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特別報導

勇於嘗試、永不放棄:帶領學生倘佯科學界的葉酸專家

2017/06/15 ,

評論

julia

Photo Credit:Lee, GH
julia

julia

大學就讀醫學檢驗生物技術學系,具備國考醫檢師證照,對臨床醫學知識熟悉。碩士班主要從事斑馬魚、葉酸及阿茲海默症相關研究。曾任生物技術開發中心生物製藥研究所副研究員,因為追求閱讀及寫作的樂趣來到關鍵評論網。心裡存有「將艱澀的醫學論文咀嚼成鄰里老伯都容易消化的醫學新知」之小小使命感。現為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網編輯。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對於一個有科學夢的人,性別絕不是你應該踟躕不前的理由。以傅子芳教授的經驗看來,一個好的科學家,最重要的是所謂的「研究精神」:「第一個是興趣,再來你要能耐得住性子、沉的住氣,最後,別忘了你一定要能夠堅持下去。」

在過去,我們知道許多在科學界闖蕩出一片天空的傑出女性,然而把眼光看向身邊,其實在你、我的周遭亦不乏許多女性科學家的優秀範例。因為就在身邊,所以我們可以近距離看見她們對於科研的熱情,對她們的研究精神印象深刻。說到自己身邊,在科學界以研究為志業的女性,你腦海中浮現了誰的輪廓?

在我腦中第一個出現的,是總掛著微笑、穿著飄逸長裙的傅子芳教授。

勇於嘗試別人沒做過的事情

傅教授任職於國立成功大學醫學檢驗生物技術學系,早期求學時代在Dr. Verne Schirch的實驗室研究哺乳類葉酸酵素的結構、活性及作用機轉。加入成大建立自己的實驗室之後,開始以斑馬魚為動物模式進行葉酸研究。

「如果說研究生涯可以從對一個生命現象產生興趣開始算起,那麼我個人的研究生涯可能得追溯回三十五六年前,當我還是個住在壽山下、西子灣畔、每天與一群鄰家玩伴悠遊於山林海邊、捉蟲折草、拾貝弄潮的野小孩開始算起。」

對生命現象的好奇與驚艷,一直是推動傅教授一路踽踽而行至今的原動力。長久以來,針對葉酸相關研究多以小鼠為主。然而傅教授相信以不同的模式動物進行研究,也許有機會發掘新的概念。而以斑馬魚進行葉酸研究,在當時更是前無古人。但也因為不曾有人嘗試過,相關參考資料也相當稀少。儘管是一條未曾有人走過的荊棘之路,傅教授仍選擇堅持下去。

傅教授的堅持也有了成果,在與學生的共同激盪下,實驗室成功建立了一個具有葉酸缺乏特性的斑馬魚動物模式。由於建立出可經由環境因子誘發、使斑馬魚出現葉酸缺乏的轉殖螢光動物模式,傅教授得以按照實驗設計的需求,於不同時期誘發不同程度的葉酸缺乏,並進行更深入的葉酸研究。

永不放棄的研究精神

對傅教授來說,所謂的科學研究,就是試圖去回答一個以前從來沒有人回答過的問題。對於引發自己好奇心的自然現象,用有系統、有邏輯的方式,一而再、再而三地去求證,然後回答這個問題。

「有意義的科學研究,就是以合乎科學精神與邏輯的方法,去為一個從未被回答過的的問題找到答案。」

說到葉酸,一般人常有的印象多半是女性懷孕時會被叮囑適量補充。葉酸缺乏會影響到血液中紅血球的形成,造成貧血;亦會使細胞合成受阻,造成生長緩慢。在懷孕期間孕婦的葉酸缺乏,更可能引發自發性流產及胎兒神經管缺陷。除了這些葉酸缺乏的傳統疾病,也有越來越多的研究揭示葉酸缺乏與癌症及阿茲海默症等疾病具有關聯。

即便葉酸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受到科學界的重視已久,「葉酸加上斑馬魚」的組合卻是十足冷門的組合。就算知道這條路的開始一定不簡單,傅教授仍然鼓足勇氣踏入,深信其研究成果未來將會在葉酸相關藥物的發展上有所貢獻。然而無可避免的,研究過程總是可能遇到困難,碰見實驗結果不如預期的窘境,這時又該如何讓自己堅持下去?

「就算五個實驗裡面只有一個成功,這個成功的實驗所帶給你的,並不只是這項實際上的結果,還有它所帶給你的那種安慰。」

傅教授認為,要克服實驗上的逆境,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心情的轉換。在五次的實驗裡,出現了一次的成功,就可以把該次成功帶給自己快樂的感覺預先「儲存」下來,並在必要時將它拿出來放大、回味,並讓這樣的感覺療癒那四次失敗的挫折,也讓自己有繼續振作的力量。

不逃避、勇於面對挫折,這樣的精神對研究這項專業相當重要。若因為害怕結果不如預期便不敢嘗試,那就失去了尋找答案的初衷。傅教授這種以好奇而正面的態度,去面對不如預期的研究成果,也以這樣的精神引導著自己實驗室的學生。「研究的過程雖然難免起起伏伏,但是有挫折的時候,只要進去辦公室再出來,一定就好了,非常神奇。」先是傅教授實驗室的助理,後來又在這裡念完碩士,現正攻讀博士的杜洪齊回憶著,「她會跟我說『Negative result』也有它的意義,是重要的。」

17916435_1420138841382985_627081362_o
Photo Credit:Lee, GH
在傅教授辦公室的門上,掛著歷年來教師節、生日、愚人節時,學生送給她的禮物。有時候是可愛的溫馨掛圖,有時候是假冒公文的驚喜卡片包。不論是走溫馨路線抑或小小的惡作劇,傅教授都如視珍寶。

當問到傅教授在自己心中的形象,實驗室的另一位博士生蕭尊先這麼回答:「傅教授是個有實力、而且聰明的老師,很照顧學生,也相當為學生著想,這一點是我覺得非常重要的。」對於實驗室裡的學生而言,傅教授除了扮演老闆,更多部分也許更像是鼓勵、引領的精神燈塔,「不光是我,實驗室裡的大家,有時候難免發生一些情況,她總會設身處地的幫學生著想,在適當的時候給予合適的幫助。」

在家庭及研究中取得平衡

要能夠引導實驗室的學生、隨時吸收相關研究的最新發展,身為一個兒子的媽媽,也得負擔起家庭的社會責任。有的人或許可以做到公私分明,不把工作帶回家,但對傅教授來說,要做到一回家就拋開工作卻是相當困難。

「我常常把『作業』帶回家,然後兒子在旁邊做作業,我在我旁邊的書桌上做我的『作業』。」

要如何在家庭生活及研究工作取得平衡,對於傅教授來說,重點是一種「分割的精神」,但是分割點不是地點,而是在當下的時間。

「我做作業、他做作業的時候我們各自專心,可是如果有什麼時候他說:『媽,我跟你說』,我一定強迫自己放下正在寫的東西,然後我一定強迫自己轉向他,專心聽他講。」在傅教授的心理,家庭很重要的要素,便是精神層面上的互動,而要做到良好的互動,溝通就扮演另一個重要的角色。

17916105_1420139024716300_694712376_o
Photo Credit:Lee, GH
這封字畫來自傅教授的父親,提醒遇事總是一股腦投入全部心力的女兒,除了盡力,也要懂得排好先後順序,並視情況量力而為。

至於是否成功在家庭及研究專業上取得平衡,傅教授笑著說自己不知道答案,「我不確定有沒有平衡,但我覺得自己就是盡量把握跟孩子、家人相聚的時間,尤其是傾聽他們說的話。」

身為一個女性,身為一個科學家

從碩士班、博士班,到現在擁有自己的一間實驗室,傅教授在斑馬魚及葉酸的世界鑽研了許多年。在這段研究的旅途,是否曾經因為性別因素,感受到他人對自己的既定成見?

「在與業界的交流過程中,可以感受到一般大家認為的確有可能因為你是女性而受到一些歧視,或是不公平的待遇。但就我個人而言,從出國念書到現在,我並沒有很深刻的感受到『因為我是女生』,所以有什麼不一樣的影響。」

在傅教授的觀念裡,性別並不見得會對個人的能力造成影響。「女生社會科比較好,理科就會比較差嗎?我覺得未必。相對男生其實也是一樣。」然而傅教授也坦言,就現階段來看,數理比較好、或是對數理科有興趣的男生,比例上似乎真的比女生多一些。但是就個人而言,絕對不是只要是女生就一定自然科比歷史、地理差。

對於一個有科學夢的人,性別絕不是你應該踟躕不前的理由。以傅子芳教授的經驗看來,一個好的科學家,最重要的是所謂的「研究精神」:

「第一個是興趣,再來你要能耐得住性子、沉的住氣,最後,別忘了你一定要能夠堅持下去。」

系列文章:

核稿編輯:楊之瑜

專題下則文章:

「先天和後天」是否局限了女性的事業發展?



科學界的女性們:

科學界有不少表現傑出、值得我們做為榜樣的優異女性,但是回到現實面,在科學界自然科學領域成果斐然、闖出名聲的女科學家比例確實較男性科學家來得低。其中的原因會是什麼?難道身為女性在自然科學的研究領域是一種先天的弱勢嗎?跨出研究的作業討論,難道女性天生就比男性不具有競爭意識嗎?還是說人生而平等,卻是後天的社會及環境,讓女性成了我們所認識的「女性」?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