有四條陡峭的臺階,藉以連接塔體(山麓的垂直表象)的四個層級,各層級並以神話故事中出現在須彌山麓的神祇或神獸為代表,藉以建構出通往天界的象徵意涵。
關鍵評論網三月推出【東南亞華人】系列,首週主題【泰國史上的華人傳奇:鄭信將軍】,將帶領讀者認識這位廣東商人之子,是如何為泰國王族所重用,並在1768年開創暹羅史上第三個王朝:吞武里王朝。雖然,鄭信政權在短短13年便遭政變推翻,但其留在曼谷昭披耶河畔的鄭王廟與泰國王室以「鄭」為漢姓的傳統,皆為鄭信留下的遺產。
本文為系列文章,首篇請見:【封面故事】鄭信將軍之父來自廣東,率兵擊敗緬甸開創暹羅「吞武里王朝」
黎明寺(Wat Arun)原稱「橄欖樹寺(Wat Makok)」,又稱曉廟、鄭王寺或鄭王廟,始建於暹羅大城王朝孟庫國王時期,相傳於公元1768年鄭信將軍率軍打敗據守在阿育陀耶的緬甸大軍之後,自大城沿昭披耶河順流抵達吞武里地區時,正逢旭日黎明時分,因此鄭信在自立為王後即將該寺改名為「黎明寺」,以資紀念。
鄭信於1768年在維猜延堡壘舊址上建立新王宮,此堡壘早在16世紀初就已擔負起保衛進入暹境內船隻的防守工作。在新王宮所在地的範圍內,其實原有兩所佛教寺廟:「橄欖樹寺(Wat Makok)」和「泰集市寺(Wat Tai Talad)」,但因兩座佛寺恰處於新王宮所在範圍內,故不允許僧侶住宿寺中。鄭信在新王宮落成後,隨即將「橄欖樹寺」改名為「黎明寺」,並曾存放自萬象奪取的鎮國之寶—玉佛,直至玉佛寺落成後才得以功成身退。
西元1345年素可泰王朝第五世利泰王在位時,曾親自偕高僧編寫有關上座部佛教教義及宇宙觀的宗教故事:「關於三界的佈道」,其內容闡述以「須彌山」為世界中心,是由淫、食二欲眾生所住的「欲界」(11層)、摒除淫、食欲但仍有物質身的「色界」(16層)與最後超脫物質身臻達心識於深妙禪定的「無色界」(4層),總計三界31層輪迴境地的垂直結構所組成。
這種階層概念日後對泰人的信仰、文學、藝術、壁畫、寺廟、宮殿及火葬亭建築等創作,奠定無比深遠的框架式影響,也使得泰國不論在大皇宮、鄭王廟(黎明寺)、佛塔或火葬場等建物設計,無不充滿佛教宇宙中心的三界觀地理元素。
黎明寺的中心主塔名為「帕普蘭(Phra Prang),意為『崇高的佛塔』」,其造型是一座大乘舍利式塔,塔高達82公尺,周長為234公尺,象徵著佛國世界的宇宙中心—須彌山,整座佛塔是以方形底座和塔身逐層堆疊,而主塔底座的四個方位角落,建有四座代表四大部洲的佛殿陪塔,以供朝拜者出入主塔進行膜拜,此種建築概念正是表徵源自於素可泰王朝利泰王所開創的三界地理觀。

泰國佛塔的基座及塔頂,一般常有7層及31層的線條裝飾,其結構特徵所反映的符碼概念,即是7重圍輪世界與三界31境地之象徵意義。除此之外,祥瑞「五靈」(白象、金翅鳥、納迦龍、金鳯及雄獅)的具象雕塑亦深刻體現泰人信仰的宗教概念及最廣泛運用的裝飾風格,因此在黎明寺的建築構件中亦隨處可見「五靈」的蹤跡。
1. 白象:泰國佛教徒堅信白象就是佛祖的化身及庇護王權的象徵,白象在泰人心中歷來被視為神獸,象徵君主聖明、善行典範、國家昌盛之意,會給國家帶來和平、穩定與繁榮,因此將白象視為鎮國瑞獸。在佛寺中,白象雕像常和佛像共同擺放供奉祭拜。
2. 金翅鳥:佛教認為迦樓羅是護持佛的天龍八部(天眾、龍眾、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迦)之一,有種莊嚴寶象,是觀世音菩薩化身之一,也是密宗體系中五方佛之北方羯摩不空成就佛的坐騎,人面鳥身,寓意法王攝引一切,無不歸者,因此把迦樓羅視作力量的圖騰予以崇拜。
3. 納迦龍:納迦龍在印度被視為有靈性的生物,是泉水、井水和河流的保護神,由於佛教引入了印度傳統的納迦(龍族)概念,後來佛教又將納迦視為天龍八部之一,因此無論在泰國皇宮廟宇或民間寺廟的出入口或階梯處,均塑有「法行龍王」的納迦龍圖騰,以示護法修行及衞戍安全,並有發善心依時降雨及令五穀豐收之寓意。
4. 金鳳:鳳是泰人心目中的瑞鳥,天下太平的意象,也是皇權象徵之一。泰人認為鷄是靈禽,可以趨吉避兇,同時認為鷄喚醒東方,帶來光明,於是將威力無比而又神奇的神鳳與太陽產生聯想,是光明美好、吉祥太平及懲惡揚善的象徵,因此再將鳥類與鳳凰近似的孔雀予以神獸化,用以大量裝飾皇宮及寺廟。
5. 雄獅:在印度,獅是獸中之王,源於印度的佛教,經由傳播反在印度之外的東亞、南亞及世界各地發揚光大。佛教經典喻佛為獅,又佛說法坐獅子座,演法作獅子吼,獅子因而成為菩薩坐騎而被視為神獸出現之後,獅子的圖騰塑像即被視為具有驅邪鎮煞的意義。


黎明寺主塔—須彌山外部建有四條陡峭的臺階,藉以連接塔體(山麓的垂直表象)的四個層級,各層級並以神話故事中出現在須彌山麓的神祇或神獸為代表,藉以建構出通往天界的象徵意涵,例如:
第一層(最底層)的四角建有四個小型陪塔,用以供奉風神(神猴『哈努曼』之父),其壁龕中的雕像是以騎在一匹白馬上面向四方的風神呈現。
第二層由夜叉(四大天王)守衛的石像柱支撐,可以看到四個入口似的錐形亭子,其中展示佛陀一生經歷的重要事件--誕生與覺悟。另外,第二層與底層建有許多小壁龕,其內以生活在須彌山山麓的喜瑪藩(Himaphan)森林裏的「金納羅」和「金納莉」(雄雌配對,半人半鳥,孔雀尾)等雕塑為裝飾。
第三層由泰國史詩「拉瑪堅」中的神猴「哈努曼」雕像所形成的柱子頂撐,此層小壁龕內同樣裝飾著「金納羅」與「金納莉」等神獸雕塑。
最頂層(第四層)是由印度教住在天界如提婆等神祇雕塑所形成的支柱。四周臺階的頂面亦佈置有小壁龕,其內供奉著印度教內掌管仞利天的「眾神之神」——因陀羅的雕塑。主塔尖頂則為由乘坐大鵬金翅鳥上的毗濕奴神為裝飾。
黎明寺除具有神聖的宗教意涵及悠久的歷史典故外,其造型優美獨特且是昭披耶河畔最古老的佛教建築,因而享有「泰國艾菲爾鐵塔」的美譽,又因地位儼然是曼谷的「城市地標」而與泰國的「國家象徵」大皇宮天際線,分別構成泰幣10銖及1銖兩款國幣的主視覺圖像被世人關注。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吳象元
核稿編輯:李牧宜
專題下則文章:
【封面故事】泰國王室為什麼有中文名字?首先須瞭解「大城王國」建立後的泰中關係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