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報導

【TIDF】台灣競賽導演專訪:盧彥中《就是這個聲音》尋找一代「說書人」傳奇吳樂天

2016/04/25 ,

評論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Photo Credit:TIDF提供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成立於1998年,兩年舉辦一次,每屆歷時十天,選映來自全世界近140部紀錄片,並規劃專業競賽、論壇、工作坊,吸引來自國內外三萬以上的觀影人次,是亞洲最具規模、也備受期待的紀錄片盛會!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當我越貼近兒時的英雄,與他建立的情感與相處的時光就是真實;在茫茫人海中,能夠真真切切地與一個人好好相處,對我來說,這就是真實。

採訪、撰稿:李沂霖、黃立萍、陳群智

「講添丁,說添丁,添丁說不盡……」70至80年代,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聲音,他是吳樂天,生於1947年臺南市茄苳腳,著名的地下電台主持人,以講述廖添丁傳奇聞名,在導演盧彥中口中則是「南部人的劉德華」,是早期台灣社會共有的記憶之一。

吳樂天一生無畏無懼,數度與政府角力,如俠義英雄廖添丁,為台灣人的正義發聲。如今,或許吳樂天這個名字對新一代來說已漸漸陌生,然而他曾走在台灣歷史上的足跡仍值得探究思索。盧彥中導演的《就是這個聲音》,以兒時記憶與親身感受,帶著現代人透過他的眼,拼湊這個逐漸被人淡忘的傳奇人物。以下為訪談紀要。

  • Q:你作品似乎都聚焦在社會上較獨特的「狂人」,像是《南島盛豔之花》的女性自畫像畫家和《瘋癲狂書道館》的鄉間書法家。請分享你選擇題材的方向,及這次選擇吳樂天為拍攝主題的動機和原因。

我很喜歡觀察人、喜歡去探討不一樣的人和我之間的關係,尤其是那些很特別的人,特別容易引起我得好奇心。例如我去拍吳樂天的第一天,在捷運上看到一位獨臂的大哥,身穿皮衣,手拿玉蘭花,完全吸引我的目光,我對這樣的人毫無抵抗力!拍紀錄片是很好的媒介,能夠專注於我想觀察的對象。

Photo Credit:TIDF提供

Photo Credit:TIDF提供

為什麼要拍吳樂天?對南部人來說,吳樂天就是劉德華,沒有人不知道!我小時候和阿公一起住在嘉義,大家都聽吳樂天講廖添丁,我當時印象很深刻,他就是我童年時期的背景音。直到2012年,我到越南擔任駐村藝術家,拍了農村的影片,我媽看了之後告訴我,片子讓她想到小時候的台灣,我才意識到自己對以前的臺灣一點都不瞭解。

阿公聽的吳樂天、阿嬤講的陳澄波,這些都殘破而模糊的存在我的腦海中,加上當時的政府很令人不滿,在我梳理自己的兒時記憶時,自然而然地想到了早期無所畏懼的吳樂天,在當時,他是大多數人心中的英雄,如同義賊廖添丁,或許不正統,但給予台灣人心中的正義一種寄託,就像是西方的羅賓漢,也因此把《就是這個聲音》的英文片名取作「Once Upon a Time When Robin Hood Grew Old」。

  • Q:跟吳樂天相處的情況如何?談談拍攝時的狀況,最開心和最困難的地方是?

決定要拍吳樂天的時候,他已經消失一段時間了,我到嘉義雲林一帶詢問許多人,沒有人知道吳樂天在哪裡,不過大家知道我要以他為主角拍攝,都很興奮,也有人覺得我瘋了。

最後我是在Facebook上聯絡到他,我運氣很好,他剛好要在艋舺地下街復出講古(就是所謂的說書),只要付兩百塊,就能坐在那邊聽他說故事,還有花生糖可以吃。我到了現場,有各式各樣的人,有趣的是,還有那位我在捷運上十分感興趣的獨臂大哥,我甚至發現他的獨臂是假的,要說這樣的人是騙子嗎?但其實他們也正努力生活著。我的感覺是,吳樂天給了這些生活苦悶的人某種程度的慰藉。

一開始拍攝不太順利,我是說故事的人,他也是。他在媒體界打滾多年,涉足廣播和電影,身為老江湖,他太了解我要目的。這時的他不如往日風光,誰想在人生進入低潮時被影像紀錄?所以拍攝過程中最難的就是取得他的信任。

Photo Credit:TIDF提供

Photo Credit:TIDF提供

第一年吳樂天都對我很有戒心,花很久時間才建立起不錯的感情,他其實是需要聽眾的,而我是他唯一的聽眾。現在回想起拍攝時最美好的時光,就是跟他並肩坐在地上,抽雪茄看電視,我很享受跟他相處的片刻。

  • Q:是否有預期觀眾對吳樂天的想法?希望呈現吳樂天何種樣貌?

其實一開始拍攝的時候,沒有預設立場也沒有腳本,就是順其自然地跟吳樂天相處。我在拍紀錄片時,不僅僅是觀察的角色,甚至會變成對方,被攝者的所有情緒和狀態我都全盤吸收,這也是最辛苦的部分,要去消化所有的感受。因此我認為,《就是這個聲音》其實比較像是我的日記,呈現我是怎麼看吳樂天的。拍攝的這三年,我都避免去接觸過多吳樂天的資訊、刻意地不去閱讀很多資料,想保存我小時候最原始而純粹的感覺和印象。

在我心目中,吳樂天一直是偶像一般的存在,如今他的確不如以往那般意氣風發,我曾嘗試說服他釋放悲傷,但他仍保有一代英雄的倔強和堅強,不願輕易屈服認輸。如何讓心目中的男子漢在歷史上優雅的轉身,是我希望呈現的。

  • Q:很多人看紀錄片都會落入對「真實」探討的迷思,你的想法為何?在《就是這個聲音》當中,關於吳樂天的「真實性」你又是怎麼看待呢?

我認為世界上沒有絕對的真實。不少人看完片子後都建議我應該更詳細去求證,其實我都有去查,但是我決定連影片中採訪的人都不標名字和身分,因為我認為這些論述的真假不是最重要的,在影片最後我們一起毀掉那些刊載他豐功偉業的紀錄。我從資料庫找來的報紙,本來是要一篇一篇跟他求證,但後來覺得沒那麼必要了,他或許也不記得了。

當我越貼近兒時的英雄,與他建立的情感與相處的時光就是真實;在茫茫人海中,能夠真真切切地與一個人好好相處,對我來說,這就是真實。

《就是這個聲音》將於第十屆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中放映,詳細資訊如下:

《就是這個聲音》Once Upon a Time When Robin Hood Grew Old
盧彥中Adiong LU|2015|台灣|59min|彩色 |HDCAM

數十年來,吳樂天以「義賊廖添丁」講古流行民間,政府對其恨之入骨,然而那卻是民主的伴奏,自由的號角。戒嚴時代,他暗渡陳倉,以游擊電台擾亂黨國媒體,被視為廖添丁再世。挺過牢獄,躲過追殺,他重返江湖的傳言始終不歇。近年,街頭運動風火再起,本尊悄悄現身,虛實傳說與荒唐歷史,尚待一一說來。

2016.05.10(二)15:00-16:00 光點華山(導演出席映後座談)
2016.05.12(四)13:30-14:30 光點華山(導演出席映後座談)

責任編輯:曾傑
核稿編輯:翁世航

專題下則文章:

【TIDF】台灣是這樣長大的-「如果紀錄有顏色:綠色小組30週年」



2016第十屆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兩年一次的紀錄片盛會-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在2016年邁入第十屆了。作為亞洲重要的紀錄片盛事,TIDF期許自己在形塑獨立視野的同時,也能同理觀眾的需要;在與世界對話之際,兼具與在地的連結。而關鍵評論網也很高興能與策展單位合作,記錄並刊登本屆影展重要的評論。希望藉著這樣的專題,能讓各位更加認識紀錄片的世界,回應策展單位「與世界對話,與在地連結」的使命。

看完整特別報導