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特別報導

劇場綠豆糕

【劇場綠豆糕】迷失在破敗劇場裡的科幻神話:何以《鯨之嶋》可能是國表藝三館共製最令人惋惜的一屆?

TNL+ 2023/06/08 ,

評論

蔡孟凱

蔡孟凱

蔡孟凱

臺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揚琴主修,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碩士。一個發展不是太成功的音樂人,最大心願是能一手彈琴、一手執筆度過平凡的每一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劇場終究是殘忍的,國表藝場館共製的《鯨之嶋》宛如一台多頭馬車,三匹馬都有各自的步調和力道,搖搖欲墜地載著作品崎嶇前行。儘管可以感受到創作者的用心,但觀者也同時切身體會到整個作品的缺乏整合和分身乏術,無疑令人惋惜。

兩年一屆,自2017年啟動的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場館共製計畫至今已支持並孵育兩個節目,2021年公布第三屆得主——由具「當代台灣戲曲的最佳詮釋者」美譽的施如芳編劇、拾念劇集無獨有偶工作室共同製作的《鯨之嶋》。本年度(2023)五月,於國家兩廳院台灣國際藝術節(TIFA, Taiwan International Festival of Arts)首演。

《鯨之嶋》以「台版山海經」為號召、以南北管及偶戲為載體,詮釋一個發生在遙遠的末日災變,由末世遺民講述的神話故事。故事伊始,被黑色海嘯捲走的女孩娜娜和晚偶咘咘在一片破敗中醒來,咘咘為了讓娜娜打起精神,提議來說古老的神話故事。

《鯨之嶋》的第二個故事線,便是兩人對話中所展開的遠古時代,巨鯨之靈幻化而成的雙生精靈「鯤」、「鯢」自板塊擠壓運動中誕生,神靈Kuro(象徵黑潮)將鯤鯢託付給贔屭(原型為龜山島)扶養,等待鯨靈長成、覺醒自我的時刻。

《鯨之嶋》的敘事雙線交錯,時空不斷跳躍轉換,兩者互為因果,並不是個太好理解的故事。值得一提的是,編劇抓住了一個神話與科學的的共同目標:詮釋世界的未知,並依此為線索串連起整個文本。

神話的基礎是想像與哲學,科學則是建立在經驗與辯證,但兩者的目的皆是在解釋宇宙、理解世界。在《鯨之嶋》的故事推進中,不時會有許多畫外音,陳述與劇情相關的地理自然、生物演化等科普知識。刻意地反向操作神話與科學之間,後者以論證顛覆前者的承繼關係。反過來用「實際存在的」科學為「故事虛構的」神話建立基礎,彰顯了《鯨之嶋》意圖建立一個架空文明的宏觀敘事之野心。

國表藝3館共製節目鯨之嶋
Photo Credit: 兩廳院提供
第3屆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場館共製計劃,拾念劇集、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加上劇作家施如芳,共同打造台灣島身世寓言之作《鯨之嶋》入選,2023年將在國表藝3場館巡演。主創者包括拾念劇集藝術總監暨導演李易修(左起)、編劇施如芳、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團長鄭嘉音以及拾念劇集南北管作曲家許淑慧。

繽紛多彩的偶戲、支離破碎的人戲

《鯨之嶋》運用許多操偶、物件,描繪故事裡的末日場景及神話生物,並且在偶的材質、投影的載體上都下了十足的功夫。

主要角色中,雙生精靈鯤、鯢先是從一組鯨魚狀的中型杖頭偶一分成二為兩個小偶,象徵二者皆為鯨魂所化;再透過偶內藏的機關將偶展開、延伸,代表鯤鯢從幼年期邁向青少年;最後巧妙的將精靈的造型延伸至劉毓真、大甜兩位演員的服飾,象徵雙生精靈覺醒自我、心靈成熟。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
到期自動續訂,可隨時取消,詳情請見訂閱方案

專題下則文章:

【劇場綠豆糕】河床劇團X福爾摩沙馬戲團《夢與陰影》:奇觀式展演風格,超越觀眾熟悉的馬戲語彙



劇場綠豆糕:

劇場有什麼魅力,讓音樂家、藝術家、演員、明星藝人與網紅,都要沾它一沾?劇場又是什麼樣的地方,能讓什麼東西都放上舞台、放上觀眾的面前,那怕是稿紙、棋盤、或是綠豆糕。作為一個高度彈性且極度包容的藝術媒介,劇場可以高大上也能接地氣、可以寓教於樂也能傷風敗俗。劇場,是一個你說是什麼他就是什麼的東西。 無論您對「看表演」的想像屬於什麼樣的時代,請先容我和您用一塊綠豆糕的時間,分享當下劇場裡各種奇形異狀、光怪陸離的作品與體驗。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