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特別報導

2016 台北電影節:18歲的新改變

2016/07/01 ,

評論

台北電影節

Photo Credit:台北電影節
台北電影節

台北電影節

自2007年底,台北電影節成為隸屬於「台北市文化基金會」的常設影展單位,期望透過永續經營的理念,讓台北成為一個更親切友善的電影城市,同時也結合同屬台北市文化基金會的「台北市電影委員會」,進行電影與城市行銷產業交流工作。藉由影展活動,廣邀國際重要城市電影委員會成員,舉辦電影城市論壇,以及電影與城市行銷經驗等相關交流,攜手拓展國際視野。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今年的策展方向從概念出發,嘗試用與城市生活比較貼近的方式,我們在十八歲、十八年的時候,提出一個不同的變化,希望在這個屬於城市、屬於台北的影展裡面,在今年夏天,不管是放映獨立性的、豐富的、故事性的、藝術性的電影,都能讓大家感覺很貼近的一個電影節。

口述:郭敏容/整理:台北電影節

今天要向一些新的朋友,和陪著台北電影節很久的影迷做一較通盤性的介紹。今年的台北電影節有一些節目上的變化。台北電影節是台灣第一個以城市為名的影展,為了突顯城市的面向,剛開始時,有城市單元,讓大家看到其他國家、其他城市的影片。

台北電影節走到了第十八年,發現電影節帶有非常多跟不同觀眾互動的面向,以及影迷與台北城市有一些不同的互動方式,於是我們今年在節目的策劃上做了一些改變,除了幾個大單元「開、閉幕片」跟「特別首映」不變;競賽的部分,「國際新導演競賽」是台北電影節希望能特別獎勵、及希望大家特別關注新導演;還有「台北電影獎」,這是一個對台灣的電影圈及電影人來說非常重要的獎項,也是一個凝聚台灣電影精神的指標。

影展的部份換了一個方式,我們把它分成五個單元,有點像是大家對於電影的不同的吸收及理解方式。比如說有些電影是社會性的,反應著我們的社會,因此有了「浮世回聲」單元,有偏向社會、歷史和政治的影片,讓大家看完之後,在心裡有些迴響;那也有一些是比較大師性的、比較藝文性的,它在電影美學上提出一些比較不同的構想,以前我們認為這是一種只有大師才會展現出來的風貌,但其實在很多的新導演裡,也帶給我們許多影像呈現,所以形成了「未來視界」單元。

那「未盡之旅」單元呢,溫德斯他曾經說,他在構思影片的時候其實是從一張地圖開始想起,他說的是,他的影片通常是一種公路電影的呈現,所以地圖會影響一個角色,是他想像世界重要的原點。在電影裡很多是有關於人生的成長,公路電影是一種具象的移動,所以在「未盡之旅」裡,我們不僅會去涵蓋像這樣的公路電影、人的移動,以及人在移動中所產生的改變,以及一些關於成長的故事。大家現在在城市裡面,旅遊、改變很貼近大家的心理,裡頭也有一些關於青少年的影片,希望能觸及到高中生的族群。

感官嘉年華」單元,則是與大家貼近的一些故事、一些真人真事改編的作品。至於「狂想之境」就是滿足大家對電影的不同想法、不同的幻想,「狂想之境」就是一個這樣子的單元。

在最後的策劃單元裡面,我們以前比較著重在主題城市,或是針對某一個導演的所有作品。今年還是有一個焦點影人的單元,我們運用一個icon的想法,透過一個重要的流行指標、人物或者是物品,來把所有來把電影史、電影文化串在一起。

今年的策展方向從概念出發,嘗試用與城市生活比較貼近的方式,我們在十八歲、十八年的時候,提出一個不同的變化,希望在這個屬於城市、屬於台北的影展裡面,在今年夏天,不管是放映獨立性的、豐富的、故事性的、藝術性的電影,都能讓大家感覺很貼近的一個電影節。

責任編輯:曾傑
核稿編輯:楊之瑜

專題下則文章:

【台北電影節】搖滾即救贖:《極道爆音龐克奧義》的血腥涅槃



2016 台北電影節:

自2007年底,台北電影節成為隸屬於「台北市文化基金會」的常設影展單位,期望透過永續經營的理念,讓台北成為一個更親切友善的電影城市,同時也結合同屬台北市文化基金會的「台北市電影委員會」,進行電影與城市行銷產業交流工作。藉由影展活動,廣邀國際重要城市電影委員會成員,舉辦電影城市論壇,以及電影與城市行銷經驗等相關交流,攜手拓展國際視野。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